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被机械损伤或天牛咬食后,复叶槭叶片中酯氧合酶的生化特征及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和pH值备件下,受损植株中酯氧合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并且酯氧合酶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0。在植株受损后的72h内,酯氧合酶米氏常数最低,活性最高。这表明,复叶槭通过激活酯氧合酶途径,对不同形式的损伤作出了反应。  相似文献   
22.
茉莉酸作为信号分子在提高植物抗虫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取食选择试验调查分别经3种浓度茉莉酸处理不同时间的桑枝被桑天牛成虫取食的面积差异,在此基础上测定分析茉莉酸处理桑枝内具有抗虫活性的次生物质含量及防御酶活性动态变化。用10、100、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24 h或48 h后,桑枝被桑天牛成虫取食的面积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处理72 h后,仅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组桑枝被桑天牛成虫取食的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Spe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茉莉酸浓度与桑天牛成虫的取食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用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4~72 h,桑枝内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脂氧合酶(LOX)活性仅在处理8 h时显著提高;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和单宁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但仅在7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可提高桑枝内总酚含量,在处理48 h时达到显著程度,但在72 h又降低至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桑枝具有阻碍桑天牛成虫取食的效果,并可诱导桑枝内抗虫次生物质含量及防御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3.
对山区林业发展中体制和模式设计进行了探讨。主张采取股份合作制来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以水土保持模式、经济林模式、适度放牧模式、用材林模式、以竹代林模式、农林保障模式来经营才能有效地提高“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24.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桑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重要卵寄生蜂之一,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挥发物在该寄生蜂寄主生境定向搜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触角电位(EAG)仪测定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8种桑枝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发现该寄生蜂对这8种桑枝挥发物都能产生电生理反应,且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电生理反应增强。利用Y型嗅觉测定仪测定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不同浓度挥发物的趋性行为,结果显示0.01%月桂烯、0.01%里那醇和1%Z-乙酸-3-己烯酯对该寄生蜂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研究结果对揭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向的化学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究桑天牛卵啮小蜂对已被寄生桑天牛刻槽(被寄生蜂产卵并被涂抹产卵分泌物的刻槽)的识别行为,通过选择和非选择性试验,调查桑天牛卵啮小蜂对不同处理刻槽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选择性试验中,寄生蜂首先接触到已被寄生刻槽(自己寄生或它蜂寄生刻槽)的次数显著少于正常刻槽。无论在选择还是非选择条件下,寄生蜂接触到已被寄生刻槽的时间显著多于正常刻槽,而在已被寄生刻槽上搜索的时间显著少于正常刻槽,且对已被寄生刻槽寄生的比率也显著低于正常刻槽。无论在选择还是非选择性试验中,雌蜂对它蜂寄生刻槽和自己寄生刻槽的行为反应无明显差异。选择性试验中,雌蜂对正常刻槽和它蜂搜索过的刻槽的行为参数间无显著差异。与此类似,雌蜂对已被寄生蜂产卵但未涂抹产卵分泌物的刻槽及正常刻槽的行为参数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在产卵完成后,通过其产卵器在刻槽表面涂抹产卵分泌物即寄主标记信息素对刻槽进行标记,使寄生蜂通过在近距离感知该标记信息素来识别已被寄生刻槽,该结果有望为揭示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机制以及实现桑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引诱植食性昆虫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 ,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该文介绍了在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种类、作用方式、有效浓度和距离 ,并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27.
云南派姬小蜂Pediobius yunnanensis Liao是寄生于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蛹的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派姬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蜂主要以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雌、雄成蜂的平均性比为1.89:1。在温度25℃、湿度70%、光周期14L:10D的条件下,其各个虫态的发育历期为卵-幼虫期15.00 d,蛹期12.33 d,成虫寿命6.36 d,完成一个世代需32.36 d。在15℃以15%蜂蜜水喂养的条件下,雌、雄蜂寿命最长分别为63.45和39.95 d;在35℃,无喂食条件下,雌、雄蜂寿命最短,分别为3.06和1.84 d。因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低温和补充营养均能不同程度的延长雌、雄蜂寿命且雌蜂寿命长于雄蜂寿命。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对微红梢斑螟的生物防治提供指导,也为研发云南派姬小蜂的室内繁殖和保护利用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本项研究以SPOT卫星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和NOAA-AVHRR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影像的目视判读和局部地区计算机图像增强处理的方法,配合地形和气象资料对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林火行为进行了研究。在SPOT影像判读勾绘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抽样技术并配合适量地面样地资料,对阿穆尔林业局森林火灾面积、强度及立木蓄积损失情况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应用SPOT和NOAA卫星资料研究森林火灾过程、林火行为和火灾损失估计,可快速、经济地获得所需信息并完全达到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29.
来源于寄主昆虫的信息化合物对寄生蜂的寄主识别和趋性反应有较强的调控作用。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卵期寄生蜂。初步研究了雌性桑天牛成虫口腔分泌物和产卵后的肛门分泌物以及裸卵等单一信息化合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寄主识别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单一信息化合物对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均没有影响。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桑天牛成虫粪便中的信息类化合物,并且对不同提取溶剂获得的提取液进行了寄生蜂寄主趋性反应和寄主识别行为的测定,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该寄生蜂的趋性反应有显著影响,正己烷、甲醇、丙酮以及蒸馏水4种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寄生蜂的趋性反应均无影响;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3种有机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寄生蜂的寄主识别行为有影响,证明有机溶剂能够有效提取存在于桑天牛成虫粪便中的该寄生蜂的接触性信息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提取液分离纯化,层析液对寄生蜂寄主识别影响的测定结果显示,用正己烷作溶剂的层析液对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二氯甲烷、甲醇、丙酮和蒸馏水作溶剂的4种层析液则没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采用室外盆栽的方式,探讨了施肥水平和苜蓿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对紫花苜蓿生长及铁尾矿砂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可显著促进紫花苜蓿株高、根长、地上鲜重、根鲜重、总生物量和瘤鲜重的增加,其中以接种菌株17676的效果最佳。而接种根瘤菌的苜蓿在种植当年对铁尾矿砂基质理化性质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施肥明显促进了苜蓿生长,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苜蓿株高、根长、地上鲜重、根鲜重和总生物量逐渐增大,在N3施肥水平时最高,并且N3施肥水平条件下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总生物量与N2和N1两个施肥水平间差异显著。在促进根瘤重的增加方面,N2施肥水平效果最好,但与N3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在改良铁尾矿砂理化性质方面,施肥不仅能明显促进铁尾矿砂容重和pH值的降低,还能显著促进其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以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在降低容重、酸碱度以及提高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方面,N3施肥水平的效果均明显优于N1和N2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