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深入了解大红菇的出菇特性,课题组从2008年5月开始,在景洪市大渡岗乡林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红菇实验基地,通过在出菇林地固定样地的定位监测和同步的气象观测。对红菇出菇、生长与植被、土壤、小气候、菌塘发育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初步探明了红菇出菇特性及生长发育过程,从而也为红菇保护促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2.
以云南1个野生香蘑属(Lepista)真菌的子实体为试验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得到分离菌株JZ020,然后根据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供试样品进行分类鉴定。以小麦、荞麦、稻草、木屑和棉籽壳为原料,从5种培养基中筛选出适合菌株JZ020菌丝生长的原种培养基。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经ITS序列分析证实其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且此结论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一致。5种原种培养基配方中,适合菌株JZ020生长的原种培养基为小麦培养基、荞麦培养基和稻草培养基。其中小麦培养基和荞麦培养基,成本较高,菌丝老化较快,在生产上急需菌种时可选用。最适合生产上推广的原种培养基为稻草培养基,不仅菌丝生长速度快,老化慢,较耐贮存,而且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3.
采用喷雾式流态化液氮速冻及缓冻,研究了在不同的冻结工艺条件下白灵菇的冻结温度曲线及冻结速度与汁液流失率之间的关系等。结果表明:对白灵菇进行缓慢冻结时,有明显的冻结三阶段现象出现,而在液氮速冻时此三阶段不明显;建议采用-60℃以下温度进行冻结,冻品在-26℃冰箱中贮藏9个月后,解冻时的汁液流失率低于4.9%。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云南省石屏地区牛肝菌病害的调查 ,初步发现牛肝菌病害 9种 ,其中真菌性病害 5种 ,细菌性病害 4种 ,另外还发现一种由蚤蝇引起的虫害。调查结果表明 ,黑霉病、软腐病在本地区分布较广 ,且为害严重 ,白霉病、拟青霉病、轮枝霉病等都有发生但为害较轻。最后 ,根据调查及鉴定结果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5.
我国驯化、引种栽培的食用菌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已经驯化、引种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共20科80余种食用菌驯化、引种栽培食用菌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别名、最早出菇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6.
探讨了鹅膏菌属分类、毒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毒素应用、菌丝体培养及菌根的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绒柄牛肝菌水提液经梯度洗脱后用HPLC分离得到的色谱图各色谱峰分离较好,新鲜绒柄牛肝菌中能使小鼠表现出神经毒性的成分有特征色谱峰,该峰的保留时间为36.44min,该成分可被一定方式的热处理破坏,表现为特征峰消失。为控制绒柄牛肝菌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云南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未来的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介绍云南食用菌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目前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合理开发利用云南食用菌资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9.
云南主要贸易类干巴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集自云南普洱、曲靖、保山等15个产地共34份干巴菌样品为试验材料,进行ITS序列测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贸易类干巴菌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种类以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M.Zang)为主,橙黄革菌(Thelephora aurantiotincta Corner)和掌状革菌[Thelephora palmate(Scop.)Fr.]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30.
对采自云南楚雄的1种野生红菇属真菌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的菌丝体经纯化培养后进行液体培养,培养的菌丝体用于ITS鉴定。结果表明:改良的PDA培养基对红菇分离效果最佳,红菇菌丝白色、菌落较小,长势极慢;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缓慢,培养时间较长;菌丝球经过分子鉴定后确定为绒紫红菇(Russula mari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