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为探索新型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喷雾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性,并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效果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喷雾处理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初孵幼虫的死亡率(P<0.05),各处理校正死亡率均高于78.26%。同时,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对3龄和5龄幼虫均有较强的活性,处理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死亡率升高。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处理后1 d和7 d防效均可达96.33%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7%甲维盐微乳剂(ME)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药后14 d各处理防效为41.71%~66.32%,其中10 mL/667m~2处理与对照药剂5.7%甲维盐ME防效相当。研究表明,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建议每667 m~2使用制剂10~15 mL,防治适期为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盛期及低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规范麦田科学用药,探究常用茎叶除草剂对江苏沿海地区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整理了用于麦田禾本科杂草茎叶化除的登记性除草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究11个除草剂处理对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炔草酯在登记用量内单独使用株防效只有17.98%,异丙隆提高25%登记用量株防效为63.17%,炔草酯与异丙隆混用和复配在不同剂量下的株防效为55.58%~89.99%,啶磺草胺与炔草酯混用的株防效为56.68%,甲基二磺隆与异丙隆混用的株防效为63.7%,唑啉草酯登记用量下株防效只有47.38%,但鲜重防效为80.46%,环吡氟草酮作为新型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效可达99.05%。由此得出,除草剂需进行复配使用增加防效延缓抗性,加大推广环吡氟草酮等高效低抗新型除草剂,同时对陈旧除草剂登记信息进行更新以更好地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33.
根据37%噻虫胺·联苯菊酯悬浮剂对大白菜蚜虫药效试验,明确了该产品防治大白菜蚜虫的田间药效、最佳使用剂量及安全性,为该产品大面积推向市场提供依据,该产品对蔬菜蚜虫的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为有效提高春玉米粗缩病防治水平,总结了2013大丰市小麦田、春玉米田灰飞虱大发生情况,分析研究了春玉米粗缩病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5.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最重要的虫害。15%螟纵净乳油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保叶、杀虫效果好,速效性、持效性均显著,且对水稻安全,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6.
“徐稻3号”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于1999年以“镇稻88”ד台湾C”杂交育成,属中粳中熟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45~148d,一般栽培条件下较易获得高产,大面积生产亩产达650kg左右,高的亩产可达700kg。我市于2004年引进种植“徐稻3号”,该品种叶色深绿,对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好  相似文献   
37.
保护地番茄栽培以选用抗病良种,培育无病虫壮苗为基础,针对灰霉病、晚疫病、病毒病、白粉虱,因时因棚选用,专项防治技术。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尽可能减少使用次数,控制病虫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之目的。此项措施,可供其他类似地区生产上的参考。一、春棚番茄苗期管理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对病毒病、叶霉病有较强抗性的品种:佳粉15号、佳粉10号、毛粉802、毛粉402等。2.种子处理。干种子用70℃干热处理72小时,或播种前用50~52℃温水浸种30分钟,冷凉后置于30~35℃…  相似文献   
38.
沿海地区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10多年系统调查棉田捕食性天敌及棉铃虫卵的消长动态,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类和数量锐减,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增殖速率十分缓慢。相关分析表明,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增加是棉田天敌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气候条件,此外,农药品种的变化对天敌也有较大影响。对比分析棉铃虫与天敌系统调查资料,得出棉田天敌的控制期、药剂的控制期和天敌的保护期,为保护利用天敌和药控棉铃虫相协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大丰市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地区,属于亚热带与暖湿带的过渡地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适宜,适合多种作物生长。20世纪90年代,我们从江苏如意集团引进种植小白花甜豌豆,表现出耐寒、耐旱性强,生育期短,产量高等特点,填补了本地早春蔬菜市场空缺。小白花甜豌豆采收期长,色泽鲜绿,  相似文献   
40.
沿海棉区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沈田辉金中时王凤良周元明(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224100)(洋心洼乡农技站我市地处苏北沿海,常年种植棉花65万亩,玉米25万亩,致使玉米螟常年为害重、损失大。根据江苏省“八五”科技攻关小组安排,“八五”期我站进行了这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