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9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厚皮甜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1对SSR特异引物对46份厚皮甜瓜材料进行分析,其中52对扩增出条带,47对引物具有多样性,扩增带分子量在150~1500bp,187条谱带中154条谱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占82.35%,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3.60条带。同时,对材料网纹、果形、单果质量、有无条带、果皮颜色、果肉颜色、肉质、种子、有无麝香味、裂叶、是否自落和花性型等12个性状进行了田间调查,经过phylip软件和NTSYS软件分析后,计算出材料间遗传距离,并做出SSR分子标记和性状2个聚类图。结果显示,46份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0188~1.2119,而单一性状气味、果皮颜色、果肉颜色和表面网纹的遗传距离都小于0.1,十分接近;2种聚类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与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十分复杂,大部分材料来源相近,具有相同的亲本,和回交亲本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2.
高温胁迫对不结球白菜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多年夏季露地自然高温下的观察和36℃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指数,筛选出了耐热品系196—3、197—5、196—8和198—9,不耐的品系197—7、196—12以及介于耐热和不耐热之间的品系197—4、197—6,并测定了这8个品系40℃高温胁迫下的膜稳定性;进一步在20℃/12℃(d/n)(ck)、32℃/20℃(d/n)、36℃/28℃(d/n)人工模拟高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了这8个品系的幼苗生长量、MDA、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以及总糖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32~C/22℃(d/n)和36℃/28℃(d/n)处理下,相对生长量、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总糖的相对含量品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两温度处理条件下相对生长量与热害指数都极显著正相关,而只有32℃/22℃(d/n)处理条件下的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总糖的相对含量与耐热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游离脯氨酸相对含量与耐热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83^**)。所以高温胁迫生理指标的研究中采用32℃/22℃(d/n)处理不结球白菜幼苗比36℃/28℃处理更能体现出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32℃/22℃(d/n)处理条件下的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总糖的相对含量都可以用来鉴定不结球白菜的耐热性,但是以游离脯氨酸为最好。  相似文献   
33.
以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CB为材料,通过分析花蕾发育过程中活性氧(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研究了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蕾败育初期,活性氧产生速率持续增加至败育盛期达最高值,而丙二醛含量变化则从中蕾期开始大量积累至败育盛期接近最高值,表现一定的滞后性.两系比较,从小蕾期开始不育系活性氧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保持系.受活性氧产生的诱导作用,败育始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但在败育盛期SOD、CAT活性明显下降,显著低于保持系.而POD活性则在中蕾期前低于保持系,之后显著高于保持系,造成雄性器官发育过程中IAA的亏缺.因此,葱花蕾发育过程中O2代谢失调和MDA过量积累以及保护酶活性下降或功能转变可能是导致雄性不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芹菜离体培养过程中激素配比、基因型、不定芽产生等条件的研究,建立了芹菜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研究表明,芹菜苗期的下胚轴最适于诱导愈伤组织,其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1.0mg·L-1+KT1.0mg·L-1和MS+2,4-D0.5mg·L-1+BA0.2mg·L-1+CH500mg·L-1+4%甘露醇;基因型对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影响很大;60%以上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可以从非胚性状态向半胚性和胚性状态转化。愈伤组织在1/2MS+1.5%蔗糖+CH500mg·L-1+KT0.25mg·L-1上获得不定芽或小试管苗;在无激素的MS或1/2MS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不定芽或小试管苗,即可生根或长大,获得芹菜的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5.
芹菜胚性细胞悬浮系原生质体分离及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芹菜胚性细胞悬浮系成功分离得到大量原生质体, 获得芹菜大量原生质体的最佳反应体系为: 酶液组成为3.0%纤维素酶Onozuka R210、1.0%离析酶R210、11%甘露醇、0.5% CaCl2 ·2H2O和0.1% MES; 摇床转速为80 r/min, 温度(25 ±2) ℃, 酶解时间5~6 h; 原生质体产量为25.00 ×106 /g, 原生质体活力83.41%。原生质体浅层培养, 培养基为1 /2 MS + 1 mg/L 2, 4-D + 0.5 mg/L KT + 11%甘露醇+ 500 mg/L水解络蛋白, 两天后, 重新再生细胞壁之后进行第1次分裂, 逐步降低渗透压至甘露醇3% ,大约30 d形成小细胞团。小愈伤组织经增殖培养后在1 /2MS + 500 mg/L CH + 0.25 mg/L KT固体分化培养基诱导出不定芽, 30 d后再转入MS基本培养基, 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6.
对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系接种CMV后,在植株发病后20 d,测定其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木质素和总酚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除感病品系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外,其余各品系在感染CMV后其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木质素和总酚都显著高于对照,且品系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除可溶性蛋白相对含量与抗病性无显著相关外,其余各指标均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辣椒感染CMV后的可溶性总糖、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可作为衡量辣椒抗病性的有效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7.
石刁柏出苗后4周内生长缓慢,而后进入生长活跃期,根、茎重量很快增加。第一年植株发茎共2批,有4个发茎高峰,第二年植株发茎3批,共有5个发茎高峰,每批茎生长2~3个月后逐渐枯死。春季发生新的嫩茎并很快生长成成茎,当其生长20~30天开始积累养分后,新的根和芽又开始形成。春季发生新茎时,根的干重和含糖量很快下降。在4~8月主要形成根、茎、拟叶、花和果,为形态建成期,而8~11月主要是根干重及含糖量的迅速积累,为养分积累期。  相似文献   
38.
辣椒雄性不育系选育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1986年在8633辣椒株系中发现的雄不育株,进行测交,连续回交和父本株自交,育成灯笼椒,羊角椒,线辣椒等不同类型的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统,并筛选出恢复系。在浊交过程中,发现不同品种对雄性不育的保持能力有明显差异。不育系的花明显小于保持系,不育系花药瘦小,干瘪,花粉粒无或极少,碘化反应不色或着色极浅。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不育系花药,花粉粒形态和表面结构异常。雄性不育属核质互作型,细胞核中有一对隐  相似文献   
39.
农大082是以雄性不育系S200243A为母本,恢复系S200244C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微辣型辣椒一代杂种.中早熟,从定植到始收30 d(天)左右,果实羊角形,果纵径17~20 cm,横径3~4 cm,嫩果深绿色,成熟果红色,味微辣,果肉脆嫩,平均单果质量40~60 g,每667 m2产量3 200~4 600kg,抗TMV,耐CMV.已在北京、河北、四川、黑龙江等地示范推广逾400hm2.  相似文献   
40.
对3个生菜品种的生长规律、叶球形成及品质变化的研究表明:生菜结球前生长缓慢,结球期生长迅速,特别在收获前9天内的生长量占整个叶球重的36%~61%;生菜结球期约24~30天;叶球膨大期间含水量有增加,VC 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增加,外叶 VC 含量高于球叶,球叶 VC 含量向内逐渐下降,最外层和心叶粗纤维含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