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320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110篇
  154篇
综合类   903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563篇
园艺   156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针对传统化学及人工分离椰壳纤维生产效率低、污染严重、纤维损伤率高、劳动强度大等弊端,设计出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椰壳纤维分离机械。该机械具有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椰壳纤维分离机械的研究不仅填补了我国机械分离椰壳的空白,同时也对椰子产业规模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2.
选用甲苯模拟焦油芳香环物质,研究微波辅助生物质焦炭诱导甲苯裂解和重整反应规律、产物特性和焦炭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焦炭对甲苯裂解有催化作用,微波环境易于甲苯裂解。甲苯裂解率和氢气选择性与温度正相关,750℃是适宜的温度选项,此温度下裂解率与氢气选择性分别为92.77%和91.94%,此后无明显变化。通入CO2促使甲苯重整制备合成气,700℃最高转化率92.03%和最大合成气收率91.30%均在CO2流量为80 m L/min时实现,H2/CO值随CO2流量的加大而降低直至0.22。通入CO2导致焦炭碳质量变化率增加,700℃最高达5.42%,此部分碳转化合成气,对合成气产率的贡献率最高可达15.40%。通入CO2可减缓积碳对甲苯转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3.
<正> 1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为发挥杂交棉上桃快、成桃多的优势,应适当早播,我市营养钵育苗应在3月底4月初播种。采取精播,即每钵播健子F_1代1粒,F_2代2粒。钵体“三消毒”,棉苗早揭膜、早喷药、早炼苗。 2 适当稀植,“四带”移栽 杂交棉个体生长快,植株高大,为形成大棵壮株,其密度比常规棉适当降低,采取宽行稀株。我市密度一般大株型杂交  相似文献   
44.
采用培育55 d的银新杨、白榆和文冠果营养钵苗在生长季6月、7月和8月不同时间进行造林,测定缓苗期3个树种叶片的光合指标,以期为幼苗缓苗期的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光合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树种不同造林时间的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则存在差异,以7月的值最大。3个树种在不同造林时间的光合特性变化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胞间 CO2浓度在栽后1~3 d出现持续下降,4 d开始回升,5~7 d内恢复到栽前水平。3个树种在不同造林时间的缓苗期为5~7 d,此时应该加强土壤水分的管理,保证水分供应充足,确保幼苗尽快度过缓苗期,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5.
不同施肥雷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笋用竹种。近十几年来,雷竹的早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实施后,使竹笋产量大幅度上升,从而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连年实施,暴露出了竹林退化、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为研究不同施肥对雷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在雷竹主产区布置了肥料试验,设了6个处理,即猪栏肥 化肥(处理1),菜籽饼 化肥(处理2),1/2猪栏肥 1/2化肥(处理3),纯化肥(处理4),2/3纯化肥(处理5),1/2化肥(处理6)。各处理肥料用量按氮素总投入量设定,6个处理氮素总投入量比例为2.0∶2.0∶1.0∶2.0∶1.5∶1.0。试验从2002年5月开始至2003年4月结束,全过程中共采集了5次土样,分析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总有机碳及其他养分指标。结果表明,6个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均表现为2002年10月和12月份最高,2002年8月和2003年2月次之,2003年4月最低。从不同处理间比较来看,3个有机肥化肥混合处理(处理1,2,3)土壤微生物量碳动态全过程中始终高于对照和2个纯化肥处理(处理5,6),有机肥用量较多的处理1和处理2,土壤微生物量碳也高于用量较少的处理3。比较覆盖与不覆盖区发现,土壤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覆盖区明显高于不覆盖区,2003年2月土壤微生物量碳覆盖区是不覆盖区的1.60倍,4月则是1.52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全氮和水解氮质量分数的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表4参20  相似文献   
46.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快速复壮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小斑病 (BipolarismaydisNisikadoetMiyake)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引起该病的玉米小斑病菌 (Bipolarismaydis)存在T ,C ,O三个生理小种。其产生的Hm 毒素在玉米小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发现本实验室保存的C小种菌株无论是产孢量还是致病力方面 ,在PDA培养基上连续继代培养后 ,均存在退化现象。在此将介绍快速使C小种菌株复壮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 1 培养基的制备PDA培养基 :称去皮马铃薯 2 0 0g ,加水 10 0 0mL ,煮沸 2 0min ,过滤 ,加水…  相似文献   
47.
[目的]为了掌握百色烟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前期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不大,但腰叶、顶叶成熟的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变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相同时,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呈递增趋势;减小种植密度有利于顶叶的开片生长及有效叶片数的增加。综合各经济性状及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A2B3处理(行株距120 cm×50 cm,施氮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烟叶质量。[结论]在百色特定的气候、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0 cm,株距50 cm,纯氮用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为宜。  相似文献   
48.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及减缓气候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肥、火烧、采伐、林下植被管理、覆盖等营林措施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显著影响了森林土壤的碳输入和碳输出。综述了主要营林措施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探讨今后的研究重点。总体而言,施用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及生物质炭添加均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存在增加、降低和无影响3种结果;火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取决于火烧后恢复时间、火烧温度、火烧强度、土层深度等因素;皆伐通过改变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来源等因素,导致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而间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则与间伐强度有关;去除林下植被及凋落物加快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但林下植被的替代与添加则会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覆盖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导致有机碳稳定性下降。随着研究方法和观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今后应深入研究营林措施对土壤碳形态、结构和转化过程的影响;同时,更多关注人为管理和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碳库产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49.
主要测试了濑海二元复合驱的粘弹性,通过流变参数来表征体系的不同聚合物浓度和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的粘弹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0.
朱亮 《农技服务》2013,(9):995-995,997
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被随意抛弃、焚烧等现象十分严重,带来一系列问题。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尤其是大力推进秸秆发酵,作为动物饲料的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解决人畜争粮矛盾、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