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浙江省菜用春大豆的适宜生态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浙江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分析了菜用春大豆对各个生态性状的要求和浙江省现有菜用春大豆品种的主要生态特性,提出了浙江省菜用春大豆的适宜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钾水平下春大豆品种(系)的钾积累和利用特性研究初报汪自强(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保持作物持续高产、提高投入效率和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因素,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大课题。其中筛选和利用养分高效作物基因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同一作物...  相似文献   
14.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运用LBS定位技术为乡村振兴搭建乡村自平台,以一村一平台形式精准施策,合理调度资源,精准服务,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信息时代移动设备在城乡的快速普及为乡村自平台建设提供基础,以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创新。通过平台共创乡村工程众扶模式,规范基层管理机制,形成城乡结合的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应用植物生长分析,生物化学分析和RAPD技术,对1990年从吉林省引进,已在杭州分别种植1季,6季和8季的4个大豆品种吉林20号,吉林21号,吉林23号,吉林25号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基因组DNA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杭州种植6季以后,株高增加,百粒重增加,总数数减少,每荚粒数不变,分枝数减少,蛋白质含量升高,基因组DNA未见显著变化,吉林23号在杭州的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豆产业存在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出口量少等问题;也具有大豆为非转基因、蛋白质含量高、适于直接食用及蛋白食品加工等优势;尤其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商品大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同时南方地区的大豆类型多、品种丰富、用途广泛.分析表明,加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大豆产业的优势,是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期小豆生态类型的生育特性和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不同地区的20个小豆品种在杭州进行两期播种的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增加,小豆感光性减弱,全生育期缩短.早播(5月30日)比迟播(7月2日)生育期延长.高纬度地区的品种主要表现为花期延长,而低纬度地区的品种主要表现为营养生长期延长,花期基本不变.除辽宁品种外,其它品种皆以迟播产量和产量性状为优.小豆的硬实率早播明显高于迟播,不同地区之间以山东品种为低,随着纬度的增加,小豆的煮烂性变差,两播期间无显著差异.种皮比率两播期间和不同地区间也较相近.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密度、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播期、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华春18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华春18在3月15日播种,密度每公顷33万株,氮肥用量每公顷120kg时的产量最高。菜用大豆的产量与二粒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百荚重、每荚实粒数等外观品质则主要取决于多粒荚所占的比例,种植密度低的菜用大豆的外观品质较好。播期对菜用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有影响,适施氮肥能增加籽粒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前 ,全世界谷类作物种子的氮利用率(NUE)只有33%(氮肥利用率=[(作物总吸氮量 -土壤氮 -雨水氮)/总施氮量)]。开花期后以NH3的形式从植物组织中释放的途径是植物体内氮损失的主要途径。反硝化作用则是引起植株以气态形式散失氮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一般说来 ,由于土表冲刷引起的氮的损失占总施氮量的1%~13%,免耕法栽培减少了土壤的淋溶因而其氮的损失要小。未经混合直接施于土面的尿素以氨气形式散失的氮要超过40 %,并且这种损失随着气温、土壤 pH和表面残留物的增加也会增大。国外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