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87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55篇
  63篇
综合类   405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65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61.
通过对东北红豆杉不同基质、不同蘸根处理扦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1年半木质化的枝条为插穗,以河沙+草炭土为基质,速蘸质量分数为1.0×10^-3的吲哚丁酸,生根率达95%,移栽成苗率77%,为东北红豆杉繁殖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62.
经过杂交育种试验,获得多个杂交组合种子,其中东宁1号×龙王帽的种子干重为2.46g,与其它组合相比较,明显大于其它组合;F1代种子经过培育,苗木长势良好,经测量,东宁1号×超仁组合苗高142.5cm、地径10.2mm、叶片数150.0个,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963.
香味基因是香稻育种的关键。本研究采用香味基因Xiang7F/7R对来源于辽宁省农科院和牡丹江市场的9个水稻品种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9个水稻品种在近400 bp处均出现一条带。(2)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稼禾1号和龙粳香1号出现8 bp的片段缺失和3 bp的碱基突变。(3)日本晴与NCBI上发布的日本晴在该基因位点上存在5个碱基的插入/缺失,同源相似性达到99%。(4)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树均表明,稼禾1号和龙粳香1号的遗传距离为0,聚为同一分支。以上结果表明,香味基因对不同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香稻品种的筛选,进而为后续的香稻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4.
玉米饮品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先红  刘晔  李雪 《保鲜与加工》2019,19(1):165-17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饮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玉米汁饮料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饮料,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对玉米的历史、营养价值和深加工进行了介绍,对玉米原汁及复合饮料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今后我国玉米汁饮料加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65.
芝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因其建立高效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较难,制约了芝麻遗传工程的发展。从消毒剂、激素处理、光周期、蔗糖浓度、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AgNO3几个方面综述了影响芝麻的再生体系建立的因素,总结了芝麻的遗传转化方法,并讨论了芝麻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6.
富硒黑粒小麦品种冬黑1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黑1号为半冬性黑粒小麦品种,籽粒紫色,具有稳产、抗病以及适应性强的特点.麦谷蛋白亚基SDS-PAGE分析揭示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7+8、2+12,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硒、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77.34μg/kg、8.4 mg/kg和1.1 mg/kg,并且蛋白质含量高达18.66%.同时,观察了种皮着色的解剖学特征,探讨了冬黑1号的利用与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967.
为了研究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提高红松子抗氧化肽活性的效果,该文以分子量1~3k Da的红松籽多肽为试验原料,以2,2-二苯基-1-苦基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为衡量指标,借助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选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处理红松籽抗氧化肽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发现,当电场强度11.5 k V/cm,脉冲频率1 500 Hz,流速4.8 m L/min时,PEF处理的红松籽抗氧化肽粉的DPPH清除率为86.93%±0.31%,比未经PEF处理的DPPH清除率68.16%±0.25%,提高了18.77%;通过中红外色谱技术(mid-infrared spectroscopy,MIR)分析了最佳PEF处理的1-3 k Da红松籽抗氧化肽粉,发现其二级结构中R2C=CH2键和-CH3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探究PEF技术提高抗氧化肽的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8.
为减小疏果环节繁重的用工压力、提升果园作业效率和降低用工成本,该文基于自主研发的三节臂机载式疏花机,在"Y"字棚架形翠冠梨园中进行了疏花试验研究。以达到50%的花蕾保留率为疏花目标,结合疏花绳击打力度测试,确定了疏花轴在0.44 m/s行进速度下的最佳作业转速:254 r/min。疏花机田间性能试验中,研究疏花机疏花与人工定果、手持式疏花器疏花与人工定果、人工疏花与定果3种作业方式相比于只人工疏果作业方式,对花蕾保留率、坐果率、作业效率、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械疏花与人工疏花在作业质量上无明显差异,但疏花机作业稳定性较其他作业方式高;疏花机可降低梨树的绝对坐果率,虽然对幼果坐果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经过定果环节后并不影响后期果实的产量及品质;疏花机的疏花效率在所有试验组中最高,相比于单一的人工疏果方式可节约66.17%的时间,适合机械化梨园大规模作业;手持式疏花器的作业效率仅次于疏花机,相比于单一的人工疏果方式作业时间可节约37.26%,适用于中小规模梨园。该试验研究有利于提高疏花机作业质量,为梨园机械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9.
基于机器视觉的植物群体生长参数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实现植物群生长参数在线无损检测,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捕获植物群冠层图像,通过RGB空间超绿色-超红色指标(excess green minus excess red,ExG-ExR)、超绿色指标(excess green,ExG)和归一化差异指标(normalized difference indices,NDI)3种指标分割植物群冠层图像,提取植物群图像特征参数:覆盖率、冠层幅长和冠层幅宽,并结合人工测量植物群体参数:茎秆高度、茎直径、叶面数量、坐果数量和叶面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拟合值),建立植物群5个生长参数的5种反演模型分别为覆盖率反演模型、冠层幅宽反演模型、冠层幅长反演模型、回归方程反演模型和均值反演模型。结果表明:采用ExG-ExR分割的植物群冠层区域与人工提取区域重合度大于99.5%,识别率大于98.2%,分割性能优于ExG+Otsu和NDI+Otsu分割方法。采用120幅反演模型验证图验证反演模型性能,结果表明植物群冠层覆盖率反演模型反演5个植物群生长参数时,其反演值与测量值间相关性决定系数大于0.958,性能优于冠层幅宽和幅长反演模型,而回归方程和均值反演模型在反演植物群5个生长参数时,都仅有2个参数反演性能优于覆盖率反演模型。茎秆高度、叶面数量、茎直径、坐果数量和LAI的反演模型反演值与测量值间线性相关决定系数最高分别为0.979、0.976、0.979、0.965和0.973,标准误差(standard error,SE)分别为10.55 cm、1.37、0.213 mm、0.672和0.055,其对应的反演模型分别为均值反演模型、覆盖率反演模型、覆盖率反演模型、覆盖率反演模型和均值反演模型。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及反演模型能够在线无损准确反演植物群生长参数,为温室环境调控及精准肥水一体灌溉控制系统提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70.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施氮量[kg(N)·hm-2]设75(N1)、108(N2)、187.5(N3)、267(N4)和300(N5)5个水平,施硫量[kg(S)·hm-2]设75(S1)、97.5(S2)、150(S3)、202.5(S4)和225(S5)5个水平,组成N4S4、N4S2、N2S4、N2S2、N5S3、N1S3、N3S5、N3S1、N3S3 9个处理。结果表明:拔节期至开花期是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硫积累的高峰期,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和氮、硫积累量的43.33%~48.42%、28.71%~44.77%和40.11%~50.43%。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63.61%~70.64%)远高于硫素向籽粒的转运率(10.63%~30.98%);氮硫配施促进了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硫向籽粒的运转,同时增加了总转运量对籽粒氮硫的贡献率。在N2(108 kg·hm-2)和S2(97.5 kg·hm-2)水平,氮硫积累量及转运量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3(187.5 kg·hm-2)和S3(150 kg·hm-2)水平,则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植株体内的氮素和硫素吸收累积量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氮素(硫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效率,在施氮量(170.64~204.52 kg·hm-2)与施硫量(97.35~139.32 kg·hm-2)水平下,氮硫肥利用率较高。因此,在冬小麦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量和施硫量,充分利用氮硫交互效应,提高氮硫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