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6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43篇 |
农作物 | 13篇 |
水产渔业 | 12篇 |
畜牧兽医 | 6篇 |
园艺 | 21篇 |
植物保护 | 1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推动中国大鲵人工生态繁殖和迁地保护的成功 ,系统介绍了中国大鲵子二代制种的技术路线 ,首先收集野生中国大鲵经人工驯养成为亲本种鲵 ,种鲵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卵子、精子 ,经人工授精产生受精卵 ,再经人工孵化获得子一代幼苗 ,子一代经人工培育 2~ 3年产生子一代后备种鲵 ,再通过生理生态人工强化培育获得 1998年、1999年子一代亲本 ,然后经人工繁殖产生子二代大鲵 ,子二代大鲵可以放归自然保护区或供科研、观赏、商品鲵等利用。从 1998~ 2 0 0 3年共生产子一代 1 5万余尾 ,2 0 0 2年生产子二代 12 6 0尾 ,2 0 0 3年 4 80 6尾 (2年合计子二代 6 6 0 6尾 ) ,种群数量从最初的 1996年的 10 0尾增加到 2 0 0 3年的 2 31万尾 ,增长2 31倍 ,实践证明 ,此技术路线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2.
3.
4.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2,3-丁二醇瓶颈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3-丁二醇(2,3-Butanediol)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化工原料和液体燃料,应用广泛。许多微生物都能代谢产生2,3-丁二醇,但产率有差异。本文着重从发酵菌株、代谢途径、发酵底物、发酵工艺以及分离提取方法等方面概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2,3-丁二醇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因素。指出应从选育理想菌株出发,并对2,3-丁二醇的生化代谢途径中不同酶的动力学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廉价的发酵底物及高效节能的分离纯化工艺进行发酵工艺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2,3-丁二醇的系列衍生物进行开发应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用实际种群分析(VPA)法,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量及产量作估算和预报。在10多年的工作中,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对评估方法作了改进,使得评估效率和精度都有所提高,实践表明,评估结果对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9.
大豆根腐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3,(1)
大豆根腐病是世界各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严重时大豆产量损失达60%。由于地区性差异,各地报道的病原菌种类不尽相同。自1917年美国发现大豆根腐病以来,在中国、日本、老挝、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保加利亚、埃及、独联体等国家均有报道。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已有详细的述论,本文拟概述其它大豆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也叫大豆疫病或大豆疫霉根茎腐病,该病最早于1948年发现于美国以后在世界很多地方均有报道,对大豆危害极大,一直为我国的进口植物检疫对象。1991年沈崇尧等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了大豆疫霉病菌,鉴于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