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环境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涪陵南沱镇茎瘤芥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整体上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基本没受到汞和铬污染,但已受到了铜、铅、镉污染,特别是镉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相关分析和回归预测分析均表明土壤养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2.
 将来自甘蓝的BoFLC3 基因和拟南芥的AtFT 基因在芥菜中单独或共同表达发现,BoFLC3超量表达后,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条件下,转基因芥菜植株开花时间均明显延后;BoFLC3 超量表达植株低温春化处理后,相对于未春化处理的转基因植株出现花期提前现象,但仍晚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AtFT 基因超量表达植株开花时间比非转基因对照植株大幅度提前。BoFLC3 植株与AtFT 植株杂交获得的BoFLC3 和AtFT 共表达植株开花时间与非转基因对照基本接近,显示BoFLC3 和AtFT 基因超表达对植物开花时间的影响效应可以相互抵消。同时,超量表达BoFLC3 基因的芥菜植株抗寒性大幅度提高,而AtFT基因的超量表达不影响植株抗寒性,表明BoFLC3 基因可能参与了植物的抗寒反应。  相似文献   
63.
甘蓝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甘蓝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再生植株的获得、原生质体融合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槲皮素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及SR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022E1’, ‘022A1’, ‘02259’开花前两周的花蕾进行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 开花后自交。与花期对照相比, 3个自交不亲和系的亲和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其中以1 500 μmol·L - 1槲皮素溶液处理效果最佳, 在022E1系中其亲和指数由原来的0.03增至4.35, 完全转化为了自交亲和系。采集开花前1 d的花蕾切取柱头进行SRK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槲皮素处理后可显著抑制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柱头中SRK活性, 从而阻止了自交不亲和性的信号传导, 达到了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
植物春化记忆与FLC染色质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化记忆在植物发育开花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拟南芥春化细胞的记忆来源于FLC染色质结构的改变。组蛋白H3在Lys-4的三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作用与FLC的激活表达有关。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和组蛋白H3在Lys-9和Lys-27上的三甲基化参与FLC的抑制作用。本文对此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6.
以甘蓝型油菜-萝卜d染色体附加系为母本,甘蓝为父本对其进行种间有性杂交,通过子房培养克服杂交障碍,获得F1杂交后代.对F1植株进行形态学、细胞学、RAPD及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F1植株为具有萝卜d染色体的真杂种.  相似文献   
67.
应用RAPD标记鉴定结球甘蓝品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DNA水平的RAPD标记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球甘蓝是我国大面积栽培的蔬菜种类,品种繁多,至今未见有利用该标记进行大规模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研究.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当前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栽培的部分结球甘蓝品种进行鉴定,旨在为这些品种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68.
结球甘蓝SS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以结球甘蓝自交系15R(南宝)和14S(北黑大平头)为试材,建立了甘蓝SSR-PCR反应体系,并从 PCR反应组成、扩增程序等环节对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即10.00 μL反应体系组成为:1× Buffer(含20.00 mmol·L-1 MgCl2)、50.00 μmol·L-1 dNTPs、0.40 U Taq DNA聚合酶、0.40 μmol·L-1 SSR引物、1.00 μL DNA(60.00 ng·μL-1),加ddH2O至终体积10.00 μL;对基本扩增程序作了改进,适 宜的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5 min后进行20个迫降循环,94 ℃变性45 s,60 ℃退火45 s,72 ℃延伸 1 min,每个循环降低0.5 ℃;再进行15个循环,94 ℃变性45 s,55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72 ℃延伸10 min,16 ℃保存。对PCR产物的电泳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  相似文献   
69.
以两个抽薹性不同的春甘蓝材料2006042和春丰为试材,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甘蓝花芽分化发育的过程,并对不同阶段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易抽薹材料2006042花芽分化进程明显早于耐抽薹品种春丰,早8 d左右;2006042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显示在抽薹期出现了3条表达明显增强的特异蛋白,分子表达量分别为48.4、18.8、14.5 kD,同时84.0 kD条带消失,17.4 kD条带减弱,说明这几种蛋白质与抽薹密切相关;易抽薹材料2006042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蔗糖含量始终比耐抽薹材料春丰高。  相似文献   
70.
S-位点受体激酶(SRK)和S-位点半胱氨酸富集蛋白(SCR)是自交不亲和反应中雌、雄性决定因子,两者是受体与配体关系,相互作用具有单倍型特异性。为建立适于SRK与SCR单倍型特异性识别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技术体系,本研究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高代自交系E、F为材料,首先,采用亲和指数法测定两种材料的亲和性,结果表明,E、F为强自交不亲和系,两者间异交亲和;其次,从E、F材料gDNA中扩增eSRKE、eSRKF、SCRE和SCRF基因编码序列,同源比对表明,E为S28单倍型、F为S7单倍型;再次,利用酵母双杂交Gold系统检测eSRKE、eSRKF和SCRE、SCRF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eSRKE与SCRE、eSRKF与SCRF之间作用,eSRKE与SCRF、eSRKF与SCRE之间不能作用,这与利用亲和指数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研究结果建立了为进一步探索SCR与SRK的识别与作用机理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