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228篇
农学   167篇
基础科学   140篇
  221篇
综合类   948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745篇
园艺   255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主要介绍了养殖牛过程中牛病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和如何合理正确诊断治疗各种牛病,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和借鉴。牛病治疗难一直是影响养牛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养殖中一旦出现发病症状,多数都具有交叉混合感染现象,由于牛病发生前具有潜伏期,往往发病后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因此在养殖中需要加强牛病的预防管理机制,使用科学方法诊治牛病,保障用药质量,通过提高牛病的诊断质量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2.
为了建立宫衣净酊中葛根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应用色谱柱为安捷伦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葛根素的线性范围为18.25μg/mL~584.00μg/mL(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108.83%(RSD=1.03%)。说明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宫衣净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3.
乔永刚  宋静  柴生武 《种子科技》2002,20(4):241-242
甘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温带的干旱地区 ,是我国干燥地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它对土质要求不太严格 ,但人工栽培以砂质土壤为好。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 ,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人工栽培甘草 ,播种时需要有较好的墒情。因此 ,如果采用直播栽培的方法 ,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甘草的人工种植面积。而利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 ,在能浇上水的地块育苗 ,第二年移栽到浇水不便的地块上 ,这样就扩大了甘草的人工栽培面积。种植甘草经济效益高于种植粮食作物 ,并且…  相似文献   
114.
1.安装前应彻底清洗各零部件,并仔细检查汽缸内表面、活塞外表面、活塞环、连杆轴承盖与轴瓦的结合面、轴瓦、活塞销表面、连杆衬套等,如有严重磨损和伤痕等,须经修理或更换后再进行安装。 2.在装阻水圈前,先将汽缸套装入汽缸体,用手转动应灵活。汽缸套上端凸缘应高出汽缸体上平面0.06~0.16mm,以保证  相似文献   
115.
连永刚 《林业科技》2021,46(1):17-19
以辽东山区黄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环剥试验,确定了辽东山区黄檗人工林环剥起始年龄Ⅲ地位级15年,Ⅱ地位级与Ⅳ地位级相应提前和延后1年;最佳环剥季节为5~6月,其树皮再生成功率均值达到95.83%;阴而无雨的天气为环剥最佳天气条件,树皮再生成功率均值可达到95.85%;测算出30年生黄檗单株鲜皮总收获量均值为33.53 ...  相似文献   
116.
近年来,微塑料的生态环境风险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地膜覆盖、有机肥施用、灌溉和包膜控释肥料使 用等农田管理措施导致微塑料在农田土壤中持续累积。微塑料在土壤中经过物理破碎、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等作 用发生迁移和转化,可能影响土壤碳周转,进而影响土壤碳储存和含碳气体排放。因此,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 进行总结和整理,系统地梳理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种类和来源,分析了微塑料通过提供碳源影响土壤植物呼吸, 改变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碳排放和碳转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塑料 是长碳链分子结构,进入农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转化及土壤团聚体、孔隙度和含水量等理化属性造成影响; (2)土壤中真菌和细菌对不同类型微塑料的分解和碳周转作用不同;(3)微塑料通过影响植物生长、改变相关功 能基因丰度、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影响土壤碳转换过程。基于分析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碳转化过程,为评 估微塑料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为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对农田黑土养分与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以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还田、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为主因素,4个施氮水平(N):0、135、180、225 kg/hm2为副因素,测定农田黑土有机碳、全氮、全磷及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磷、轻组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0.61%~1.55%、2.39%~4.55%、2.85%~45.31%、2.23%~4.08%和46.42%~88.63%,降低了全氮含量,降幅为3.74%~9.55%。在无秸秆还田中,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2.26%~8.77%、1.65%~3.30%、14.09%~25.00%、4.84%~21.88%;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为5.26%~8.83%。在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条件下,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土壤总碳和全磷含量幅度分别为1.32%~3....  相似文献   
118.
以抗草甘膦棉花品种进行化学杀雄制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为验证新疆奎屯应用草甘膦进行棉花化学杀雄制种的可行性,摸索相关制种技术,2017年用抗草甘膦棉花材料“祝22”开展棉花小面积化学杀雄制种及农达41%(质量分数,下同)水剂不同剂量与不同施药间隔试验。据制种实践结果,籽棉单产达4 740 kg·hm-2,制种纯度达到100%,但化学杀雄的棉株下部结铃率降低。农达41%水剂不同剂量与不同施药间隔试验结果表明,农达41%水剂200倍液间隔7 d、施药6次的杀雄彻底,且棉株长势的强弱可影响杀雄效果。因此,在当地科学应用草甘膦及其制剂进行棉花化学杀雄杂交制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9.
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猴头菇液体发酵的影响,并使用正交试验对猴头菇菌株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优化,测定不同糖和玉米粉添加量对其影响。结果:在相同条件下,1.6%玉米粉添加量范围内,玉米粉的添加量与菌丝体干重呈正相关;3.2%糖添加量范围内,糖的添加量与菌丝体干重呈正相关。影响猴头菇液体培养菌丝体干重的主要因素是碳源和氮源,试验表明玉米粉和甘薯粉是猴头菇菌丝体培养的良好碳源,酵母粉和麸皮粉优于其他氮源。试验确定猴头菇的适宜液体培养基配方为2.0%玉米粉、0.3%酵母粉、0.1%KH_2PO_4和0.01%维生素B_2。  相似文献   
120.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因其药用价值高近年来被大量、无节制采挖,致使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探究黄芪适宜生长的土壤,将为人工驯化黄芪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加格达奇市连续多年人工种植黄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2个典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土壤颜色较深,干态为黑棕色,润态为黑色;淀积层及母质层土壤结构坚实,孔隙度较小,土壤颜色随着层次加深,颜色逐渐变黄、变棕。表层土壤质地肥沃,多以壤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分别为122.07、110.09 g/kg,占其整个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的52%和82%,土壤剖面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一个骤降的趋势;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分别为6.58、8.87 g/kg,而土壤全磷含量较低,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分别为0.07、1.01 g/kg,土壤酸碱度在pH 5.11~6.35之间。黄芪适应生长土壤质地疏松,土壤温度状况为寒冻性、土壤水分状况为湿润,土壤肥沃,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也较高,而全磷含量较低,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