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8篇
  2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起垄覆膜垄沟覆草对山地果树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起垄覆膜垄沟覆草集雨条件下氮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7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田间布设起垄覆膜垄沟覆草(FS)、常规管理(CK)两种田间管理措施,3个氮肥施用水平(N 201.53、403.05、604.58 kg/hm2,分别以N1、N2、N3表示),每株树施15N-尿素5 g,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处理对果树氮肥吸收、利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物候期FS的叶片氮含量高于CK,春梢旺长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氮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降低,N2水平叶片含氮量高于N1和N3;不同物候期FS的叶片Ndff值高于CK,生长季内叶片的Ndff值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但是N2水平的Ndff值始终高于N1和N3;在果实采收期,FS的叶片、新稍、多年生枝、主枝、主干和果实的Ndff值均明显高于CK,且各器官N2的Ndff值均高于N1和N3;FS的15N-尿素利用率较CK处理提高6.65%~13.41%,FS的N2水平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N1、N3水平(P0.05)。FS的单株产量、单果质量、优果率均高于CK,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与CK接近,但不同施氮水平都表现为N2最大,N3次之,N1最小。在干旱贫瘠的山地苹果园,采用起垄覆膜垄沟覆草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果树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42.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夏季和秋季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0~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植被下土壤中微生物总体比较丰富,数量差异较大,排序为刺槐林地>荒坡地>柠条林地>苜蓿地>耕地;同一植被下各类菌群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夏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总量明显比秋季多。(3)秋季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比夏季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夏季土壤中细菌数量比秋季土壤中细菌数量多。  相似文献   
43.
大果沙棘引种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大果沙棘的扦插方法,齐棘92—2—5号品种用浓度为100mg/kg的2号ABT生根粉处理12h,扦插深度为12cm,可提高大果沙棘的扦插成活率达50%左右。齐棘1号经浓度为300mg/kg的2号ABT生根粉处理4h,扦插深度为10cm,扦插大果沙棘的生长量可提高2cm。大果沙棘的扦插成活率越高,则其生长量较低,成活率较低时,则生长量较高。药物处理浓度以300mg/kg,浸条时间12h,扦插深度12cm时,比对照扦插提早愈伤组织形成13天,提早生根12天,单株生根率提高3%。  相似文献   
44.
采集不同代人工林林地杨树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结合HPLC定量测定,研究杨树根际土壤中2种主要酚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的吸附和解吸附特性,探讨2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累积机制。结果表明:杨树根际土壤对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羟基苯甲酸的平均吸附率63.39%~72.26%,苯甲酸的吸附率较对羟基苯甲酸低,平均吸附率39.53%~47.46%;Frue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这2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吸附平衡浓度Ce和吸附量Cs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2种酚酸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吸附,但解吸特性差异较大,对羟基苯甲酸在不同连作代数林地根际土壤吸附平衡液中的解吸能力均较强,平均解吸率46.62%~52.89%;而苯甲酸解吸能力较弱,尤其在高浓度吸附平衡体系中很难进行解吸附,此规律与2种酚酸的吸附常数基本吻合。2种酚酸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学特征,并为进一步揭示其在杨树根际微域的累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盆栽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酵素菌生物肥处理比等养分单质NPK化肥处理番茄增产16.5%~19.6%,黄瓜增产12.8%,均达到极显著水准,萝卜增产16.6%,达到显著水准,比等量有机质、NPK养分的有机无机混合肥处理三种蔬菜的增产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准。酵素菌生物肥促进了番茄各生育期对NPK养分的吸收,可提高果实中养分含量。酵素菌生物肥有改善蔬菜品质之功效,比单质NPK化肥处理的番茄、黄瓜、萝卜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2.03 mg/100g、0.82 mg/100g和1.57 mg/100g。可溶性总糖分别提高了1.97%,0.84%和1.58%。并且可降低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但其功效与有机无机混合肥处理相当。  相似文献   
46.
