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松苗立枯病是苗圃中针叶树苗木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幼苗被害后,死亡率很高。在阿尔泰山西坡林区该病害发生十分普遍。苗木立枯病主要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寄主范围广,除茄科、瓜类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已知有160多种植物可被侵染。  相似文献   
102.
对木薯主栽品种GR911进行密植规格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地条件下,GR911以每667 m2种植800株,施纯氮10.5 kg,N∶P2O5∶K2O=3∶1∶5,效果最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3.
玉米膜下滴灌土层增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8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进行的玉米覆膜试验,对滴灌条件下大垄双行覆膜与不覆膜种植方式下玉米苗期、拔节期进行了不同土层地温的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大垄双行覆膜条件下,苗期地温增加了0.75~1.25℃,拔节期地温增加了1.63~2.35℃。到了生长后期,由于植株的遮挡,覆膜的增温作用逐渐减弱,基本可以忽略覆膜的增温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位于东经82°1 5′~ 82°2 8′30 " ,北纬 44°46′2 0 "~ 44°5 4′1 0 " ,属西北内陆棉区。全年无霜期平均 1 74.9天 ,年≥1 0℃有效积温为 35 68.6℃左右 ,年降水量 1 30 .4mm,4— 1 0月日照时数平均为 2 0 2 5 .5小时。为寻求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 ,2 0 0 1、2 0 0 3年该团引进标杂 A1杂交棉进行试验示范。2 0 0 4年推广种植了 333hm2 ,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应。1种植表现标杂 A1杂交棉株型高大健壮 ,鸡爪叶 ,结铃性强 ,铃重 5 .5~ 6.0 g,衣分 44%~ 47% ;生育期 1 2 6~ 1 2 8天 ,属早熟…  相似文献   
105.
106.
棉花利钵育苗法介绍薛显森,刘修体,李长体河南省鹿邑县棉花办公室477250汲建霞河南省鹿邑县职高477250当前在棉花育苗中通常使用的是用制钵器打钵法和用起钵器的划格法。它们在棉花栽培中起到不小作用。但随着科学植棉水平的提高,它们还显示出不少缺点。如...  相似文献   
107.
基于称重法的收割机谷物测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联合收割机实时监测谷物产量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称重法的产量测量方法,采用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对收获谷物进行称重测量,将采集的数据经过放大电路、A/D转换后传送给单片机进行计算处理,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建立回归预测模型计算当前谷物产量。该系统可以对谷物产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在液晶屏上显示和存储。  相似文献   
108.
马国良  马琪  看措  东主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39-18541,18547
[目的]开发天然的富硒虫草产品,为提高虫草的医疗保健价值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蛹虫草为富硒载体,在培养基质中加入不同浓度硒,研究其对蛹虫草菌丝、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结果]当硒浓度在21.0~23.0 mg/L范围内,蛹虫草菌丝生长最快,形成原基、子实体的生物量最高,表明该浓度范围内对子实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硒浓度为25.0 mg/L时,菌丝几乎停止生长,且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在硒+肌醇的复合浓度中,添加硒9.0 mg/L+肌醇4.0 mg/L的培养基中蛹虫草菌丝生长最快;硒21.0 mg/L+肌醇4.0 mg/L促进了蛹虫草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的生长,其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浓度处理。[结论]低浓度硒促进了蛹虫草菌丝的生长,而高浓度硒对其菌丝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以7个生产上常用的杏鲍菇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技术、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杏鲍菇菌株进行鉴别分类;进而利用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种类、不同交配型菌株进行单单杂交,筛选出杂交成功且具有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对比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农艺性状等,以期为杏鲍菇的实际生产与栽培提供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拮抗反应、酯酶同工酶、ISSR的研究结果一致,将7个杏鲍菇菌株分为3类,第1类为12、16、1208、1219、1287菌株;第2类为1283菌株;第3类为1284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技术,获得24个杂交菌株;与亲本对比,筛选出了5个菌丝生长速率、菇体质量显著优于亲本的菌株,分别为ZJ5、ZJ8、ZJ11、ZJ17、ZJ22菌株。  相似文献   
110.
以4种园林落叶灌木(火棘、锦带花、红瑞木、棣棠)和4种常绿灌木(红叶石楠、栀子、珊瑚树、金边黄杨)为材料,通过测定光合生理指标,分析树种的日固碳释氧能力,并对其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进行聚类分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表面气孔微形态,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类灌木的日固碳量与叶面积、单株叶面积指数及气孔微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种灌木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或“单峰型”,除棣棠与金边黄杨之外,其他6种灌木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2)平均单位叶面积与单株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日固碳释氧量均为:落叶树种>常绿树种。(3)8种灌木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聚类结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日固碳量最高的锦带花和棣棠,第二类是日固碳量中等的金边黄杨、珊瑚树、红瑞木和火棘,第三类是日固碳量最低的栀子和红叶石楠。(4)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与叶面积或气孔大小呈正相关,单株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日固碳量与单株叶面积指数或气孔大小呈正相关,且与气孔长度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在城市绿化灌木的选择上,应充分参考其叶面积、单株叶面积指数及气孔微形态等指标,优先选择固碳释氧量较高的树种,以提升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