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00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1篇 |
农学 | 154篇 |
基础科学 | 126篇 |
158篇 | |
综合类 | 1419篇 |
农作物 | 153篇 |
水产渔业 | 47篇 |
畜牧兽医 | 504篇 |
园艺 | 337篇 |
植物保护 | 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51篇 |
2012年 | 174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223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65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962.
963.
立体匀播和密度对冬小麦光合、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小麦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4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种植方式设立体匀播和常规条播2个处理,副区种植密度设150万株·hm~(-2)(D_(150))、225万株·hm~(-2)(D_(225))、300万株·hm~(-2)(D_(300))和375万株·hm~(-2)(D_(375))4个处理,研究了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冬小麦光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比较,立体匀播方式下小麦群体生育后期中、下部叶的LAI、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植株重、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效率和干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增大,而植株成熟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率降低;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茎鞘干物质分配率上升,叶片干物质分配率减小,而颖壳及穗轴、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则无显著变化。与常规条播相比,立体匀播方式下新冬22号和新冬46号主茎穗粒重平均降低7.95%和4.43%,而分蘖穗粒重平均提高11.54%和5.06%,穗数显著提高(17.31%和17.68%),产量提高6.40%和9.84%,以D_(225)处理产量最高;穗粒数分别降低2.23%和1.71%,千粒重分别降低4.38%和4.54%。由此可知,立体匀播方式提高了小麦群体生育后期中、下部叶片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增大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向分蘖穗籽粒中转运,并主要通过增加群体穗数和分蘖穗穗粒重提高产量;最佳的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64.
为探讨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北疆灌区春小麦光合和干物质转运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CK)、常规施氮(300 kg·hm-2、N1)、单施生物炭(20 t·hm-2、B)、常规施氮+生物炭(N1B)、减氮15%(255 kg·hm-2、N2 )、减氮15%+生物炭(N2B)、减氮30%(210 kg·hm-2、N3)、减氮30%+生物炭(N3B)8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间春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N2、N3)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均无显著影响,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配施生物炭后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提升。综合表现以减氮15%配施生物炭处理(N2B)效果最优。该处理下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成熟期单茎干重、籽粒占单茎重比例、花前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01 g、51.31%和18.03%;籽粒产量为8 301.35 kg·hm-2,较 CK及N1处理分别增产38.09%和18.11%;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12.40 kg·kg-1。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减量15%配施20 t·hm-2生物炭最有利于春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965.
大豆DNA直接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报导了大豆DNA直接导入自交授粉后的玉米自交系中的实验结果,通过1994~1998年的5代观察:玉米自交授粉后22 h导入外源DNA所产生的变异率最高,其变异性状较丰富,既具有供体性状的类型,也有新产生的类型,且多数性状在D4代即能稳定,个别性状稳定较慢;实验表明:通过高蛋白材料DNA的导入可以改良受体的品质。 相似文献
966.
967.
968.
晋棉45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晋棉45号(99A-44)是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抗旱育种课题组1996年以从晋棉13号中选出的丰产、优质、抗旱、高衣分品系94H-14为母本,以抗病虫株系K338为父本,历经杂交、回交、南繁加代培育而成。2000-2001年在所内品比试验中表现突出。2003-2005年参加山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及2005年的棉花新品种生产示范。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特征特性2.1形态特征。植株塔形较松散,株高100cm,主茎节间较短,节长5cm,果枝节间5~10cm,始果枝着生节位7~8节。子叶叶片较大、肾形,叶色较深。真叶大小… 相似文献
969.
2011年西藏地区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藏地区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2011年对采自西藏地区的130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小种类型丰富;共监测到26个小种(类型),分别是CYR17、CYR18、CYR19、CYR20、CYR26、Lov10-2、Lov10-3、Lov10-14、Lov10-15、Lov13-4、CYR31、CYR32、HY-6、HY-13、CYR33、Su11-1、Su11-2、Su11-3、Su11-4、Su11-5、Su11-6、Su11-8、Su11-10、Su11-25、Su11-35、Su11-45。其中,CYR32频率最高,达到31.54%;其次为CYR33,频率为28.46%;跟随其后的Su11-1和Su11-4频率均为6.15%。这4个小种为西藏地区优势小种,是当前西藏地区抗条锈病育种的主要考虑对象。其他小种(类型)频率均低于5%。毒力频率分析表明,Yr1、Yr3、Yr6、Yr9、YrA等抗性基因在西藏地区已经失效。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