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篇
  8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系统总结回顾云南干热河谷余甘子的保护和利用状况,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对策,通过对云南野生余甘子的利用价值、生境及分布特点、保护利用现状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总结了云南野生余甘子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主要分布区域及生境概况、群落分布特点、野生群落现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表明,由于国家建设开发的需求及民间掠夺性的采伐,云南干热河谷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群落在逐年减少,野生余甘子的生存环境面临着极大威胁。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云南省干热河谷野生余甘子进一步保护、开发的相应技术措施和方法,为余甘子产业发展和种质资源的进创新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明确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罗望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现状,探求其防控技术,为罗望子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面上调查、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2010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对罗望子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结果】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危害罗望子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煤烟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丝跳甲、吹绵蚧、蟋蟀、土垅大白蚁、铜绿丽金龟、毒蛾等。【结论】针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罗望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流行特点,生产中应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罗望子抗病虫害能力,并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罗望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3.
云南干热河谷木薯淀粉及干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及其它地区引进的25个木薯品种(材料)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试种,每个品种(材料)试种0.1 hm2,2007年1月种植,在木薯主收获期2007年12月、2008年1月、2008年2月分别对木薯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进行测定,探索不同品种干物质及淀粉变化规律,确定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期,科学指导农户和企业生产,使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4.
按照种质资源规范描述的基本要求,对引种的莲雾(3个品种)、澳洲坚果(2个品系)两种热带作物资源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叶片特征、生长发育等特征特性,通过描述基本区分了不同的莲雾、澳洲坚果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5.
引进芒果新品种19个,以3年芒为对照,开展金沙江干热区芒果品种嫁接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嫁接成活率和嫁接后生长量的差异。综合评价后初步认为,热农1号和Keitt嫁接成活率、生长量较好,适宜在金沙江干热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干热河谷地区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孕蕾初期进行刈割1茬和不刈割处理后,从其种子成熟时间、产量方面,研究刈割对该区引种的紫花苜蓿品种种子生产的影响,以提高其种子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地区,在紫花苜蓿孕蕾初期刈割1茬后,种子产量平均提高14.933 g/m2,并促使种子主要集中在播种次年的5月份成熟采收;10个参试紫花苜蓿品种中,猎人河(74-55)的种子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可达36.401 g/m2,其次是萨兰纳斯(75-43)和德宝,其种子平均产量分别为31.727 g/m2和30.060 g/m2。  相似文献   
117.
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是丰产多用途的常绿高大优良果树。本文系统地对罗望子种质资源收集和整理、繁殖栽培技术、果实的化学组分分析和开发利用以及生态学价值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罗望子种质资源评价及开花结实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8.
对干热河谷旱坡地Ⅰ(罗望子+木豆),Ⅱ(罗望子+木豆+柱花草),Ⅲ(罗望子+象草),Ⅳ(罗望子+自然草被)等4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0~40 cm土层水分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主要受自然降水的影响,雨季和旱季差异显著;不同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模式Ⅱ和模式Ⅳ有较强的保水持水能力;在雨水补给不足时,模式Ⅲ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最高,模式Ⅳ最低;土壤水分季节波动模式Ⅳ最小,模式Ⅲ波动最剧烈;雨季,4种模式具良好的层间补水能力,旱季,模式Ⅰ和Ⅱ土层间补水能力最强.总体上看,4种模式对干热河谷旱坡地的土壤水分均有一定的保持能力,但模式Ⅱ的保水持水能力最强,综合效益最好,更利于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9.
应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云南10个地理居群野生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在0.989 9~0.999 1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在0.001 1~0.174 3之间。威信居群与彝良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永善居群与云龙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最低,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10个居群可分为两大类群,师宗、绥江、西畴和永善4个居群聚为类群Ⅰ,麻栗坡、屏边、云龙、镇雄、彝良和威信6个居群聚为类群Ⅱ。类群Ⅰ内的遗传演化关系可分为2个进化层次,师宗居群与绥江居群之间以及西畴居群与永善居群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类群Ⅱ内的遗传演化关系可分为5个进化层次,麻栗坡居群与屏边居群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云龙居群与威信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可为加快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对云南省葡萄产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云南省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