淮河流域沂蒙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脆弱性的AH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选取定量表征淮河流域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特征的植被状况、地形地貌、地表性质、土壤状况等指标,对该区域内林地、耕地、草地和裸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以制订该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结果表明:在选取的7个用于评价淮河流域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生态脆弱性的指标中,土壤侵蚀面积比例权重最大,为0.4412;其次为土层厚度,权重为0.225 2;再次为地表枯落物量,权重为0.1505,这3个指标是评价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脆弱性的重要指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经济林生态脆弱度为0.7295,属于中等脆弱类型,脆弱度等级为二级;耕地和疏幼林地脆弱度等级也较高,分别为0.565 8和0.5672,属于一般脆弱,脆弱等级为三级;草地生态脆弱度为0.415 4,具有潜在脆弱性;有林地脆弱度仅有0.1834,属于不脆弱等级。因此,沂蒙山区经济林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讨人为干扰对林分结构和水文性能的影响,采用样地调查和试验观测方法,研究沂蒙山区麻栎林在封禁保育、放牧樵采和禁牧禁伐干扰下灌草植被多样性和水文性能.结果表明:1)放牧樵采干扰导致麻栎林群落灌草多样性和水文性能明显下降.与封禁保育群落相比,灌草植被盖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了83.0%、88.7%和85.1%;土壤总孔隙度、稳渗速率和林地枯落物持水量减小了44.2%、76.7%和43.7%.2)实施禁牧禁伐保护能明显改善麻栎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和水文性能,与放牧樵采干扰群落相比,灌草植被盖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提高了520%、613%和532%,土壤总孔隙度、稳渗速率和枯落物持水量高了30.3%、103.7%和28.0%.3)麻栎林群落的灌草植被盖度,与植物多样性测度及水文性能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大小可作为综合表征群落多样性和水文功能退化或恢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8.
树种选择是干旱瘠薄山地水土保持和植被修复的关键。研究树种细根解剖特征是探讨在干旱生境下树种的适应策略并开展树种选择的前提。以鲁中南干旱瘠薄山地常见的10个造林树种为对象,测定了树种不同根序细根的剖面直径、皮层厚度、维管柱(中柱)直径、维根比、导管直径及导管密度等,对比分析了细根解剖结构的差异性,以期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和植被修复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针叶树种(黑松、侧柏)1级根细根直径显著大于落叶树种;落叶型灌木细根直径较小,且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细根维管柱直径的变化规律与细根平均直径的变化规律相似。落叶型灌木1~2级细根皮层厚度较大。随着根序的增加,各树种导管直径也随之增大。落叶型灌木的导管直径小于乔木,落叶型乔木导管直径较其他树种更大。导管密度与根直径的变化规律相反。依据细根解剖特征将10个树种聚为3类:第1类为皮层薄、输导组织致密型;第2类为皮层薄、输导组织疏松型;第3类皮层厚、输导组织疏松型。  相似文献   
49.
吴起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吴起县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善,生态服务价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运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估算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990-2007年,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耕地、草地面积逐步减少,园地、林地面积逐步增加。1990年吴起县生态服务价值为16.41亿元,2001年为24.97亿元,2007年为28.19亿元。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构成中除了食物生产和废物处理功能外,其它生态服务功能都在增加。  相似文献   
50.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泰山景区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该文对泰山森林公园6个重要景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旅游干扰对各景区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旅游对植被的影响以红门最大,依次为红门〉天外村〉南天门〉中天门〉天烛峰〉扇子崖。LSD检验显示扇子崖和天烛峰景区与其它景区间存在显著差异。(2)旅游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中天门最大,依次为中天门〉南天门〉红门〉天外村〉扇子崖〉天烛峰。t检验显示,中天门与南天门和天外村差异显著,但与红门差异不显著,扇子崖和天烛峰与其他景区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景区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的水平影响距离依次是中天门(4m)、南天门(3m)、红门(3m)、天外村(2m)、扇子崖(1m)、天烛峰(1m)。(3)6个景区旅游影响程度指数显示,泰山景区尚未出现极强度影响区,但红门景区、天外村景区属于强度影响区;中天门景区、南天门景区属于中度影响区;扇子崖景区和天烛峰景区为轻度影响景区。(4)针对山岳型风景区旅游的特点,开展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培养从导游到游客的生态意识是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