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5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41.
杂交小麦杂种一代白粉病抗性表现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杂交小麦杂种一代白粉病的抗性表现规律,以陕西不同地区小麦白粉病流行菌种做菌源,通过田间和苗期接种,对9份抗、感白粉病小麦亲本材料和9份大田感病品种及其杂交F1代进行抗病性鉴定,并结合SCAR和SSR分子标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以N95175、N9209为亲本的杂交F1含有Pm21基因,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均很好,与抗病亲本的抗病性表现基本一致,符合显性遗传,其抗病性主要由显性单基因控制.(2)以N9134、N9227A为亲本的杂交F1含有PmAS846基因,成株期抗病性较好,苗期大部分表现抗病;以N9227A为亲本的杂交F1中有40%的杂交组合表现中感,该抗性基因不完全符合单基因显性遗传,其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背景及环境的影响.(3)中国春为苗期感病、成株期抗病材料,其与抗病亲本杂交F1代的抗病性接近或略高于抗病亲本;与感病品种杂交F1代的抗病性介于双亲之间.(4)白粉病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正反交F1代苗期抗病性无明显差异,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相关.因此, 在组配小麦强优势杂种组合时应尽量选用抗病的品种作为亲本之一,并考虑慢病性品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雄性不育小麦开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化杀杂交小麦制种体系,观察了大田制种条件下喷施杀雄剂SQ-1后小麦Fp1(杂交小麦"西杂一号"的母本)的开颖特性,同时对杀雄剂浓度、pH值以及处理时期对开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SQ-1诱导的雄性不育小麦开颖初期开颖角度的日变幅较大,Fp1在低浓度化杀剂水平下(3 kg/ha和4 kg/ha)还出现"二次开颖"现象;(2)开颖角度与不育度之间存在矛盾,能够获得较大开颖角度的处理一般难以获得较高的不育度.综合来看,用pH值为8的缓冲液配制的SQ-1在使用剂量为4 kg/ha、Feekes 8.5时喷施,Fp1能够达到育种要求的不育度,同时能保持较大的开颖角度.  相似文献   
43.
简要概述汉中引种杨梅的课题来源、引种经过、引种栽培技术要点及结果测定,为进一步开展汉中杨梅引种栽培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汉中市地处秦巴山区,生态条件优越,被认定为猕猴桃人工栽培最佳适生区,介绍汉中市猕猴桃产业发展优势,提出发展对策,以推动汉中市猕猴桃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目的]构建小麦黏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恢复近等基因系,为进一步探索小麦雄性不育机理及对不育及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黏型小麦雄性不育系Ms(Kost)-5-1为母本与恢复系RK5451杂交获得F1代,以Ms(Kost)-5-1为轮回亲本与F1代及回交后代中的可育株连续回交6~7代构建黏型小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恢复近等基因系;利用SSR标记、醇溶蛋白的A-PAGE与田间农艺性状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构建的近等基因系进行检测.[结果]定向快速获得16个小麦黏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恢复近等基因系(N2~N17).SSR分子标记及A-PAGE检测结果表明,各近等基因系遗传背景与恢复系RK5451的差异较明显,而与不育系Ms(Kost)-5-1遗传背景趋近相同,N4、N10、Ni1和N16保留了较好育性恢复性.农艺性状差异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近等基因系仅在株高上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大多数农艺性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N2、N3、N10、N16与不育系Ms(Kost)-5-1农艺性状差异最小.[结论]N10和N16为不育系Ms(Kost)-5-1较好的近等基因系,可用于进一步基因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  相似文献   
46.
构建科学、实用的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商丘市农业信息化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与商丘农业信息化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47.
魔芋是汉中市"十二·五"农业规划七个特色产业之一。通过调查、分析,阐述了汉中市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魔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述汉中市魔芋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8.
