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155篇
基础科学   126篇
  144篇
综合类   1075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436篇
园艺   264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冻干过程扇贝贝柱物性参数的确定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确定了扇贝贝柱的共晶点(-10℃)、共熔点(-8℃)及冻干过程容许的最高温度(42℃),并结合经验计算公式确定了扇贝贝柱在干湿状态下的密度(117.0kg/m3,575.5 kg/m3)、比热容(2.0044kJ/(kg·K),1.5854 kJ/(kg·K) )和导热系数等物性参数值,得出了冻干贝柱在冻干过程中导热系数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物品在冻干状态下的孔隙率(0.5),其方法和结论能为同类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耕层变薄,直接深耕往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在存在该类问题的土壤上,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实现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维持作物产量,并提升土壤肥力。  【方法】  试验于2012—2016年在华北平原南部濉溪县进行,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在人工剥离5 cm土层的耕层薄化土壤上开展试验,设旋耕 (RT)、深耕 (DT)、旋耕 + 秸秆还田 (RTS)、深耕 + 秸秆还田 (DTS) 4个处理。在每年玉米和小麦成熟期进行田间测产;在第4季小麦收获后采集0—10和1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团聚体分布。  【结果】  与旋耕 (RT) 相比,单纯深耕 (DT) 不能明显提高玉米和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并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及各土层粒径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深耕配合秸秆还田 (DTS) 处理玉米和小麦4季平均分别增产7.72%和8.06%,旋耕配合秸秆还田 (RTS) 处理分别增产7.55%和7.05%。在0—10 cm土层,DTS和RTS处理均明显提升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提高总有机碳及多数组分碳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RTS处理效果好于DTS处理;而在10—20 cm土层,DTS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胡敏酸、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效果好于RTS处理。DTS和RTS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粒径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在0—10 cm土层,以DTS处理效果最高,比RT处理增加23.09%,而在10—20 cm土层,以RTS处理效果最好,相比RT处理增加6.32%。  【结论】  在耕层薄化处理的土壤上,单纯深耕提升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也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还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秸秆还田配合深耕或者旋耕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配合旋耕能有效培肥0—10 cm土层土壤,但对1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效果有限;秸秆还田配合深耕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还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明显减弱了单纯深耕对10—20 cm土层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氮肥的适宜用量,在安徽省江淮地区布置不同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产量、氮素累积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氮素累积量。施氮量高于240 kg/hm~2后,油菜籽粒产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趋于平缓。氮肥用量为240 kg/hm~2时获得最高经济效益10 026元/hm~2。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油菜氮肥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43.78%),氮肥施用量超过240 kg/hm~2,氮收获指数和肥料利用率出现下降。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分次施肥比起一次性施肥更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综合油菜的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冬油菜施氮量在180~240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和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4.
为做好浏阳市非洲猪瘟监测预警,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数据支撑,确保浏阳市重大动物疫情稳定,2021年初浏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对辖区内所有生猪人工授精站进行非洲猪瘟排查监测,共采集样品296份,随后开展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为阴性,整体情况较好,文章就本次监测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95.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要求单穗重在3 g以上,分蘖力中等,株高90~100 cm,倒1节间长30 cm左右,倒2节间长19 cm左右,倒3节间长13 cm左右;倒2叶长度38 cm左右,倒3叶长度35 cm左右;倒1叶角度10~15度,倒2叶角度17~18度;后期不早衰,乳熟~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占全生育期的15%以上。  相似文献   
996.
冬季气温寒冷,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出菇量少,但菇节期间市场需要量大、冬菇畅销价高的好时机,果断采取措施,争取多出菇,出好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管理措施抓3条。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建立枳实薤白桂枝汤基准样品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方法优选煎煮工艺,在“尊古”前提下,实现标准化的生产工艺,保证物质基准的质量稳定。方法在参考古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研究手段,以柚皮苷、新橙皮苷、厚朴酚、和厚朴酚为指标,建立基准样品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加不加盖、浸泡时间、煎煮火候、煎煮时间、干燥方式5个因素为参数,以出膏率和指标性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优选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对最佳工艺进行工艺验证。结果枳实薤白桂枝汤基准样品最佳工艺参数为:取枳实、厚朴,加水1000mL,加盖煎煮,武火煮沸,文火煎至煎液体积为400mL,100目筛网过滤,煎液加入薤白、瓜蒌、桂枝,武火煮至3沸(1h),100目筛网过滤,得汤液约200mL,减压浓缩至100mL,冷冻干燥,即得。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参数稳定可行,为枳实薤白桂枝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对采自海南、广东、广西及云南4省(区)的27株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Berk.&Curt.)Arx]进行了致病性、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及对多菌灵敏感性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培养性状包括菌落形态、产孢量及孢子大小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等均存在很大差异,但相互间无相关性,也与采集地无关,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变化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菌最适的培养温度为28~30℃,最适pH为5~7,最适的碳源为香蕉果皮提取物,最适氮源为营养肉汤、牛肉浸膏、酵母浸膏、蛋白胨,12h光暗交替培养对菌丝体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000.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病犬临床上以双相热、急性鼻卡他、白细胞减少、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胃肠炎以及神经症状为特征;少数病犬的鼻和足垫可发生角化过度。本文就犬瘟热患犬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