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篇 |
农学 | 17篇 |
基础科学 | 36篇 |
34篇 | |
综合类 | 108篇 |
农作物 | 9篇 |
水产渔业 | 92篇 |
畜牧兽医 | 50篇 |
园艺 | 16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性别决定与分化是生命发育的基本事件,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贝类具有雌雄同体、雌雄异体、雄性先熟和性转换等复杂的性别类型,是研究无脊椎动物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及其演化进程的理想动物类群。挖掘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调控基因,阐明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对于揭示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以期为贝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生殖操作和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2.
403.
404.
皱纹盘鲍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构建及其在家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提高微卫星分型效率,从以往报道的皱纹盘鲍微卫星中筛选出易扩增、特异性好的微卫星位点进行组合扩增,并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反应体系、引物浓度等条件,开发了4组多重PCR扩增体系.运用CERVUS3.0软件对12个皱纹盘鲍全同胞家系的372个子代进行家系鉴定,验证了这4组多重PCR在家系鉴定中的效率.结果发现,仅用1组微卫星多重PCR模拟和实际家系鉴定的成功率分别为86%和90%,两组则达到100%.结果表明,微卫星多重PCR技术能准确地把任意子代鉴定至其所属家系,可以进行大批量家系材料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5.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口蹄疫病毒(FMDV)的遗传变异情况,为我国FMDV流行病学的研究及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5—2016年间收集的广东地区猪的病料进行FMDV VP1和3A基因的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11株O型FMDV均属耿马谱系毒株,7株A型FMDV均属Asia型毒株。11株O型FMDV的VP1基因与流行毒株相比,GD-MM-3株与O/BY/CHA/2010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5.3%;GD-1株、GD-MM-1株和GD-MM-3株与O/MYA/1/98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0.8%。7株A型FMDV的VP1基因与流行毒株相比,A/GDMM/CHA/2013株与GD-3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8%;A/HuBWH/CHA/2009株与GD-3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1.4%。11株O型FMDV的3A蛋白不存在氨基酸的缺失,7株A型FMDV的3A蛋白存在较多氨基酸的缺失。【结论】广东部分地区FMDV基因型复杂,预防控制困难。 相似文献
406.
利用微卫星荧光多重PCR技术分析壳白长牡蛎3代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壳白长牡蛎人工选育对群体遗传变异的影响,实验利用4个多重PCR组合共1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连续3代壳白长牡蛎人工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及基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6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量为7.2~12.6,等位基因丰度为6.8~11.0,期望和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672~0.769和0.486~0.542;与野生群体相比,3代选育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显著降低,但平均期望杂合度并无显著差异。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6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39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近交系数F_(is)范围为0.215~0.342。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范围为0.005~0.076,处于中—低等的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虽然连续选育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人工选育群体依然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仍可以一定的选择压力对选育群体进行人工选育。 相似文献
407.
为了培育壳色性状优良且生长性状良好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新品系,本研究以5个壳黑第四代家系和5个壳白第四代家系的成贝为基础群体,利用截头法对壳高进行选择,构建了壳黑和壳白快速生长系第一代群体,分析了两个选育群体的壳高和活体体重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长牡蛎收获的490日龄,壳黑群体和壳白群体选择组壳高较对照组壳高分别提高(9.83?1.68)%和(9.97?1.87)%,体重分别提高(10.16?3.64)%和(11.36?1.96)%。两选育群体壳高的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353?0.09)和(0.405?0.111),体重的平均现实遗传力为(0.192?0.080)和(0.244?0.123)。本研究表明壳黑群体和壳白群体具有较大的遗传方差,在对壳高生长速度直接选择的同时实现了对活体体重的间接选育,可继续通过群体选育提高生长速度。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培育出壳色美观、生长性状良好的长牡蛎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8.
长牡蛎3种壳色家系间杂交子代生长和存活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利用杂种优势培育长牡蛎优良新品种,实验以3种不同壳色长牡蛎家系(白色/W、黑色/B、紫色/P)为材料,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法,建立了3个自交组合和6个正反杂交组合,分析了各实验组幼虫期和养成期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浮游幼虫期,杂交组PB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与自交组相比,各杂交组均有着较高的幼虫存活率;在幼虫存活率方面,所有杂交组均有较高的杂种优势率。在养成期,紫壳色自交组的壳高显著大于白壳色和黑壳色自交组;6个杂交组中,PB的壳高生长最快,BP次之,PW、WP的生长最慢;各杂交组与自交组的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杂交组BP及其反交组PB的壳高、壳长、总重和存活率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介于3.71%~15.27%、-2.00%~13.10%、11.23%~41.56%、-2.77%~9.83%,其他4个杂交组在整个养成阶段没有表现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09.
长牡蛎第三代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选择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培育长牡蛎的高产抗逆新品种,实验采用群体选育方法构建了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种群的快速生长选育系,2007年至今已连续进行了6代选育。本实验对长 牡蛎选育F3代壳高和活体体质量的增长、选择反应和遗传获得等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第120日龄开始,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选育群体的壳高和 活体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420日龄时,平均壳高较对照组分别高13.4%、10.1%和10.5%,平均活体体质量较对照组分别重18.5%、13.4%和11.6%;壳高的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447±0.226、0.471±0.297和0.367±0.167,表明适于对壳高的生长速度进行进一步的选育。长牡蛎中国、日本和韩国选育F3代活体 体质量的遗传获得平均值分别为16.01%±3.82%、15.03%±5.21%和11.57%±5.15%,表明对长牡蛎壳高的生长速度进行选育时,活体体质量的生长速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长牡蛎快速生长品系的连续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10.
为建立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人工繁育技术, 为其生产性育苗工艺和管理技术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人工养殖的多纹钱蝶鱼经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 对胚胎及胚后发育阶段进行了连续观察、拍照和测量。结果显示, 水温(27.0±1.0) ℃, 盐度 32 条件下, 多纹钱蝶鱼从受精卵发育, 经 18 h 20 min 出膜, 受精后 3 h 进入囊胚期, 4.5 h 进入原肠期, 8 h 进入胚体形成期, 8.5 h 进入器官形成期, 器官形成顺序为视囊期、尾泡形成期、肌节期、脑泡期、耳囊期、尾芽期、尾鳍期、晶体形成期、耳石形成期, 16.5 h 出现心跳, 17.5 h 出现肌肉效应, 18.5 h 完成出膜。多纹钱蝶鱼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 初孵仔鱼全长 1.350~1.655 mm; 水温 26 ℃下, 出膜后 2 d 卵黄囊完全消失; 出膜后 3 d 仔鱼开口, 口裂 0.265~0.280 mm; 出膜后 15 d, 鱼体体色加深, 进入稚鱼期; 19 d, 胸鳍发育完全; 23 d, 背鳍发育完全; 29 d, 尾鳍、臀鳍发育完全; 33 d, 鱼身上鳞片基本长出, 身体不再透明, 发育至幼鱼期, 此时全长 15.625~15.647 mm, 体长 12.013~12.234 mm, 体重 0.045~0.059 g, 心跳 150~159 次/m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