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56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172篇
  41篇
综合类   516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60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前几年一度被热炒至"酷热"的"天价"苹果,上年却遭遇"倒春寒"。到了新产苹果即将上市时,许多经销商和个体户上年秋天高价收购的苹果仍积压在每天耗资不菲的冷库里,而且出库价低于收购价,亏损成定局。屋漏偏逢连夜雨。2011年我国苹果出口不畅,更加速了游资投机苹果"泡沫"的破灭。而今已进入初夏的5月,2011销季库存苹果开始进入市场销售的最后冲刺阶段,今年的实际情况又怎样?本刊特刊发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杨杰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高级经济师沙立勋两人近期对北京市场及部分主产区库存苹果销售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中还田机械设备种类单一和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提出玉米秸秆还田的新方式,将作物秸秆粉碎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掺量混合,挤压形成空心圆管状的复合管材,应用时采用一次性浅埋,一年或一季后直接全量还田。依据农机农艺融合,提出装置整体结构设计方案,介绍装置的工作原理,对搅拌部件、螺旋挤压成型部件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计算挤压成型部分物料输送功率,确定满足工作的结构要求及满足农艺要求的装置结构。基于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进行玉米秸秆复合管成型试验。台架试验表明:在含水率20%~26%的区间中,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满足性能要求,即复合管密度不小于1.30 g/cm3时,随着含水率的递增,玉米秸秆成型密度先递减再递加,且成型密度离散性越来越小,玉米秸秆复合管性能更加稳定。当混合物含水率在26%,绞龙轴转速在488 r/min,物料喂入量在170 kg/min时,既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出料的连续性,且出料速度相对较快。满足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农艺要求,为玉米秸秆还田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探讨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为油菜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盆栽试验设置5 个化肥有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分析油菜根系和地上部的干重及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根系分泌有机酸以丙二酸、乙酸和柠檬酸为主,其中丙二酸和乙酸受施肥影响最为显著,有机肥配施显著降低二者分泌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配施显著减少了油菜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并不同程度降低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化肥有机肥配施比例为1∶3 时有机酸总量降低最明显,但生物量与单施化肥无明显差异。油菜根系分泌氨基酸以谷氨酸和γ- 氨基丁酸为主,不同配施比例对油菜根系分泌35 种氨基酸种类的影响不大,但对氨基酸分泌总量影响显著。随有机肥配比的增加,氨基酸总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根系干重与有机酸分泌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氨基酸分泌总量无关,后者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细菌数量显著相关。油菜根系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所起的生态作用可能不同,前者可能是植物受到养分胁迫时的应激反应,后者可能是为了增强土壤活性。化肥有机肥1∶3 配比为油菜生长提供最均衡养分,为油菜施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以有机生活垃圾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沼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其与化肥配施对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与100%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生活垃圾处理产物堆肥、沼渣与化肥配施处理部分提高了青菜干物质积累量和品质,干质量增幅为17.3%~44.2%,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59.7%~114.8%,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为80.5%~159.7%,硝酸盐含量最多降低了35.8%;堆肥和沼渣与化肥配施提高了土壤肥力,有机碳、总磷含量增幅分别为1.1%~40.1%和30.4%~34.7%,而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6.3%~42.8%和17.9%~70.5%。总之,一定比例生活垃圾处理产物与化肥配施有利于青菜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提升,以100%化肥补充20%堆肥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 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 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旨在筛选不同年龄蒙古羊肌肉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以3日龄、5年龄蒙古羊相同部位的肌肉组织为实验素材,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检测蒙古羊肌肉组织中表达差异的基因,实验获得9条差异表达条带;对其中1条差异表达显著的片段进行测序,获的一段长度为241 bp的mRNA序列,与牛的TMP1基因同源性为97%,实时定量PCR技术进一步检测发现TPM1在3日龄羊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为5年龄羊中的2.675倍。  相似文献   
107.
鸭鱼综合经营是我国鱼畜禽综合经营中的最佳模式之一。一、鸭鱼混养的优点第一,鱼塘养鸭可以为鱼增氧:通过鸭在水面不停浮游、梳洗、嬉戏,将空气不断压入水中,同时也将上层饱和溶氧水搅入水的中下层,有利于改善鱼塘中、下层水中溶氧环境,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装增氧机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8.
鸭瘟是鸭的一种死亡率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高热、肢软、流泪和排绿色稀粪。因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一、病原鸭瘟的病原体属于疱疹病毒属的病毒。鸭瘟病毒存在于病鸭体内各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肝、脑、食道和泄殖腔含毒量最高,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在-10℃~-20℃环境中,能存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旨在对仔猪初生重进行表型与遗传分析,探究其对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发挥其在选种过程中的价值奠定基础。实验选取某核心场近8年杜洛克仔猪生长和繁殖性状记录,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了初生重的加性方差、窝效应方差、表型效应方差和残差方差,计算初生重的遗传力;并估计了杜洛克仔猪初生重与主要繁殖和生长性状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此外,分析了随着初生重不断增加,其对应父系指数及各性状育种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性别和年份季节效应对仔猪初生重均有极显著影响;仔猪初生重遗传力达到0.24;相关性分析表明:表型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较为相近,初生重与达115 kg体重日龄呈中等负相关,与体长和达115 kg体重日增重呈中等正相关,与达115 kg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总仔数、活仔数和健仔数相关均接近于0。综上,依据仔猪初生重进行早期选择,能够对种猪生长速度起到较好的选择效果,但对其他性状影响较小,建议可通过淘汰较低初生重个体(1 kg以下)来达到初选目的。  相似文献   
110.
桑椹菌核病是严重影响桑椹质量的病害,对果桑产业造成严重危害。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近年来桑椹菌核病的相关文献,发现引起该病的主要致病病原菌的种类为桑实杯盘菌、白井地杖菌和肉阜状杯盘菌,其生物学特性及侵染机制存在差异;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对桑椹菌核病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进行分类阐述,并对桑椹菌核病今后的绿色防控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防控桑椹菌核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