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达氏鲟视网膜早期发育及其相关机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 对出膜后0~64 d 的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视网膜结构、视觉特性及相关机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达氏鲟初孵仔鱼的视网膜没有分化, 视单锥细胞在36 h 出现, 视杆细胞在6 d 时出现, 7 d 时视网膜各层分化完毕。最小分辨角由8 d 13.26′下降到64 d 3.37′, 仔鱼发育到13 d 时表现出明显的视网膜运动反应。随着仔鱼发育, 视单锥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密度不断降低, 视杆细胞密度不断增加, 外核层细胞核与视锥细胞及神经节细胞数量的比值均不断增大。结果表明6~12 d 是达氏鲟视网膜结构快速发育和视觉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 这种变化与其生态变迁、趋光性及摄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本研究旨在探明达氏鲟视网膜的发育特性及其相关机能特点, 为开展规模化繁育与种群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亚马逊流域玛代拉河Santo Antonio 鱼道设计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nto Antonio过鱼设施位于亚马逊河最大支流玛代拉河下游,其设计规模宏大,在世界范围内鲜有,并且工程建设地所在区域水文环境和鱼类生物学特征等与我国长江较为类似,通过分析该过鱼设施,得出启示主要包括:(1)过鱼设施是为生物对象设计的水利工程,其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由工程师和生物学家紧密合作;(2)吸引水流对过鱼设施的成败起关键性作用,虽然吸引水流系统需要加大投资并且运行过程中会损失大量的水能,但从确保过鱼设施效果而言是非常必要的;(3)物理模型对于鱼道进口位置,鱼道内部水力学特征的确定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在1:1局部模型内开展的生物学实验是细化和优化鱼道内部结构细节的有效方法;(4)卵石框(石笼)隔板的水池分隔方法兼具水池式鱼道与仿自然通道的双重特征,并且完工后还可以根据鱼道的运行情况灵活调整,非常方便;(5)进口处采用较高的人字闸门,即可适应尾水变化,又可与吸引水流系统相配合,创造出有效的吸引水流,一举多得;(6)全部采用大功率灯泡式水轮机是保护下行鱼类的有效措施;(7)监测系统和公众教育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非常必要,有利于改进鱼道运行方式和提高过鱼效率。  相似文献   
33.
王恒  危起伟  李伟  刘猛  李雷  杜浩  李罗新 《水产学报》2014,38(7):929-938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趋光性个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对光亮区(200~250 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7月龄对过渡区(20~50 lx)选择较为显著(P0.05);群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均对过渡区(20~50 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此现象可能与"信号—适应"假说和最适光照范围有关。最适光照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幼鱼对45~135 lx照度区选择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7月龄幼鱼较多地选择23~202 lx照度区,表明随着年龄增大,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对光照的可接受范围变大。研究表明,中华鲟子二代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最适照度为20~200 lx。实验结果可以为中华鲟子二代人工养殖和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马来西亚一号"菠萝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菠萝蜜优良品种,自2007年引进滇东南热区以来适生性良好,品质优良,遗传性状稳定,适宜大力推广种植。在近年来滇东南热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菠萝蜜良种"马来西亚一号"引种试种的结果,探讨了"马来西亚一号"菠萝蜜在滇东南热区全面推广的前景,并分析这一地区发展菠萝蜜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5.
为筛选出耐盐能力较强的甜高粱品种(系),在不同盐浓度(Na Cl)胁迫下,对4个不同甜高粱品种(系)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升高,4个甜高粱品种(系)的萌发率、根长、株高及干质量均不同程度地减少,其中牛魔王(NMW)较其他品种对盐胁迫最不敏感,大力王(DLW)次之。当盐胁迫浓度为80 mmol/L时,4个甜高粱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也相应增加;当盐胁迫浓度为160 mmol/L时,海牛(HN)和帕卡(PK)未能存活,NMW和DLW能存活,保护酶系统受到破坏,但脯氨酸含量的升高有利于活性氧的去除和保护植物的蛋白质和细胞结构,使其耐盐性提高。通过对多种指标的综合比较得出,4个甜高粱品种(系)的耐盐性依次为NMWDLWPKHN。  相似文献   
36.
为更好地防治农业病虫害,本试验对河口地区太阳能杀虫灯所诱杀到的害虫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表明:太阳能灯光杀虫技术对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害虫诱杀效果较好;杀虫灯在几种不同作物地使用诱杀虫口总数差异显著:木薯地番木瓜地香蕉地菠萝蜜地;虫口数量年变化规律:在8~9月份出现最大峰值后快速减少,翌年2月份左右达到最低值,3月份以后开始逐渐增多;气象因素对杀虫灯工作效果影响较小,连续阴雨天气作用下,杀虫灯仍能够正常运行。本试验结果将对太阳能灯杀虫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采用国际油梨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检测指南,结合热带、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分析和评价优良油梨品系‘云油一号’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该品系具有早熟、丰产、稳产的特性,2到3月开花,7月初果实成熟;果实椭圆形,采收时绿色,后熟为深红色,平均单果重360g,可食率73%;果实营养成分丰富,含钙4 mg/hg,镁23.4 mg/hg,磷38.2 mg/hg,钠1.96 mg/hg,钾297 mg/hg,维生素C 13.3mg/hg,蛋白质含量1.74%,总糖1.76%,粗脂肪4.99%,粗纤维3.21%。  相似文献   
38.
不同基质对香蕉幼苗根系生长分析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椰糠、混合基质(体积比珍珠岩∶泥炭=4∶1)、复合生物菌剂、红壤土为基质,对‘红研一号’香蕉组培苗进行营养杯栽培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幼苗的生长状况及根系形成的动态影响,筛选出最适合的栽培基质。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栽培的香蕉幼苗在叶片数、叶片宽、叶面积、假茎粗、假茎高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对比其他栽培基质处理可缩短7 d左右的育苗时间。第35 d后,香蕉组培苗的生长状况均表现为混合基质椰糠红壤土复合生物菌剂;在根系形成影响的过程中,第7 d后,混合基质和椰糠在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方面一直优于对照;但在21 d后,复合生物菌剂培养的香蕉幼苗的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等出现快速增长,由此表明,复合生物菌剂对根系的促进生长作用十分明显;35 d后,香蕉幼苗的根系形态总体表现为复合生物菌剂混合基质椰糠红壤土。综合幼苗生长状况及根系形成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更适合培育优质、健壮的无菌香蕉种苗,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9.
生活中最惬意的事,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吃一顿美食,品味一瓶葡萄酒。自古文人墨客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雅趣,而我喜欢喝葡萄酒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享受这种高格调的意境与感觉。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那葡萄酒绝对是仪式感里必不可少的角色。葡萄酒里面含大量白藜芦醇具有抗菌、抗炎、抗癌、抗血栓、抗高血脂症等作用。葡萄酒没有浓烈的酒精味,每一口都清香醇美,睡前小酌一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且能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40.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鱼种,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构成日益低龄化,资源面临枯竭,已严重影响青海湖及周边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张金兰等,1997;史建全等,20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