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6篇
  19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PEG浸种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年份常温贮藏的潍县萝卜陈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年限潍县萝卜种子活力的变化以及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处理对陈种子活力及其幼苗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潍县萝卜种子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室温贮藏2年对种子活力影响不大;潍县萝卜陈种子经PEG处理后,提高了种子活力及其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幼苗抗逆性得到增强;不同贮藏年限的潍县萝卜种子最佳PEG处理浓度存在较大差异,室温贮藏3年的种子采用300 mg/L处理为佳,而贮藏4年的种子即使经过PEG处理,因发芽率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萝卜良种标准,不能作为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92.
以番茄品种世佳101(高感根结线虫)和精选红桃(中抗根结线虫)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苗期人工接种技术,研究了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不同抗性番茄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导致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ΦPSⅡ)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先上升后下降,并且不同抗性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世佳101的叶绿素含量、Fv/Fm和ΦPSⅡ的下降幅度均大于精选红桃。在侵染10d时,两品种的NPQ出现显著差异,精选红桃NPQ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世佳101。显然,线虫侵染对精选红桃叶片的影响低于世佳101。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和NPQ可以作为无损检测番茄品种根结线虫抗性的生理参考指标,其中NPQ更适合。  相似文献   
93.
以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3个品种优异(Merit)、新哥来德(NuGlade)和肯塔基(K.B.G)及紫羊茅(Festuca rubra)的2个品种宝瑞(Boreal)和梦神(rubra)为研究对象,在人工遮阴控制下,对其成坪期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用黑色遮光网分别设置遮阴度22%、45%、66%、83%处理,以不遮阴的全光照为对照。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度提高,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叶绿素a/b值先降低后增加,但都低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宝瑞和其他4个品种分别在遮阴度45%和22%时达到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各品种显著(P0.05)低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宝瑞差异不显著,其他品种有显著(P0.05)变化;含水量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4.
以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和不同恢复年限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实验室分析,探究了高寒地区退化天然草地与人工恢复草地的植被群落繁殖构件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上,天然草地退化和人工草地建植会对植物繁殖构件的数量和生物量产生影响。随着天然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营养枝数量和生物量则明显下降,而繁殖枝的数量和生物量明显升高(P<0.05);随着人工草地恢复年限的增加,营养枝的数量和生物量逐渐增加,而繁殖枝的数量和生物量则逐渐降低(P<0.05);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人工草地繁殖构件的变化逐渐接近未退化天然草地。在功能群水平上,植物繁殖构件数量亦随草地退化程度和人工恢复年限而变化。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的营养枝数量和生物量均呈现显著增加(P<0.05),而繁殖枝数量和生物量则显著下降,禾本科的繁殖构件数量远远大于莎草科和杂类草;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三大功能群的营养枝枝数和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而繁殖枝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本研究实证了草地退化和人工恢复改变植物群落繁殖分配对策的科学假设,为高寒草地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5.
土壤重金属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而高效、低耗、安全的生物修复技术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利用植物-微生物共生体增强生物修复效应的应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90%以上的陆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研究发现,AM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当前,利用AM真菌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已经引起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围绕AM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作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物理性防御体系的形成、对植物生理代谢的调控、生化拮抗物质的产生、基因表达的调控等角度探究AM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利用AM真菌开展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为提升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质量,本文针对植物造景在景园之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彩叶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使用原则,进而制定出合理的园林造景技术,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丰富性与全面性,为之后的植物造景技术提升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7.
建立腐竹中碱性橙Ⅱ、碱性嫩黄O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试样用乙酸铵混合溶液提取,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氮气吹干后用溶解待测。采用LC-MS/MS测定,色谱柱为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选择离子检测(MRM),基质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方法可用于腐竹中碱性橙Ⅱ、碱性嫩黄O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8.
中国主要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技术特征量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对中国5个主要农业区的28种典型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区域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总体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保护度"(Cd),具有"少裸露"、"少动土"、"高保蓄"和"高效益"特点,但是"少污染"特征总体表现较差;各区域模式的技术特征表现不一,但基本上都与区域实际需求相吻合;东北平原保护性耕作主要表现为高保蓄和少动土,但是化肥农药使用增加;黄土高原主要表现为少裸露,但经济效益却低于传统耕作;农牧交错带主要表现为少裸露和高效益;长江流域主要表现为高效益和高劳动力消耗;华北平原地区的部分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保蓄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减少土壤扰动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表现不明显。根据评价结果,中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要继续突出不同区域特点,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进一步通过共性关键技术与配套技术的有效组合,形成区域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9.
为解决农业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障碍,主要运用法学理论辅之以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指出2013年3月1日实施的《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存在诸多问题:地方政府经济干预权不明确,干预不适当;互助合作保险和农业保险中介组织没有具体法律规范;缺乏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议对《条例》中没有规定的,如经济干预权的规范、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职责、互助合作保险及保险中介组织、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等在今后制定的《农业保险实施细则》中进行规定。具体指出:进一步规范政府经济干预权,引入政府干预经济契约化手段;以培育社会中间层主体为中心构建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以建立财政、税收优惠制度为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0.
为进一步推进玉米的减肥增效,以内蒙古西辽河平原主推玉米品种伟科702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0,210,300,390 kg/hm~24个施氮水平下,研究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性,以期为该品种确定适宜的施氮水平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吐丝期之前,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吐丝期之后干物质积累量施氮300 kg/hm~2较施氮390 kg/hm~2更大,干物质积累的最大速率也出现在300 kg/hm~2施氮水平。从完熟期物质积累的构成来看,茎和苞叶以施氮390 kg/hm~2处理最大,而穗轴和籽粒则以施氮300 kg/hm~2最大。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同化物转运量、转运速率和对籽粒贡献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不同器官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茎、穗转运贡献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300 kg/hm~2处理最高;叶转运贡献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以390kg/hm~2处理最高。籽粒产量、经济系数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以300 kg/hm~2施氮水平最大。在试验地区,300 kg/hm~2施氮水平为春玉米伟科702高产栽培适宜的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