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栽培密度和氮磷肥对陇薯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陇薯6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陇薯6号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陇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氯>磷,各因子间交互作用较大.经模拟寻优,确定了陇薯6号在该地区产量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施N 111.0~147.6 kg/hm2,施P2O5 93.2~125.4 kg/hm2,栽培密度41 250~44 700株/hm2.  相似文献   
42.
PEG与SNP对低温下马铃薯试管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在4℃低温胁迫下,5%聚乙二醇PEG-6000和0.10mmol/LSNP分别处理,5%PEG-6000与0.10mmol/LSNP同时处理对陇薯3号马铃薯试管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对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下,PEG-6000和0.10mmol/LSNP都可以胁迫试管苗,导致其酶活性、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都有所上升,其中0.10mmol/LSNP可以显著提高上述各项生理指标,并在和5%PEG-6000共同处理时缓解PEG造成的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43.
淀粉及全粉加工型马铃薯陇薯6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甘肃省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大多是粮菜兼用型品种,十分缺乏各类加工专用品种。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积极开展马铃薯加工专用型品种的育种,至2003年选育出淀粉与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原代号L9408—10)。该品种具有抗病、高产、  相似文献   
44.
马铃薯茎段再生的植物激素配比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植物激素(6-BA、NAA、GA3、2,4-D)的4个水平对3个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陇薯6号、LK99)茎段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不同基因型的愈伤诱导和芽分化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的最佳激素配比,陇薯3号为MS+6-BA 2.5 mg/L+NAA 0.5 mg/L+GA35 mg/L+2,4-D 1 mg/L,陇薯6号为MS+6-BA 2.5 mg/L+NAA 0.5 mg/L+GA32.5 mg/L+2,4-D 0.5 mg/L,LK99为MS+6-BA 2.5mg/L+NAA 1 mg/L;诱导芽分化的最佳激素配比,陇薯3号、陇薯6号为MS+6-BA 3.5 mg/L+NAA 1 mg/L+GA310 mg/L,LK99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GA310 mg/L.  相似文献   
45.
用添加不同浓度及不同配比蔗糖与甘露醇的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离体保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S+60g/L蔗糖+10(20)g/L甘露醇和MS+80g/L蔗糖10(20)g/L甘露醇均能使马铃薯试管苗连续保存9个月,其中80g/L蔗糖和20g/L甘露醉组合处理保存9个月时存活率最高,达到83.3%,且诱导试管薯形成.  相似文献   
46.
试管苗移栽压苗高效生产脱毒微型种薯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铃薯退化成为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脱毒技术的应用推广,不但为减轻马铃薯退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在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提升、种薯生产工艺的发展以及种薯种性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常规脱毒繁育微型种薯技术工艺复杂、工期管理程序繁多、劳力损耗大,大大提高了微型种薯产出成本,严重制约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与常规技术相比,  相似文献   
47.
拟南芥DREB1A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DREB1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所克隆的DREB1A基因与已发表的DREB1A基因序列(AB007787)的同源性为99.69%.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栽体pBI121-DREB1A,为进一步利用DREB1A基因综合改良植物抗旱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马铃薯新品系──陇薯161-2陇薯161-2是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1984年以35-131为母本,以品系73-21-1为父本组配杂交,经过杂种实生苗培育、无性一、二代选种圃、品系鉴定圃、品系比较圃的系统定向选择,以及全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49.

了解厚壳贻贝 (Mytilus coruscus) 的生活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对贻贝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以枸杞岛潮间带野生和浮筏养殖厚壳贻贝为研究对象,构建以壳长为基准的13个体框特征指标 (包括壳宽、壳高等),比较两种厚壳贻贝的主要形态特征,并结合线粒体16S rRNA 基因的序列信息,分析其遗传关系与形态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贻贝有10个体框特征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野生的贝壳整体更宽厚、质量更大。应用逐步判别法筛选出的壳宽 (L1)、壳高 (L2)、壳顶至铰合部上端的距离 (L10)、壳顶至足丝孔的距离 (L12) 4个变量对野生和养殖厚壳贻贝的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94.9%。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野生厚壳贻贝的核苷酸多样性 (π) 为0.089,单倍型多样性 (Hd) 为0.894;养殖厚壳贻贝的π为0.087,Hd为0.682。野生与养殖厚壳贻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但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证明二者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推测其形态差异可能主要受栖息环境 (波浪暴露强度、营养条件) 影响。

  相似文献   
50.
陇薯94系10是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