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41.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对产蛋前期(20周龄)和产蛋高峰期(30周龄)卢氏绿壳蛋母鸡肝脏组织的转录组分析,筛选出了一个在产蛋高峰期母鸡肝脏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的lncRNA(lncLER)。本研究利用半定量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lncLER在卢氏绿壳蛋母鸡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并从个体和细胞水平研究了体内、体外雌激素处理对lncLE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ncLER在卢氏绿壳蛋母鸡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在产蛋高峰期肝脏中的表达量较高;雌激素在个体和细胞水平可显著上调lncLER的表达。本试验初步阐明了lncLER基因在卢氏绿壳蛋母鸡中的表达调控规律,为进一步研究lncLER在鸡产蛋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家族,大部分具有NBS(nucleotide-binding site)和多个LRR(leucine-rich-repeat)结构域,称为NBS-LRR基因家族。小兰屿蝴蝶兰(Phalaenopsis equestris)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蝴蝶兰NBS-LRR基因家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生物信息学数据。大辣椒蝴蝶兰(Phalaenopsis Big Chili)对病毒复合感染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对筛选蝴蝶兰响应病毒相关关键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小兰屿蝴蝶兰全基因组测序和大辣椒蝴蝶兰响应病毒胁迫转录组的测序结果,采用Pfam、HMMER、Orchid Base 3.0、Uniprot、NCBI Blast、Paircoi2网站和Bioedit、MEGA5.1、Clustal W软件,对蝴蝶兰进行了NBS-LRR基因的筛选和分类,确定了蝴蝶兰的NBS-LRR基因类型、结构和系统发育学关系,从小兰屿蝴蝶兰中筛选到21个NBS-LRR家族基因,占全基因组基因总数的0.008%,其中CNL型4个,NL型5个,CN型2个,无Tir型。从大辣椒响应病毒胁迫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34个NBS-LRR家族基因,其中有4个基因在响应不同时期差异表达明显,与小兰屿蝴蝶兰NBS-LRR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随后对NBS-LRR蛋白序列的motif进行分析,具有14个相对保守的motif,部分位置稳定,部分存在缺失、移位或增加等变异。NBS-LRR基因的分类,蛋白序列的motif分析和响应病毒胁迫NBS-LRR基因的筛选为研究蝴蝶兰响应病毒关键NBS-LRR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3.
对金华地区的红火蚁生物学进行观察,并在冬季采取药剂灌巢和诱饵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研究表明,红火蚁在10 ℃以下活动能力弱,蚁群均集中在蚁巢内,但在壁崖巢中因光照充足有利于红火蚁活动;灌药处理效果达到97.2%以上,不易引起迁移。  相似文献   
44.
为了揭示浙江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空间分布信息和染病特征,2017—2018年对7个柑橘黄龙病发生样地2 900株橘树进行黄龙病菌PCR检测,按10株1样方取得290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数据测定,结果达到C>1、I>0、K>0、CA>0、M*/$\bar{x}为了揭示浙江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空间分布信息和染病特征,2017—2018年对7个柑橘黄龙病发生样地2 900株橘树进行黄龙病菌PCR检测,按10株1样方取得290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数据测定,结果达到C1、I0、K0、C_A0、■,均为聚集分布格局,表明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田间分布趋向聚集分布。经Iwao的M~*-线性模型回归检验表明,柑橘黄龙病菌PCR阳性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间相互吸引,表现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经Taylor的■幂法则模型检验分析表明,黄龙病菌阳性病株的空间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阳性病株密度越高越趋向聚集分布,即聚集强度随阳性率上升而增强。其理论抽样数模型为■及序贯抽样公式为T_n=1.6976/[D■+0.9296/n]。应用这些参数特征对提高田间柑橘黄龙病早期预警效率和决策防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为快速获得并鉴定矮牵牛多倍体,采用5%NaClO消毒灭菌后,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处理矮牵牛野生品种(P.axillaris)种子,后转入MS培养基中萌发成苗,并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通过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秋水仙素对多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诱导方法。通过不同倍性矮牵牛初期表型差异的分析、气孔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统计不同倍性矮牵牛的形态指标差异。结果表明,获得了纯合率较高的矮牵牛四倍体和八倍体。在保证存活率的同时,0.10%秋水仙素处理24 h后获得最高比例的4x(47.37%)和8x(21.05%)变异植株;适当延长处理时间(36 h)可增加8x倍性的诱导材料比例(33.33%)。不同倍性矮牵牛植株的形态、气孔和保卫细胞等方面存在以下规律:4x较2x变异植株的第1~2片真叶变圆,第3片真叶后叶片形态相似;8x较4x和2x变异植株形态差异显著,表现为节间短、叶柄短、叶片肥厚多毛、叶色深绿和生长缓慢等特征;不同倍性矮牵牛的气孔和保卫细胞长度随着倍性的增加而近倍数增加,2x和4x气孔组织近圆形,但8x气孔和保卫细胞的宽度未按倍数增加而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46.
