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根据GenBank中绵羊、牛的Hairless和β-actin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皮肤组织总RNA,经反转录RT-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与pG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op10,质粒提取后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获得阳性Hairless、β-actin重组质粒;将阳性重组质粒按103~107拷贝/反应梯度稀释作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软件自动生成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产物熔解曲线峰值单一,说明引物特异性高,且无引物二聚体;Hairless和β-actin基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8、r2=0.999,说明线性关系好。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组质粒9次同条件扩增Ct值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且变异率小于6%(107拷贝/反应除外),说明标准曲线重复性好。试验成功构建了目的基因Hairless、内参基因β-actin的标准质粒和标准曲线,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绒山羊Hairles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应用动物模型BLUP法估计了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1989-1998年共10个年度3 981只个体的抓绒量和体重的单性状育种值,以及这两个性状的综合育种值.在模型中考虑的固定效应有年龄效应和性别-群体-年度效应、随机效应有个体的加性效应和个体永久性环境效应.比较育种值选择与表型值选择的结果表明:①公羔依据断乳重选择与依据育种值选择的结果差异较大;②育成母羊依据表型值选择与依据综合育种值选择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③育成公羊依据表型值选择与依据综合育种值选择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④种公羊依据抓绒量和体重的表型值选择结果分别与依据各自性状育种值选择结果的秩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应用个体表型值选种存在准确性较差的缺点;动物模型BLUP法适合用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选种.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选择种公羊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3.
鄂西瓜12号是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无籽西瓜新品种,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纯黑皮,果皮覆有蜡粉,外形美观,抗病性、耐湿性强,易坐果,坐瓜整齐、品质优,无籽性好。大红瓤,中心糖含量12%以上,单瓜质量7~8k,大的可达10kg以上,667m。产量可达3500kg以上。由于鄂西瓜12号在推广过程中表现突出,2006—2010年连续5a被湖北省农业厅列为湖北省西瓜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54.
以甜瓜为材料,研究了铁胁迫对甜瓜光合作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浓度的增大会促进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SOD、POD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继续上升。低铁和高铁导致甜瓜幼苗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而初始荧光(Fo)上升。  相似文献   
55.
绒毛品质不仅影响绒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还影响绒毛纺织品的质量。近年来,随着产绒量的提高,绒毛品质有下降趋势,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绒毛品质势在必行。绒毛品质是绒山羊育种中重要的选择参数,而控制绒毛品质的主要性状是数量性状,通过数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寻找控制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从而研究其生长机理和控制绒毛生长的基因的表达机制。作者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绒毛品质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通过表型选择来提高绒毛品质,且找到控制绒毛品质性状的HOX、BMP、KAP基因和色素基因等,还有寻找控制目标性状相应的QTL和对不同序列的SNPs进行GWAS分析,通过基因型的选择来提高绒毛品质,这些研究为提高绒毛品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今后研究绒毛品质的遗传因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不同绵羊品种FGF5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S)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对绵羊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人和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扩增的片段为绵羊的FGF5基因片段。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FGF5基因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藏羊、中国美利奴等4个绵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FGF5基因在P1和P2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经克隆测序分析,位于外显子1的引物1扩增产物存在G→T突变,该突变位点使编码的氨基酸发生A→S的改变;引物2扩增产物发生了碱基序列C→T的突变,这一突变位点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对不同绵羊品种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引物1扩增产物小尾寒羊、湖羊、藏羊以等位基因A为主,而中国美利奴羊则以等位基因B为主,且各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引物2扩增产物小尾寒羊、湖羊、中国美利奴羊均以等位基因E为主,而藏羊的基因型频率与其它品种有显著差异,中国美利奴羊在引物2位点的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第二外显子(BoLA-DQB.exon2)的多态性与乳房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84头中国西门塔尔牛和130头三河牛BoLA-DQB.exon2基因的多态性,并用体细胞记数法检测乳房炎的感染情况,应用GLM模型分析BoLA-DQB.exon2的多态性与奶牛乳房炎的相关性。【结果】BolA-DQB.exon2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感染乳房炎牛和健康牛之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在感染乳房炎的中国西门塔尔牛中,EE基因型、E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在健康的中国西门塔尔牛中,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在感染乳房炎的三河牛中,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最高,而在健康的三河牛中,EE基因型、E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结论】BolA-DQB.exon2多态性与牛乳房炎的发生存在关联,但这种关联在两个品种中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索绵羊冷冻精液受精率低的原因,在稀释液中用低密度脂蛋白代替卵黄冷冻绵羊精液,研究LDL对冷冻中精子脂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卵黄稀释液冷冻精液,精子胆固醇含量从鲜精的234.54nmol/10^9降低到163.76nmol/10^9精子,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c/p)从0.54下降到0.36;以9g/100mL LDL代替卵黄,冷冻后胆固醇含量为243.73nmol/10^9精子,c/p值保持在0.50。研究得出在卵黄稀释液中冷冻绵羊精液,精子胆固醇流失,c/p值下降;以LDL代替卵黄,可有效保护精子胆固醇,避免流失,维持了精子c/p值。  相似文献   
59.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工厂化、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率水平也不断上升,传统管理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大、中型养殖场处理大量信息的需求。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公司的兼并和联合已大量出现,对于跨地区、多层次的现代化计算机管理的需求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养殖场中牲畜的个体生产性能统计管理及选种选配的自动化实现给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0.
影响绒山羊经济性状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从1993—2000年间的绒山羊经济性状记录,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羊群和年龄对所有经济性状都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类型对所有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年份除了对绒长度影响不显著(P>0.05)外,对其他性状影响均极显著(P<0.01);性别除了对绒细度影响不显著(P<0.05)外,对其他性状影响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