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2篇
  36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选用192只23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酶解羽毛粉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共计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三层阶梯式笼养,自由采食、饮水,进行对比饲养试验。试验期30d。对各处理组的蛋鸡日只耗料量、产蛋率、只日产蛋量、平均蛋重、料蛋比的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用羽毛粉代替部分植物蛋白饲料(豆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5%,5%酶解羽毛粉对蛋鸡只日耗料量、产蛋率、只日产蛋量、平均蛋重、料蛋比5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在蛋鸡日粮中用羽毛粉代替部分植物蛋白饲料原料是经济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长玉19玉米单交种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2001年以自交系99-751为母本,自交系Bm19-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中晚熟品种。在2002~2005年各级产量试验及抗病性、适应性鉴定中表现出优质、大穗、高产、多抗、广适等特点。在适宜密度45 000株/hm2下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7%~11.9%。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26 d,需≥10℃有效积温2 680℃.d。  相似文献   
73.
土壤含水率监测位置对温室滴灌番茄耗水量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位置的选择是局部灌溉条件下获得作物根区代表性土壤含水率数据,从而制定滴灌灌溉制度的关键。本文以日光温室滴灌番茄为对象,研究滴灌线源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状况,通过对比距滴灌带不同位置处土壤含水率监测结果估算番茄耗水量的差异,探讨土壤含水率监测的合理位置。结果表明,番茄生育期内14~25 mm的灌水定额主要用于增加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湿润体内日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布在75%~100%田间持水率。作物生育期内连续多次滴灌条件下,沿滴灌带单个灌水器形成的湿润土体会充分叠加,形成近似均匀的土壤含水率带状分布,且作物生育期内沿深度方向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值无显著性差异,距滴灌带不同水平距离的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具有同步特点,无明显的滞后性。以集中80%总根量的土壤深度作为滴灌番茄水分渗漏下界面时,14~25 mm的灌水定额会导致深层渗漏,且深层渗漏量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性。番茄生育期内深层渗漏量约占灌水量的13%。距滴灌带不同位置处的番茄耗水量除在番茄苗期和开花座果期有较大差异外,其余生育阶段的差异均在10%以内。对温室滴灌番茄来说,滴灌高频少量的灌溉特征有利于维持作物根系层适宜的土壤水分状态,监测1个含水率剖面即可满足估算作物耗水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4.
通过1990~1995年试验示范推广,采用早熟品种、增加密度、公顷株数达75 000~82 500株,提高匀度、施肥达到中量级以上,增产率为9.6%~11.0%,降低子粒含水率9.3~10.5个百分点,解决秋天子粒脱水难,改善了品质、提高了效益。  相似文献   
75.
陕西省关中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改进的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biosphere)模型,基于化肥、农膜、农地翻耕、农机运用4类主要碳排放,结合2010年相关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以县(区或市)为单元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及净碳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区碳吸收总量约为6.44×106 t,其中6,7,8月为碳吸收高值月,12,1,2,3月为碳吸收低值月。碳吸收量高于2.0×105 t的县(区或市)分布在宝鸡市北部,咸阳市西部,渭南市中部和西南部。(2)研究区碳排放总量约为1.41×106 t,农用化肥为主要碳排放源,约占89%。碳排放量超过6.00×104 t的县(区或市)分布在渭南市中部、咸阳市中部偏南。(3)研究区净碳汇总量约为5.03×106 t,各县(区或市)净碳汇量均为正值。净碳汇总量超过2.00×104 t的县(区或市)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西北部。  相似文献   
76.
根据1996-2010年陕西省终端能源消费数据及2010年各市区单位GDP能耗数据,对陕西省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基于Kaya恒等式,利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对陕西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 陕西省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在1996-2000年均为小幅度下降,此后大幅度增加,而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从能源消费碳排放比例来看,煤炭消费碳排放量占绝对比重(70.47%)。(2) 陕西省各市区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陕西省的碳排放总量关中最高,陕北次之,陕南最小;地级市区中:西安市、榆林市和渭南市排放量超过5.00×106 t,杨凌区的碳排放量仅有7.21×104 t;渭南市和榆林市碳排放强度较高,而商洛市和杨凌区碳排放强度较低。(3) 经济产出、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对陕西省碳排放量的增加表现为正效应,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陕西省碳排放量的增加表现为负效应。其中经济增长是陕西省碳排放量增加的决定因素,而能源强度降低是碳排放量减少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7.
基于农作物草谷比系数、可收割系数和折标煤系数,测算了1978—2011年渭南市各区县秸秆资源的生物能量,利用重心模型研究了渭南市秸秆生物能的重心分布范围及其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8—2011年渭南市秸秆资源年均理论蕴藏量为3.79×106 t,年均可收集量为3.17×106 t,年均折标煤量为8.81×105 t,秸秆资源中以粮食作物秸秆为主,约占90%,其中小麦和玉米约占98%;1978—2011年渭南市秸秆生物能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整体分布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但移动幅度逐渐变缓;依据渭南市秸秆资源相关指标的地理分布情况,将其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临渭区、大荔县、富平县),适度开发区(蒲城县、合阳县、澄城县、华县和华阴市)和不宜开发区(韩城市、潼关县、白水县);渭南市秸秆生物能工厂初步选址可定在大荔县与蒲城县交界处且较为靠近临渭区的地段。  相似文献   
78.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百粒重及含油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种源种子的百粒重和含油量,分别对采自太行山-秦岭地区和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北京、云南、福建、四川等地不同种源的黄连木种子进行了种子(带壳)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种子百粒重范围为3.35-5.13g,各地黄连木种子含油量均在20%-30%之间。  相似文献   
79.
利用分离胚培养、生物鉴定法、GA3溶液浸种以及GA3与低温层积相结合等方法,对桃儿七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种皮限制、萌发抑制物和生理后熟是引起桃儿七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用400mg/L的GA3溶液浸种24h或低温层积后用GA3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其中以低温层积90d后用500mg/L的GA3浸种36h效果最好,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81.11%和50.00%。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明当归早薹开花的原因,掌握该药材种植过程中影响经济效益的构成因素。对甘肃省当归主产区的30个不同种植区域的种植密度、早薹率和种植模式等进行调查,并对经济效益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归平均每穴种植株数、种植密度和早薹率分别为1.9株/穴、20.0株/m2和51.6%。影响当归经济效益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种植密度、早薹率和成药根收入,其中种植密度和抽薹率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成药根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而抽薹率与成药根收入呈显著负相关(P<0.01)。基于种苗成本和火药籽苗充斥市场等因素,目前,当归种植模式主要有4种:购买种苗(Ⅰ)、密植拔株法(自留火药籽育苗,Ⅱ)、优苗防抽薹法(自留正常种子育苗,Ⅲ)和大面积留正常种子销售(Ⅳ),其经济效益分别为25 830、38 259、62 430、6 977元/hm2。Ⅱ模式有较高的早薹率,使得其经济效益显著低于Ⅲ模式。提高种植密度可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导致利用火药籽育苗恶性循环。建议利用优苗防抽薹法,结合合理密植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