60Co-γ射线辐射万寿菊对发芽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万寿菊种子进行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结果表明:提高万寿菊发芽率最佳的辐射剂量为80Gy和160Gy,而20Gy和320Gy辐射处理则抑制了芽和根的生长;但是60Co-γ射线对万寿菊的生长及开花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有剂量的辐射处理幼苗及成苗的高度均低于对照,并且花径也都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47.
母生幼林蒸腾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5年以来陆续发现尖峰岭地区的一些母生人工林段在旱季出现植株梢桔、干枯以至整株枯死的现象;海南岛各地还普遍存在母生人工林郁闭几年之后逐渐出现生势衰退现象,这在客观上已成为发展这一珍贵树种的严重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我所曾组织有关学科进行了母生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病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探讨。为了配合上述问题的研究,1974年  相似文献   
48.
花色是植物的重要性状,其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进一步解析矮牵牛花瓣呈色的分子机制,我们以生物信息分析、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基因沉默等技术,在矮牵牛中克隆和鉴定了一个影响花瓣呈色的基因RCW。不同矮牵牛组织中进行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雄蕊、雌蕊、花瓣、叶片、根、茎、萼片中都表达,但是在花瓣中的表达随着花瓣发育逐渐增强;并且受到AN1、AN11、PH3等转录因子的调控。在矮牵牛品种M1×V30中进行RNAi沉默RCW基因的表达,其花瓣中的pH值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花瓣呈现更深的紫色。对RCW编码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其位于内质网、高尔基的膜系统上,表明其可能参与pH相关蛋白的转运过程。因此,RCW基因在矮牵牛花瓣细胞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参与pH相关蛋白的转运,调控花瓣液泡中的pH环境,从而影响花瓣的呈色过程。本研究为全面揭示矮牵牛花瓣呈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今后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改变植物花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罗兰切花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6-BA、NAA、PP333、CCC、GA3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罗兰切花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NAA 20mg/L、PP333 15mg/L、GA3 1mg/L、GA3 50mg/L、GA3 100mg/L5个处理对紫罗兰切花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GA3 50mg/L处理对紫罗兰切花的保鲜效果最好,不仅能较好地延长紫罗兰切花的瓶插寿命,而且还保持了较高的开花率和良好的观赏品质;6-BA1 mg/L和CCC 15mg/L,不适用于紫罗兰切花的保鲜。  相似文献   
50.
杨梅白腐病是影响杨梅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杨梅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7种药剂对杨梅白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白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6%寡糖·链蛋白WP、8%对氯苯氧乙酸钠SP和29%吡萘·嘧菌酯SC对白腐病的预防效果在80%以上;40%戊唑·腐霉利SC、38%吡唑·啶酰菌胺SC和35%氟菌·戊唑醇SC的预防效果在杨梅成熟前期较好,能达到80%以上,但持效性不长;13.3%抑霉唑硫酸盐SG的预防效果不佳,在杨梅成熟期阶段最高防效只有65.5%。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预防杨梅白腐病选用6%寡糖·链蛋白WP、8%对氯苯氧乙酸钠SP和29%吡萘·嘧菌酯SC。平衡施肥、避雨栽培、疏花疏果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降低白腐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