小麦雄性不育系绒毡层异常代谢与小孢子败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降解及营养物质代谢,并揭示其与花粉败育的关系。【方法】以小麦S型1376不育系[(S)-1376(A)]及其保持系[(A)-1376(B)]为试材,在三核期分别用DAPI和KI-I2对花粉粒内淀粉积累进行染色观察;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对不育系(S)-1376和保持系1376绒毡层发育过程及多糖、脂类和蛋白等物质积累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软件cellSens Entry和IPP 6.0分别计算图片中小孢子和绒毡层细胞的面积及分析各发育时期图像中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保持系1376比较,(S)-1376花粉粒被KI-I2染成浅黄色,表明三核期其花粉中无淀粉积累,花粉败育彻底;不育系(S)-1376绒毡层较保持系1376绒毡层细胞提前至四分体时期启动细胞程序化死亡(PCD)过程;不育系(S)-1376花粉核发育迟缓,大多发育至单核晚期停止分裂,仅少数可发育至二核期;(S)-1376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和单核早期显著增大;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也显著大于保持系1376绒毡层细胞。在(S)-1376花粉的发育过程中,除四分体时期外,其余各时期多糖含量(呈红色)均低于保持系对应的各发育时期,不育系(S)-1376绒毡层中多糖在四分体时期多于保持系,在单核早期显著降低。在花粉整个发育过程中,不育系(S)-1376花粉中被染成黑色脂类的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绒毡层中的脂类含量在各个时期也低于保持系。不育系(S)-1376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被染成蓝色的蛋白含量很高,但单核晚期显著降低;在绒毡层细胞中单核早期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这可能暗示该时期保持系绒毡层开始启动降解。在花粉发育整个过程中保持系1376小孢子母细胞中四分体时期多糖和蛋白的含量都低于不育系(S)-1376,这可能与该时期不育系绒毡层提前降解需要大量的多糖和蛋白有关;单核晚期小孢子中的多糖、脂类和蛋白含量高于不育系,该时期是正常小孢子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育系中各种物质供应不足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在二核期和三核期,不育系(S)-1376花粉营养细胞中大液泡不消失,细胞质内含物也不持续增加,淀粉粒、脂类等物质积累终止,最终导致小孢子内没有内含物的积累,呈空壳晶体状。【结论】小麦S型1376A不育系花药绒毡层提前降解所诱发的物质异常代谢,使小孢子在由单核晚期向二核期发育的过程中物质供应不足导致细胞核分裂异常,最终引起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49.
以有裂球现象的杂交一代大白菜单株自交构建的F2群体为试材,研究了大白菜裂球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分子标记。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延长生育期20d为大白菜裂球性状的最佳分析时期,其F2群体中不裂球与裂球植株符合3∶1分离比例,说明裂球性状是受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的,同时发现分离后代单株间裂球的速度和程度存在差异,说明裂球性状还受到微效基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同时以06J31×92S24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采用BSA法进行裂球性状RAPD标记,从6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与裂球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S15-222。连锁分析发现,标记S15-222与裂球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8.876cM,可用于大白菜耐裂球材料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0.
小麦雄性不育主要是通过花粉的败育来表现,研究花粉致死基因对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研究通过对组配的155个F1杂交组合成熟花药用1%KI-I2染色,显微镜观察,鉴定花粉败育情况,并对表现出花粉半不育特性的F1组合亲本进行花粉致死基因的鉴定。结果表明,在155个冬小麦F1杂交组合中有4个F1组合(西农9718/鑫农516,西农9817/周麦22,西农9817/西农509,西农261/西纯4号)的花粉表现为半不育花粉状态,一半花粉粒碘染呈深蓝色圆形,花粉粒较大;另外一半的花粉粒较小,不规则,未上色。用中国春(具有显性花粉致死基因Ki)和宁春4、宁春16小麦品种(具有隐性花粉致死基因ki)与4个F1组合亲本分别杂交获得相应F1,对其花粉染色显微镜鉴定,从中筛选出携带相应等位显性Ki基因的品种2份,携带相应等位隐性ki基因的品种4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