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11篇 | |
综合类 | 75篇 |
农作物 | 11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13篇 |
园艺 | 8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立体农业从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时期创始,发展至今,历经2000多年,故有传统与现代立体农业历史发展类型之分。我国现代立体农业是在继承和改进我国传统立体农业内容和特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传统立体农业根本区别,就在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辅助能投入,从而促使我国立体农业由农业经验知识向农业经验科学知识向农业系统工程理论转化;由松散、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向密集、集约化转化;由自给、半自给小农自然经济向开放、半开放的适度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现代立体农业作为一种多产业、多层次、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农业技术,其形成与发展与传统立体农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人力资本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的影响,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估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安徽省2007-2019年综合评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实证分析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三个路径对城镇... 相似文献
13.
“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纪的林业管理李纯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科学家作了严格的定义:“信息高速公路”是以最新的数字化光纤传输、智能化计算机处理和多媒体终端服务技术装备的地区或国家或国际规模的多用户、大容量和高速度的交互式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14.
15.
感染病毒的葡萄,辣椒,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分别感染GFV、PYV和CMV病毒的葡萄、辣椒和烟草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染病毒的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健株增强,但酶带数减少;病级间过氧经物同工酶的变化与植株外部表现的症状相反,病情越重,酶的活性和带数均越减少。 相似文献
16.
江淮丘陵地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南临长江,北濒淮河,現有耕地面积約三千二百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40%以上,粮食产量正常年份約占全省二分之一,故本区农业收成的好坏与全省国民經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关系。影响本区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是干旱。据气象記載,在近三百年中,一般每隔三至五年总有一次較大旱灾,至于局部輕的旱灾,几乎年年都有。近四至五年来,旱灾頻繁,加之蓄水保水工作做的不好,受灾减产現象相当严重,生产很不稳定。为使本区农业生产得到稳定丰收,除从气象、水利方面研究干旱規律、成因和治理措施外,在农业技术上,研究旱灾的影响与耕作栽培制度的关系,总結群众抗旱、避灾稳产保收的經驗,来减少旱灾对生产的威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現就近年来,我們在合肥、肥西、六安、霍丘、凤阳、滁县等地調查资料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红茶色素及其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茶色素是从红茶茶汤中萃取分离的一类色素物质,是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氧化聚合缩合产物,主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是影响红茶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Roberts E.A.H.等(1957)将红茶茶汤中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称为茶黄素,不溶于乙酸乙酯呈褐红色的物质称茶红素。随着生化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红茶色素化学有重大进展,尤其是茶黄素化学研究的成就使茶黄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在制茶中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红茶品质的关系等均已明晰。茶黄素是一类苯并(?)酚酮的衍生物,主要组分有茶黄素、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茶红素化 相似文献
18.
19.
茶多酚与茶黄酮的抗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琼脂扩散法测定GTP、GTF、GTE与黄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金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炭疽杆菌的抑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2%浓度的GTP、GTF、GTE抗菌效果均强于50%黄岑(P<0.01),平均抑菌圈直径以GTP、GTF最大,分别达22.83mm和23.00mm;GTE次之17.63mm;黄芩最小仅为15.36mm。其中GTP、GTF抗菌效果强于GTE(P<0.01),且抗菌谱较GTE广。而GTF抗菌效果与GTP相似(P<0.05)。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陶瓷茶具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元素融入设计活动之中,通过丰富茶具设计的内涵,同时也需要从相应文化中,寻找到合适的的设计内涵。结合陶艺教学活动的实施价值和诉求看,研究融入合适的元素,发挥该教学活动的价值作用,就至关重要。本文拟从现代陶瓷茶具的功能定位认知入手,结合陶艺教学活动活动问题和实施方向分析,结合陶瓷工艺的具体内涵和特征认知,从而探究系统化的陶艺教学活动对现代陶瓷茶具设计风格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