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12篇
  40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应用通径分析的原理,对1980~1992年大豆灰斑病的试验资料进行分析,力图剖析大豆灰斑病发生发展中各气象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和相互关系,在所选定的七个气象因子中,确定了大豆开花后20~35d之间降雨量、TRH日、降雨日数和相对湿度等为主导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行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2.
为了从雨生红球藻中获得感知蓝光信号的植物类型隐花色素(CRY)序列,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雨生红球藻编码植物类型Hae-P-CRY的c DNA全长,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ae-P-CRY基因的c DNA全长为3 608 bp,包含开放阅读框全长2 988 bp,编码995个氨基酸,预测等电点6.19,理论分子质量为107.7 ku。经Blast P分析发现,Hae-P-CRY氨基酸序列与莱茵衣藻来源植物类型Cre CRY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到66.6%,与拟南芥CRY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46.9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ae-P-CRY与其他真核绿藻来源的植物型CRY聚在一支,属于植物类型CRY。结构域分析表明,Hae-P-CRY基因含有光感知PHR结构域和信号转导CCT结构域,暗示具有感知和转导光信号功能。试验从雨生红球藻得到植物类型Hae-P-CRY基因序列,可为其表达、功能及互作蛋白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进一步解析雨生红球藻在蓝光响应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遗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利用10个水稻品种配制45个半双列杂交组合,并在冷水处理下探讨了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差异、配合力和遗传参数,以及冷水反应指数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抽穗天数、秆长、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穗颈长等农艺性状冷水反应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呈显著,且一般配合力的变异大于特殊配合力的变异;水稻品种的冷水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通88 7、高产102和TR22183等品种的冷水反应较迟钝,并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指数(CRI)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亲本中控制秆长及其CRI值的正、负等位基因的频率基本相等,显隐性基因频率基本相同;秆长的表现型值及其CRI值受少数主效基因控制,具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穗粒数、穗颈长和结实率及其CRI值与秆长的CRI值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的CRI值与穗颈长的CRI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4.
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SSR标记多样性分析,为中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及其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78对SSR引物,对中国14个省28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分析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间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差异、等位基因组成及其出现频率等。【结果】共检测到33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2—12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41个。RM336、RM334、RM264、RM297、RM204、RM248、RM444的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在6和3以上,且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在1.4以上。78对SSR引物各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变异在0.18%—99.56%,RM338的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高,RM131的E等位基因和RM276的F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低。RM338、RM308、RM484、RM29等44对SSR引物的某个等位基因在单个或多个省份籼稻地方品种中出现频率为100%。RM336、RM334、RM264、RM204、RM297、RM248、RM263、RM276、RM444、RM21、RM246和RM258等12对引物在多数省份中均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上述12对SSR引物适用于中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65.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生态功能。通过对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CWD贮存量与特征的调查,初步探讨了贡嘎山不同年龄结构峨眉冷杉林CWD的形成与来源,提出了按其组分和分解等级对CWD进行分类的方法。结果表明,贡嘎山峨眉冷杉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以及冬瓜杨与峨眉冷杉混交林内CWD贮存量分别为91.75、71.72、50.45和29.03t/hm2。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甜菜种质资源鉴定的可行性。利用80条SCoT引物对48份甜菜种质资源进行鉴别,同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的鉴定。结果表明,80条SCoT引物中有6条能够扩增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条带,分别为SCoT1、SCoT12、SCoT13、SCoT14、SCoT17和SCoT23,其中引物SCoT1、SCoT12、SCoT14和SCoT23单独使用均可鉴别全部的48份种质资源,引物SCoT13和SCoT17共同使用可以鉴别48个种质资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0.15处,95.8%的种质资源均聚为一类,从分子角度上表明甜菜种质资源遗传距离较小。本研究为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鉴别甜菜种质资源、对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鉴定、杂交组合亲本选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 Pousargues)又名乌猿。列为我国第一类保护动物。黑叶猴体型纤瘦,头小尾长,无颊囊,头顶有一撮冠毛,两颊从耳尖至嘴角各有一条白毛,形似胡须。雌兽在会阴区至腹股沟内侧有一块花白斑,略呈三角形,这是区别雌雄兽的主要外部特征之一。成年兽体毛黑色。初生幼兽除尾巴灰黑色外,其余体毛金黄色,约一个月后逐渐向黑色转变,到一岁左右毛色变为黑色。  相似文献   
68.
反转旋耕刀正切面分析及参数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提高反转旋耕刀的性能,根据旋耕刀运动的特点,从旋耕刀几何学及切削角度方面出发,对反转旋耕刀正切面角度及对磨刃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由于反转旋耕时旋耕刀的变隙角小于正转旋耕,使得反转旋耕刀的切土角和隙角大于正转旋耕刀;在同样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及切土条件下,反转旋耕刀的安装角应比正转旋耕刀小一些;反转旋耕时,刀辊转速宜取高一些。由于上述原因,会造成反转旋耕刀的切土阻力较大。  相似文献   
69.
宽型旋耕弯刀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宽型旋耕弯刀的设计,宽刀最好用于刀滚回转半径较大的旋耕弯刀上,其弯折角弯折半径应比普通窄刀大一起,正切面部分尽量采用内磨刃或双面磨刃,也可以用等切土角法设计。试验表明,适当加大旋耕刀宽度,有利于降低单位幅度旋耕阻力。  相似文献   
70.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毒素优异的抗虫性能和其环境友好性,使其代替了多种化学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但同时,过度依赖Bt毒素让许多害虫产生抗性,严重威胁转Bt基因作物和Bt杀虫剂的长期效能;而多种Bt毒素结合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有不确定性,稳定性较低,无法得到广泛应用。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能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且特异性强,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害虫防治方面有巨大潜力。Bt毒素和RNAi技术的结合有望在害虫防治方面及抗虫育种的方面开辟一条新道路。为了研究Bt毒素与RNAi技术结合应用的优越性,就Bt毒素和RNAi技术在各自领域的应用及两者相结合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RNAi技术与Bt毒素相结合在防控靶标害虫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