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278篇
基础科学   141篇
  148篇
综合类   1374篇
农作物   195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703篇
园艺   187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以团队教学和以培养临床技能为导向相结合的心脏外科学临床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教学效果。方法组成临床教学团队,规划临床教学内容并具体分工,针对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实施临床分层带教,进行临床教学调控。结果临床学习目的明确,学生普遍提高了对本专业临床学习的兴趣,参与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明显提高;团队带教增加了临床工作和临床带教的灵活性,年轻临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以团队教学和以培养临床技能为导向相结合的心脏外科学实践教学保证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2.
果蔬采后冷害机制及其防控是当前采后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科技问题。果蔬冷害发生是由内在因子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并借鉴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成果,果蔬采后冷害发生调控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本文综述了热带果蔬采后冷害发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和冷害防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能量代谢调控果蔬采后冷害作用,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在防控果蔬冷害上的应用,并对今后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采用5个不同的乌龙茶品种,包括铁观音、黄金桂、金观音、本山、毛蟹,比较不同乌龙茶茶树品种加工东方美人茶的品质差异.以台湾制作东方美人茶的传统品种青心大冇为对照组;鲜叶原料以一芽二叶为标准加工成东方美人茶,采用密码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椭圆形、叶色偏绿,小绿叶蝉受害指数为...  相似文献   
104.
技术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环境和道德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技术通常以思维、知识和产品三种方式作用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面对技术给大学生道德认知带来的巨大冲击,大学德育应采取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教育,对现有大学德育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大学生道德认知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5.
银川平原绿洲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银川平原的人工绿洲依托于黄河,绿洲的稳定性与黄河引水量、地下水资源开采规模具有深层耦合关系。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黄河水量的波动性和递减趋势、绿洲内部的盐渍化和周边地区的荒漠化等,是影响银川平原人工绿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提出注重对黄河系统的研究、强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实施生态农业、加强对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加强银川平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精神文化产品需求为切入点,对多地的茶文化田园综合体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茶文化田园综合体的相关特色,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立足自身田园优势,以自身茶园茶叶为核心,通过引进人才、资金、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动力,通过多种宣传,构建品牌优势为引力,辅之以必要的配套产业,提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茶文化田园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7.
以3种常规水稻种子作为材料,使用滤纸发芽床和3g/L、6g/L、10g/L、15g/L、20g/L 5种琼脂浓度发芽床作为介质,测定并分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不正常苗率、第7天芽长、第7天根长等指标。结果发现,发芽率测定时不同浓度琼脂发芽床与滤纸发芽床无显著差异,可以使用琼脂发芽床替代滤纸发芽床,且以3~10g/L浓度最佳;琼脂发芽床上发芽的水稻幼苗根系显著优于滤纸发芽床,在培养健壮幼苗时可以选用10~15g/L浓度的琼脂发芽床。  相似文献   
108.
氮、磷、钾对灯盏花生长发育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从氮、磷、钾不同水平对灯盏花生长发育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探讨灯盏花的营养特点。结果表明:氮、磷、钾对灯盏花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氮对营养生长的影响最大,磷对植株的花期有较大影响,钾可明显促进根的生长。适宜的氮、磷、钾水平有利于灯盏花植株的旺盛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合适的供氮水平可提高光合色素的含量,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09.
樟树、檫树、闽楠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樟科Lauraceae3个属的代表性树种的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樟树Cinnamoumcamphora(linn.)Presl、棕树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e.)Yang的种子胚形态发育正常,除橡树种子外。樟树和闽楠种子的离体胚能正常萌发,在黑暗条件下,3个树种的完整种子于15~05℃温度范围内,无论恒温和变温均不能萌发,闽楠种子仅在光照下30、35℃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中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能萌发,但发芽迟缓、过程长、萌发率低;3个树种的种子均具生理休眠特性,种皮透气性差和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樟树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5℃)层积80d,不能完全解除休眠,在30℃日/20℃夜最适变温条件下,并给予适当光照,萌发率仅为41.00%;采用0.5%KNO3+0.10%GA3溶液浸种2h后低温层积80d,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可提高到74.00%;胚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透气性差是引起檫树种子休眠的最初原因,经低温层积后,种皮防碍抑制物质向外渗透是种子不能完全解除休眠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240d,在25℃日/15℃夜最适温度下,光暗中的萌发率仅为59.00%~54.00%,而采用4%H2O2+0.10%GA3溶液浸种后低温层积,萌发率可高达87.00%;种皮透气性差,发芽要求特殊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是闽楠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层积60d,在光照条件下,20、25℃恒温和30℃日/15℃夜变温适宜温度中,萌发率能达77.33%~85.33%.  相似文献   
110.
针对菜豌豆施肥不合理对土壤养分造成不平衡影响后作施肥等,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以菜豌豆田和小麦田作为比较对象,挖开剖面,从不同的土层、菜豌豆田的施肥区(根际)与非施肥区等方面,探讨研究了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菜豌豆田的pH值显著低于小麦田,而有机质、全N及有效K略低于小麦田.但菜豌豆田残余的其它养分则显著高于小麦田残余的养分,其中又以有效N、P和全P的残余量最高,并且主要分布在0~10 cm的表土层.菜豌豆田施肥区(根际)的pH值显著低于非施肥区(邻区),并且土壤pH值与有效N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全N、P,有效态N、P、K、Zn、Mn的残余量,施肥区则显著高于邻区;有机质、交换Ca、Mg施肥区与邻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