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1基本情况南丰蜜桔是我县的支柱产业,1991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冻,致使80.26%蜜桔树冻死。为尽快恢复发展南丰蜜桔,1992年至1996年全县恢复和开发新桔园70%以上采取了计划密植的栽植方式,667m2栽植60~84株,取得了一定早结丰产的效果。但随着桔树树冠不断扩大,许多桔园未及时对临时树采取间伐或移植等措施,导致桔园封行郁蔽现象严重,影响着土壤耕作,施用有机肥量减少,土壤肥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南丰蜜桔的产量和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32.
柑桔煤烟病防治技术南丰县1991年冬遭受大冻后,南丰蜜桔普遍发生煤烟病。其中,市山乡包坊村和桥背乡杨梅村1993~1995年连续3年严重发病,造成冻后仅存的70hm2南丰蜜桔(有部分朱红桔)树势衰退,叶片、枝梢和果实污黑,严重影响产量,果实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33.
不同恢复措施对退化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研究了退化草地围封后恢复过程中翻耕,耙地和人工补种(羊草+豆科)措施对土壤水分与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措施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最为明显,封育5a土壤表层有机质增加了0.54%;封育8年增加了1.06%,土壤全氮全磷亦有明显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增加了3.2%;围栏内封育2a后,翻耕措施对增加土壤水分,养分均高于人工补种(羊草+豆科)和对照;封育8a,各种措施之间有趋同性,但羊草+豆科措  相似文献   
34.
廊坊市菜地土壤施肥现状与培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廊坊市地处冀中平原,毗邻京津,地理位置优越.全市耕地面积550余万亩,其中蔬菜占地110万亩,历年播种面积在160万亩,总产约600万吨,是京津两市主要蔬菜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35.
<正>南丰县地处江西省东南部,是著名的"中国南丰蜜桔之乡",总面积1920km2,总人口30万,中部以低丘为主,三面环山,形成以军峰山为主的天然屏障,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优于大气环境质  相似文献   
36.
 观察和分析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var. kinokuni(Tanaka)H. H. Hu]的花粉育性、成熟胚囊结构以及胚胎发育情况,探讨其产生无核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南丰蜜橘的花粉具有一定的生活力和萌发率,属于中育性花粉;南丰蜜橘胚囊发育正常;授粉4周后大部分合子胚发育停滞并且出现败育迹象;饱满种子在授粉8周后胚发育到心形胚阶段时,部分种子的胚乳开始瓦解,到授粉16周后退化形成瘪籽和痕迹,另一部分发育成正常种子和充满胚乳的饱满种子;到成熟期时,小果系、早熟系南丰蜜橘种子全部退化,大果系南丰蜜橘种子大部退化,形成无核果实。胚胎早期败育是南丰蜜橘无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针对王明滩流域沟道深 ,沟壑密度大 ,但水分条件较好 ,且有散生串根物的特点 ,从 1988年起 ,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针阔混交等多种技术手段和完善合理的管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8.
李跃进 《内蒙古草业》1991,(1):50-53,39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南部黄土丘陵区非灌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状况与二年生苜蓿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储水量变化与苜蓿生物量积累趋势基本相一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受苜蓿生长影响表现出“上保水、下耗水”现象。40厘米以下苜蓿地土壤含水量低于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3-4%(θv),而表层土壤含水量依然高于天然草地2%(θv)左右,全生育期内,苜蓿地土壤水分消耗超过天然草地70毫米左右,1米以下土壤含水量已经反映出少量亏缺。  相似文献   
39.
脆弱草原带农牧交错区村域尺度土地利用结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村级规划是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延伸和完善,全面揭示村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是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该文以四子王旗中部乌兰察布丘陵区西南8个乡镇54个村(社区)组成的典型的脆弱草原带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区域,以其所辖村(社区)为分析单元,利用2013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运用计量地理方法和GIS技术,定量分析村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为脆弱草原带农牧交错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平均值为0.71,所辖各村(社区)多样化指数介于0~0.77之间,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村(社区)集中化指数介于-0.33~1之间,集中化程度总体呈现为中等偏下的状态;土地组合类型相对较丰富,半数以上的村(社区)地类组合类型以耕地-林地-牧草地为主,37%的村(社区)以耕地-林地为主,空间分布上基本形成了一个集最单一和最齐全组合类型的中心区域和以此为中心的3条南北带状分布区域及最外侧对称分布的2个地段,在这些不同区域和地段内耕地、林地和牧草地呈现出相间分布的特点;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平均值为243.05,各村(社区)综合指数值介于213.83~400之间,土地利用程度总体水平较高;受地形、海拔及人类生产投入水平的影响,各类用地在各村(社区)的区位意义不尽相同,其中耕地和林地区位意义相对较突出,而对半干旱草原地区来说,牧草地区位意义并不突出。据此,脆弱草原带农牧交错区的土地利用,在完善灌丛林生态体系的同时加强牧草地保护和农田基本建设是确保草原生态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是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基础,然而其曲线参数可能受品种等因素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滴灌条件下常见马铃薯品种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利用相应的氮素营养指数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  【方法】  于2014—2016年分别进行了滴灌条件下3个马铃薯品种、不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在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和收获期5个关键时期,进行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块茎取样,分别测定了生物量和氮浓度,根据公式计算出马铃薯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根据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相应的氮素营养指数。  【结果】  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以及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都是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出负幂函数关系,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建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平均为0.52,而以马铃薯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平均为0.94,较前者提高了80%。以马铃薯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更为合理,且受品种影响较小,克新1号、夏坡地和荷兰14用同一个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95,表明构建的氮素营养模型可以进行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  【结论】  相对于传统籽粒型作物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基于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适用于不同品种马铃薯的营养诊断。在内蒙古滴灌生产条件下,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Nc = 4.57W–0.41,基于该模型计算的马铃薯克新1号合理施氮量为N 170~180 kg/hm2、夏坡地合理施氮量为 190~200 kg/hm2、荷兰14合理施氮量为 215~225 kg/hm2。这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吻合度达到了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