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多效降温反季节菇田栽培食用菌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东省漫长的高温季节进行了人工低能耗降温试验,采用超高压微量喷雾、山水沟灌、棚顶滴流、增设隔热层等多效降温措施,使大棚式菇田内外温差在高温天气下达到5~7℃,使杏鲍菇、香菇、猴头菇、秀珍菇等中低温型食用菌品种可以在夏季正常出菇。为非空调制冷条件下延长广东的食用菌生产季节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其低廉的能耗成本为农村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2.
探讨喂食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小鼠血清对脾淋巴细胞的影响。将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两组。蛹虫草组用蛹虫草水提物(10 mL/kg·d),对照组用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灌胃30 d。收集上述两组小鼠血清,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10%、20%)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CD^3+)、B细胞(CD^19+)、辅助性T细胞(helper T,Th)(CD^3+CD^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Tc)(CD^3+CD^8+)在淋巴细胞中所占百分比,以及细胞表面共刺激因子CD28和早期活化蛋白CD69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培养基中添加10%和20%喂食蛹虫草的小鼠血清可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分别为(105.25±2.40)%和(134.54±5.99)%;喂食蛹虫草的小鼠血清可明显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和B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和20%喂食蛹虫草的小鼠血清使T细胞在淋巴细胞总数中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3.00±0.20)%和(7.20±0.21)%,添加20%喂食蛹虫草的小鼠血清使B细胞的百分比提高了(8.53±0.25)%;喂食蛹虫草的小鼠血清可促进Th细胞、Tc细胞分化,上调T细胞及其亚群中CD28分子的表达,提高T细胞和B细胞中CD69分子的表达,促进淋巴细胞活化,还可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免疫调节因子IFN-γ和IL-2的表达;添加20%喂食蛹虫草的小鼠血清IFN-γ表达量为(101.92±12.76)ng/L,添加10%和20%喂食蛹虫草的小鼠血清IL-2表达量分别为(369.56±30.98)ng/L 和(417.69±15.94)ng/L。  相似文献   
23.
七个平菇菌株引种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执行广东省科技援藏项目“西藏经济真菌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从1996年开始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进行了平菇菌株的引种品比试验,研究高原气候条件对平菇生长的影响,比较各菌株的适应程度。筛选了平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7个菌株,采用袋栽法,室内养菌,大棚出菇,观察各菌株的生长情况,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Po-11(凤尾菇),Po-12(美味侧耳,低温型),Po-13(美味侧耳,中高温型),Po-14(桃红平菇),Po-15(榆黄蘑),Po-16(鲍鱼菇),…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的食(药)用菌栽培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发明定向发酵快速降解松木屑松脂类物质的方法和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研制快速制种机、培养基隧道式灭菌装置、连续式接种生产装置、节能的反季节食用菌栽培棚,使多种食(药)用菌的栽培周期缩短25%以上,生产成本减少30%以上,在较低投资的情况下实现了适合大多数食(药)用菌品种的工厂化栽培,并且适用于工厂集中生产培养基(菇筒),农户分散进行出菇管理的集约化生产。目前该技术已在广东、广西、西藏、重庆等省、区、市以及加拿大温哥华的9家企业应用,日产杏鲍菇、金针菇等品种的鲜菇2 t-8 t。  相似文献   
25.
将桉树木屑(皮屑、杆屑、皮杆混合屑)作为栽培基质,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i)、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及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等4种食用菌进行栽培试验,探讨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灵芝、刺芹侧耳、秀珍菇在配方D桉树皮杆混合屑(皮:杆=1:3)培养料中菌丝粗壮、茂密,生物转化率较高、子实体生长整齐,显示良好的适应性;金针菇在桉树木屑培养料中菌丝生长较弱,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26.
西藏野生食用菌白鸡腿蘑的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进行了白鸡腿蘑的生长温度试验,培养基酸碱度试验,培养料成分试验,栽培方法比较试验和栽培中试,根据各项数据和当地资源情况,确定了采用以青梨秸杆和牛粪为原料,调节pH值为6.5-7.5的培养基,每年5-11月间在西藏的拉萨地区用熟料分两个阶段栽培白鸡腿蘑的方法,并筛选了高产优质的菌株,该野生品种人工栽培成功,可用于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27.
从避雨架式、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阐述宣城市美人指葡萄栽培过程中一些关键性栽培技术,以期为美人指葡萄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N2O排放特征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CG)、免耕(CB)、秸秆还田(CJ)4种处理小麦田的N_2O排放通量进行原位监测,同时测量土壤温度、水分及NH+4等相关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4种处理方式下麦田N_2O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N_2O排放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空白对照各处理N_2O的排放通量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小。(2)在小麦生长季,4种处理方式下的农田均表现为N_2O的排放源。与空白对照相比,常规耕作、免耕和秸秆还田处理下N_2O的排放总量分别增加了0.89 kg·hm~(-2)、0.41 kg·hm~(-2)和1.02 kg·hm~(-2)。(3)气温和土壤5 cm、10 cm温度与N_2O排放通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温度不是影响麦田N_2O排放的限制性因素。各处理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均呈现正相关(P0.05)。通过对比几次降水与施肥前后N_2O排放通量的关系,发现降水后施肥能显著减少N_2O排放。降水引起的土壤水分增加是影响N_2O排放通量剧烈变化的因素。(4)免耕和秸秆还田分别在N_2O减排与小麦增产方面效果最好。N_2O减排与小麦增产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秸秆还田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9.
该文总结了国内有关水栒子播种、扦插、组培、嫁接等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水栒子播种繁殖周期长、工序复杂、扦插成活率低,提出了水栒子育苗的建议,即水栒子组织培养的方法,该方法繁殖速度快,大规模生产成本较低,可考虑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云杉木屑培养食用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色圈和降解实验,结果显示供试的8个菌株均有降解云杉木屑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纤维素和木质素被食用菌降解的程度与被降解的次序无关.结果显示,用云杉木屑栽培榆黄蘑、金针菇和平菇菌株,其菌丝生长较快,生物转化率较高;茶树菇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较慢,生物转化率较低;木耳、裂褶菌和柳蘑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很慢,几乎无法正常出菇.上述食用菌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与其对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率的总和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