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期保存的土壤样品是国家科技基础支撑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壤及环境长期变化研究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等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土壤调查强度逐步增大,土壤样品积累速度明显加快,因此,亟需相关的标准规范来指导土壤样品的长期保存。在国家标准《土壤质量 土壤样品长期和短期保存指南》(GB/T32722-2016)的基础上,结合“十三五”期间CERN分布式土壤样品长期保存系统建设经验,本文对土壤样品保存管理策略、土壤样品保存条件要求和土壤样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我国土壤样品长期标准化保存,以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样品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冬小麦返青期缺水制约其发展问题,为生产中合理灌溉提供依据,通过早熟冬小麦返青期滴灌、漫灌2种方式探讨物质形成、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返青期早灌头水提高了早熟冬小麦分蘖成穗率、株高、穗长,有效促进了茎的生长、穗的形成以及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早熟冬小麦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拉伸面积...  相似文献   
23.
宁夏小麦遗传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宁夏50年的小麦遗传育种史表明,国内外小麦遗传资源的引进、研究和利用,对宁夏的小麦品种更新换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宁夏小麦主产区即引黄灌区的第一、第二次更新换代的小麦品种分别是从国外引进的小麦优良品种碧玉麦、阿勃。第三次更新换代的小麦品种是斗地一号,其杂交组合是阿勃/碧玉麦。第四次更新换代的小麦品种是宁春4号。其杂交组合是索诺拉64/宏图。而宏图的杂匀组合为阿勃/碧玉麦,是斗地一号的姊妹系。到目前为止,宁夏已审定、认定小麦品种36个。纵观小麦育种史,宁夏小麦育种最有成铲的时期还是在采用了CIMMYT小麦种质材料后,这些材料中含有Rht1、Rht2基因。宁夏墨麦引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4年来,宁夏共引进墨麦资源14000余份,宁夏利用墨资源及其衍生系育成了18个小麦品种(系),累计推广面积6000余万亩。其中,被审定的品种有14个,它们是宁春1号、4号、5号、7号、11号、13号、14号、15号、16号、17号、18号、19号、23号、24号等。这些小麦品种共增产小麦20亿kg。20世纪末,通过11年的不懈努力,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品种引育成功。试验结果表明,冬麦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冬麦在这里不但可以高产、优质,比宁春4号增产20%左右,而且还比春麦早熟20天左右,冬麦收获得后,可以移栽水稻、玉米,复种青贮玉米、大豆、向日葵、蔬菜等作物,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细粮”或“一年多熟”,这一研究成果为宁夏耕作改制昨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宁夏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
宁冬11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品种资源研究室以法国小麦RENAN为母本,国内冬麦[北农2号/北京841]F1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中筋小麦新品种.2007年8月30日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宁审麦2007005.同年11月27日在宁夏科技厅进行科技成果登记,批准登记号为2007061.2008年推广示范面积为3 300hm2,目前为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5.
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北移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冬麦的引进和种植区的北移,促进了宁夏引黄灌区纯春麦区的耕作改制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合冬麦的生长,优良的冬麦品种在这里表现高产、优产。冬麦不但可比春麦增产20%-30%,而且可提早成熟20天左右。从而实现了宁夏“一年两熟细粮”制或“一年多熟”制。新的种植制度能充分利用宁夏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本项研究已取得亩产“超吨粮”或“冬麦亩产500kg,蔬菜收入1000元”的结果。新的耕作制可比传统耕作制的单位面积纯收入增加42%-80%,该项研究还通过冬、春麦的正、反交途径,培育出了一大批优异的冬麦品系。  相似文献   
26.
正由于水产养殖环境恶化,各种水产病害频发,特别是细菌性疾病更为严重,已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本文针对北京地区开展养殖鱼类常见病原菌调查,并进行鱼类病原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了解其耐药现状,构建药物敏感谱并不断更新,筛选出有效防治药物,指导养殖户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材料1.样品来源  相似文献   
27.
宁冬10号(冬育1号,02AW5010)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品种资源研究室以墨西哥小麦和国内冬小麦品种常规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8.
小麦抗旱性生理生化机制及QTL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综述了小麦抗旱性的鉴定方法和抗旱小麦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对小麦胚芽鞘长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渗透调节、水分利用效率、碳稳定同位素等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和抗旱性产量评价方法、干旱胁迫下特异蛋白代谢及抗旱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目前小麦抗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抗旱性研究仍是农业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在不同的生态区要有所侧重,同时选择与产量相关性高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应加强干旱胁迫下根系形态结构及生理代谢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抗旱性研究也应从分子水平阐明干旱胁迫引起作物生理生化变化的原因,并借助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抗旱基因重组,进而创制、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旱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9.
<正>2017年3月~4月,北京怀柔一家虹鳟鱼养殖场虹鳟鱼苗发病,且出现大量死亡。患病鱼主要表现为无活力,漂浮水面,集中于池子四角;鳃盖张开,严重患病鱼鳍条和尾柄出现溃烂。为确定病因,将患病鱼分别进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细菌以及寄生虫检测。检测结果显示:IHNV阴性;未分离到细菌;在患病鱼鳃和体表均发现大量三代虫,且体表数量最多,经PCR检测和序列比对确定为细鳞鲑三代虫。故判断导致该场虹鳟鱼苗大量死亡的病因是感染了细鳞鲑三代虫。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疾病频发一直是困扰水产养殖的一个问题,而病原的快速检测是水产动物疾病防控的前提和关键。随着水产病害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病原的检测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基于此,介绍了一种在水生动物疾病诊断中应用的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在水生动物病害检测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和研究进展,并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