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美林黄’系从实生梅中选育出的果梅新品种, 表现为基枝上布满短枝, 树冠紧凑, 早果, 丰产稳产, 果熟前不易落果。果实适于加工供出口的盐渍梅。外贸梅制品达到MA等级率为98.46%。鲜果与梅干之比为1.89∶1。产品性状与加工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表明, 由野生板栗嫁接成的板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砧木未能及时彻底抹芽去蘖, 导致接穗死亡。基部茎粗1. 2 cm以上的野生板栗均可以嫁接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构建了11个大鳞副泥鳅家系,并进行了生长性能优秀家系的筛选,利用生长相关SSR标记对各家系进行生长性状与基因型相关分析,探究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B2013F-7、AB2013F-89、AB2013F-45等家系的体质量、体长和全长均值显著(P0.05)大于其他家系,其中AB2013F-7家系各生长指标均值最大;以上三个家系117 d内的绝对增重率也表现最好,分别为0.068、0.051和0.048 g/d。对各家系基因型进行分析,显示各家系所拥有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与生长性状均值大小成正相关,含生长相关标记优势基因型的数量越多,家系的生长性能表现越优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浙北果梅桑白蚧的发生及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发现,桑白蚧在本地每年发生3代,以若虫和雌成虫为害果梅2年生以上枝条,吸取枝条养分,造成减产或植株死亡,第1代若虫高峰期发生在5月中旬至下旬,此时正是果实接近成熟期,禁用药剂防治,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设置了化学防治试验,于黄梅采摘后首次喷药,间隔15d再次喷药。试验结果表明,桑白蚧介壳初步形成后化学防治仍可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尤以40%,速扑杀600倍液喷杀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89.1%。  相似文献   
15.
1989年以来,先后从浙江临安、开化及湖南等地引进杉木优良家系25个,进行杉木少株小区试验(随机区组设计)和多株小区试验(对比法设计),并采用当地一般造林苗木和第1.5代良种苗作为试验对照,通过多年试验和观测统计分析,筛选出显著优于对照并适于本地区生长的51、37、55等11个平均遗传增益达43.15%的优良家系(其中51号家系遗传增益高达73.75%),并估算树高、胸径和村积的家系平均遗传力分别为43.82%、43.14%、42.12%,同时选出4棵优树用于建立采穗圃。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对浙江省湖州市所属3县1区现有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根据胸径生长与树冠幅的相关关系,编制了杉木林适宜经营密度表,从而制定了该地区的杉木林抚育间伐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湖州林科所于2000年首次引进栽培大花蕙兰与蝴蝶兰,共引进了6个品种的大花蕙兰和3个系列的蝴蝶兰.通过引种、栽培及适应性分析,认为湖州地区发展大花蕙兰和蝴蝶兰是可行的,生产的花品质高,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