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71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63篇
  152篇
综合类   526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311篇
园艺   191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国木兰属植物腋花、总状花序的首次发现和新分类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木兰属植物腋花与总状花序在我国的首次发现。这种花及花序的花均为两性花,形态结构完全相似,并能正常开花和结实。其开花顺序由顶向下,依次开放,且花期、花径及花被大小、果实依次递减。该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木兰属植物从顶生花→腋生花→总状花序的进化和遗传理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研究材料。同时,还发现了2新派,1新种,1新组合种,6新变种。2新派是:河南玉兰派,腋花玉兰派。新种是伏牛玉兰。1新组合种是腋花玉兰。6新变种是:白腋花玉兰、多被腋花玉兰、紫基伏牛玉兰、黄花望春玉兰、宽被望春玉兰、窄被玉兰。  相似文献   
32.
蔬菜无土栽培基质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草炭、蛭石、炉渣、废菇料和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为原料,按不同材料种类及比例混合制成8种蔬菜无土栽培复合基质,测定并比较了8种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初步筛选出适宜蔬菜栽培的优良基质。结果表明:8种基质的容重、pH值和总孔隙度均在蔬菜栽培的适宜范围内;大小孔隙比、基质电导率及成本上各有优劣。通过综合考量,初步优选出的无土栽培基质为基质Ⅳ(V棉籽皮∶V炉渣=1∶1)、基质Ⅵ(V棉籽皮∶V蛭石=1∶1)和基质Ⅶ(V玉米秸秆∶V棉籽皮∶V蛭石=1∶1∶2)。  相似文献   
33.
不同浓度沼液滴灌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不同浓度(25%,50%,75%,100%)的沼液对设施番茄进行滴灌施肥,探讨施用沼液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沼液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当沼液体积分数为50%时,番茄的株高、茎粗和果实直径较大,分别达132.3,2.53,7.81 cm,较对照分别高出21.94%,50.60%,29.30%;产量较高,达92.79 t/hm2,较对照增产29.00%;且番茄红素、可溶性糖、糖酸比、Vc含量等品质指标也较佳。因此,灌溉体积分数为50%的沼液对提高设施番茄产量、改善品质以及促进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辽宁农田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为农田的科学管理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IS技术,分析了辽宁省不同土壤深度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不同土壤深度全碳、全氮和全磷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但全钾在辽西分布较高。土壤表层(0-20 cm)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高于下层(20-40 cm)。全钾随土壤深度变化量较小,其表层和下层平均含量分别为17.64和17.08 g/kg。[结论]不同土壤深度全量养分的分布特征为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2008年4月采用Video Ray Pro Ⅲ XE水下机器人对招远市辛庄镇近岸-10m等深线内建设2年的人工鱼礁区和3处本底对照海域进行拍摄调查,研究人工鱼礁集聚经济生物资源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沙质本底海域,仅分布有少量的脉红螺,密度为0.097ind/m62;带有少量石块的沙质本底海域,无刺参分布,仅仅发现少量褶牡蛎和脉红螺,密度分别为0.14和O.30ind/m^2;自然岩礁本底海域,有少量的刺参、褶牡蛎和脉红螺分布,密度分别为O.28、35.33和0.36ind/m^2,同时还发现有许氏平劬、长蛸和日本好,密度分别为0.05、0.02和0.02ind/m^2。建设2年后的人工鱼礁区内经济生物资源数量明显提高,其中刺参和褶牡蛎增加最为明显,密度分别达到1.20和869.23ind/m^2;脉红螺也有明显增多,密度1.33ind/m^2。人工鱼礁建设对海域经济生物资源的集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与紫花苜蓿的间作效应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与紫花苜蓿的间作表明,间作青贮玉米边际效应显著,并因品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大喇叭口期,间作青贮玉米光照强度和透光率比单作的提高,在基部为15.3%~88.1%和15.1%~89.0%,在中部为52.1%~74.1%和51.2%~73.0%。全生育期内,间作青贮玉米平均透光率比单作的提高,在基部为49.5%~62.1%,中部为40.7%~56.6%。5~30 cm土层地温从上到下呈递减趋势,同一土层温度均为间作高于单作;5 cm土层生育期内的平均地温间作比单作提高了1.0%~1.8%。收获期,间作青贮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比相同种植面积的单作玉米分别提高了2.3%~20.9%、0.4%~7.6%和2.2%~19.6%。间作复合群体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比单作玉米分别提高了30.8%~59.1%和99.4%~137.5%,而鲜草和干草产量比单作玉米分别降低了22.7%~32.3%和17.6%~28.2%,比单作紫花苜蓿分别提高了156.7%~202.4%和176.5%~197.5%。间作紫花苜蓿初花期鲜草和干草产量及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表现出边行劣势,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间作复合群体可充分利用田间光照和地温条件,并且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覆盖地面、防风固沙、培肥地力的作用,第2年5~6月份即可收获第一茬,不仅可以解决内蒙古因缺草而影响养殖业发展的问题,而且为间作青贮玉米提供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37.
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stevensii)、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和丁香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syringae)是为害多种水果和其他植物的重要检疫性真菌,均能侵染苹果果实导致烂果,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设计和筛选了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同步检测3种检疫性真菌的普通PCR和三重PCR方法。设计的引物Bs-368 F/R、M.cola 986F/R和Psy1/Psy2能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B.stevensii、M.fructicola和P.syringae所有供试菌株的DNA,而对相应多个近似种的DNA则无扩增。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上述3对引物分别检测B.stevensii、M.fructicola和P.syringae DNA的灵敏度是41.7 pg、47.4 pg和0.375 pg,三重PCR同时检测到3种病菌DNA的灵敏度是4.44 ng。该方法可以满足对进境苹果果实携带的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和丁香疫霉病菌的快速初筛,加速进境新鲜水果的快检快放。  相似文献   
38.
宁德市大黄鱼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升级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黄鱼是我国海水鱼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石首鱼类中珍贵的种质资源。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和山东也有少量养殖。2014年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12.79万吨,其中福建11.45万吨,占89.5%,而福建大黄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宁德市。本文依据实地调研宁德市大黄鱼产业获得的一手材料和前人的资料,对宁德市大黄鱼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为大黄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确定最优轮伐期的实物期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在假设木材价格符合几何布朗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了确定最优轮伐期的实物期权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深埋(无秸秆、秸秆深埋)为主因素,施氮水平(无氮、低氮、中氮、高氮)为副因素,测定玉米的产量、籽实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可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幅度在4.61%~9.88%之间。在秸秆深埋条件下,各施氮水平玉米产量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玉米籽实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与籽实氮积累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氮时秸秆深埋的籽实氮积累量高于无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高氮时秸秆深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4.61 kg/kg。秸秆深埋处理可以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综上,在实际生产中,秸秆深埋时适当增施氮肥生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