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皮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我国五倍子主产区14个产地角倍的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分析角倍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与倍子性状及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产地角倍的单宁酸含量为61.59% 68.30%,平均含量64.49%;没食子酸含量为70.35% 77.61%,平均含量73.92%;倍壁厚度为1.55 2.01 mm,倍子密度为0.16 0.33 g·mL-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产地角倍的单宁酸含量、没食子酸含量、倍壁厚度和倍子密度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单宁酸含量与没食子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与4—8月的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倍壁厚度、倍子密度及经纬度、海拔、湿度等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温度是影响倍子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聚类分析将14个产地的角倍分为3类,分别代表了优良、中等和一般的类群。  相似文献   
32.
 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及核糖体蛋白基因(ribosomal protein, rp)通用引物对发生在云南元谋的花生丛枝病病株DNA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扩增获得的云南元谋花生丛枝植原体(PnWB-YNym)16S rDNA、16S-23S rDNA和23S DNA片段总长1 806 bp,rp基因扩增片段长1 171 bp。云南株系与来源于台湾和海南的花生丛枝植原体均有较高同源性。比较16S rDNA片段,发现云南株系在5个位点上与来自台湾或海南的株系存在碱基差异,其中有1个位点的差异是云南元谋株系特异的;再分别比较核糖体蛋白rplV-rpsC 2个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云南株系rpsC编码的第194位氨基酸与台湾和海南的株系存在差异。经16S rDNA片段系统进化及iPhyClassifier在线分析,表明PnWB-YNym在分类上属于16SrII-A亚组成员,与候选种‘Candidatus Phytoplasma australasiae’相关;基于rp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PnWB-YNym与16SrII-A亚组各成员聚为同一亚进化支(iii)。  相似文献   
33.
吕翔  杨子祥  李杨  刘平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3):1080-1084
采用皮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14个产地的角倍单宁酸含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遵从正态分布,方差检验分析表明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即3种方法都可用于五倍子单宁酸含量的测定。其中皮粉法测定结果稳定,对实验设备要求不高,但测定时间长,手续繁琐,需要较多的样品量;紫外分光光度法设备要求及测定成本中等,需要的样品量少,但测定结果易受环境条件和杂质的干扰;HPLC法方便快捷,需要的样品量极少,灵敏度高,是较为理想的测定方法,缺点是测定设备昂贵,需要较高的分析技能和高纯度的标准品,测定成本高。  相似文献   
34.
植物内生真菌镰刀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了分离自7种植物上的11株内生真菌镰刀菌并研究了它们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11株内生真菌镰刀菌对该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e060-1, e060-3,e060-4的抑制率达50%以上。这些内生真菌镰刀菌的毒素粗提液对该病菌菌丝生长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e012-3,e060-4和e032毒素粗提液的抑菌率达100%。毒素粗提液能明显抑制晚疫病菌孢子对离体叶片的侵染,其中菌株e032毒素粗提液的抑制率达971%。  相似文献   
35.
以五倍子蚜的主要生产种-角倍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周期中7个蚜型的形态特征进行显微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蚜型的形态特征与其分工相适应,春迁蚜和秋迁蚜体型大,具有发达的足、翅、触角和次生感觉圈,与其迁移和繁殖的分工相适应。干雌和越冬若蚜体型稍小,具有较发达的足和口器,与其取食、繁殖或越冬的分工相适应。干母体型最小,但体型修长,具有发达的足和喙,与其取食、形成虫瘿和繁殖的分工相适应。雌、雄性蚜体型小,口器完全退化,足不发达,与其交配和繁殖的分工相适应。结合各蚜型生活环境的变化,探讨角倍蚜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唾液是蚜虫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是诱导植物形成虫瘿的关键因子,对瘿蚜唾液成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虫瘿形成机理,还可为刺吸式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研究提供依据。由于蚜虫唾液的提取和浓缩难度很大,到目前为止仅对少数种类进行过研究。[方法]以五倍子蚜的重要种类肚倍蚜指名亚种在青麸杨上形成的虫瘿为材料,根据虫瘿组织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从虫瘿组织中提取、浓缩、液质联用分析鉴定唾液蛋白的方法。[结果]应用超滤膜浓缩法和冷冻干燥法处理样品,经LC-MS/MS分析,真空冷冻干燥法浓缩样品的质谱图上有蛋白质峰,成功鉴定出肚倍蚜注入虫瘿组织中的部分唾液蛋白,分子量介于30.9~157.6 kDa,匹配的肽段数为1~4条,编码氨基酸长度为277~1 421。以豌豆蚜蛋白数据库为参考鉴定出5种蛋白(ACYPI 002474、ACYPI 006969、ACYPI 006711、ACYPI 007671、ACYPI 003311),分别为松脂蛋白、肌动蛋白、延伸因子蛋白、组蛋白和黏合连接蛋白。以拟南芥蛋白数据库为参考鉴定出7种蛋白(Q9FJY0、Q56Y48、P19366、P21238、Q9FFR3、Q9LTX9、O03042),分别为跨膜蛋白、ATP合成蛋白、伴侣蛋白、热激蛋白和磷酸羧化酶蛋白等。[结论]本研究应用LC-MS/MS方法从虫瘿组织中鉴定出12种蛋白,其中编号为ACYPI 006711的为延伸因子蛋白,在角倍蚜的唾液和唾液腺中被鉴定到;编号为ACYPI006969的为Actin蛋白,在角倍蚜唾液腺中也被鉴定到。由此可以判断,从肚倍蚜虫瘿组织中鉴定的蛋白有很大的可能来自于肚倍蚜唾液,这也为进一步研究虫瘿内唾液蛋白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
陈艺齐  杨子祥  袁理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91-16792
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是云南干热区危害麻疯树的主要潜叶性虫害。通过对云南干热区麻疯树柄细蛾的野外调查和生物学特性观察,了解了麻疯树柄细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活史和危害症状等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其对麻疯树的危害特征和规律,提出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8.
探讨了紫茎泽兰对松小蠹危害成灾云南松林的入侵状况,对3个受灾云南松群落的结构、生物多样性指数、紫茎泽兰的入侵危害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松小蠹危害与紫茎泽兰入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松小蠢危害可通过影响群落结构而导致生境变化,增加了群落的可入侵性.群落结构越简单,生物多样性水平越低,对生境资源的利用越不充分,紫茎泽兰成功入侵的机会越大.松小蠹的危害导致云南松林退化,紫茎泽兰的入侵加剧了其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成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生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39.
青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及其与花器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展开研究,试图从花器的外部形态特征来推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最终目的是为花药或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青花菜小孢子发育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共4个时期,供试3个青花菜各时期细胞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青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和花药颜色等指标密切相关。供试青花菜花蕾纵径为10.52~11.05 mm,花蕾横径为3.64~4.25 mm,花药长度为2.85~2.87 mm,花药宽度为0.95~0.96 mm,且花瓣微露出花萼,花瓣和花药均为淡黄色时,80%以上的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  相似文献   
40.
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的特征规律,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份不同来源地余甘子的18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在一年生结果母枝上雄花数变异范围最大(14.25~2 010.5朵),变异幅度最小的为雌花萼片数(6~6.2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余甘子叶片形态、雌花和雄花性状的特点均是造成余甘子形态变异的因素,其中以叶宽、叶柄长、雌花萼片长对第1主成分影响最大,贡献率达24.17%;第2主成分主要由雄花性状构成,以涉及雄花花梗长的成分最多,其次是雄花花朵长度,对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达18.84%,累积贡献率达43.01%;以17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4份余甘子种质分为3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