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1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1篇 | |
综合类 | 53篇 |
农作物 | 6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和剖析世界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普遍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途径.现就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发展规律、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和阐述.
1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农业工业化,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装备设施来改造传统农业;要实现农业市场化,使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市场化经营;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实行农业的企业化管理;要实现农业多元化,发挥多种功能,发展多种产业;要实现劳动知识化,使农业劳动者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有现代经营理念;要实现服务社会化,开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要实现农业发展可持续化,使农业的发展同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同生态环境相和谐. 相似文献
75.
76.
盛蕾期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盛蕾期防治杂草的草甘膦适宜施药质量浓度,以抗草甘膦棉花KC07-58和非抗棉花o2c07-68为材料,在盛蕾期对全株喷施不同质量浓度(1、2、4、8、10 g/L)的草甘膦。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草甘膦15d后,1、2g/L质量浓度下,抗性材料均恢复正常,而非抗材料均出现多头,质量浓度再增加对两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0g/L质量浓度下,非抗材料死亡率100%,抗性材料死亡率显著高于1、2、4、8g/L处理。各处理间,抗性材料总成铃数差异不显著,吐絮率差异亦不显著(除1g/L与8g/L之间差异极显著外)。抗草甘膦棉花材料KC07-58盛蕾期喷施草甘膦的安全浓度≤4g/L。 相似文献
77.
78.
全球性气候变化和本地耕作制度的改变给害虫发生带来极大影响,导致一些害虫种群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监测作物上害虫的发生动态对探索其演变规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近10年玉米上两种重要害虫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河南漯河的成虫种群动态,同时调查了玉米田间两种害虫幼虫的发生数量。结果表明,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漯河地区常年发生3代,其中第2代蛾数量最高,分别占全年虫量的63.3%和79.3%,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桃蛀螟的年度发生量特别是第2代蛾的发生量呈增加趋势,2016—2021年第2代蛾发生量显著高于玉米螟。桃蛀螟幼虫发生量明显增加,2019—2021年发生量高于玉米螟。综上所述,近10年漯河地区玉米田桃蛀螟发生呈增加趋势,一些年份发生量已经超过玉米螟。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漯河地区地老虎类成虫的种群动态,2006年-2021年,在河南省漯河利用虫情测报灯对其成虫种群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16年诱集的地老虎类害虫共计4种44 899头,主要包括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üfnagel)、大地老虎A.tokionis Butler、黄地老虎A.segetum(Denis et Schiffermüller)和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混合种群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小地老虎在河南漯河1年可见4代成虫,以第1代诱虫量最大;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1代)和7月上旬至8月上旬(2代);近16年间小地老虎在各年均为优势种,但其虫量和诱虫的比例在近几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黄地老虎年度诱虫量在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大地老虎成虫盛发期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八字地老虎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全年无明显的诱虫高峰;而且这两个种类的诱虫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80.
为明确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漯河市两个重病田块对14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鉴定,并对不同抗性级别小麦的株高、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测到存麦16号、才智141和众麦7号等免疫品种(系)12个,占鉴定材料的8.2%;检测到郑麦366、周麦26、郑麦119等高抗品种(系)37个(25.3%);中抗、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分别有28个(19.2%)、42个(28.8%)和27个(18.5%)。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对小麦株高、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高抗组、中抗组、中感组和感病组平均株成穗数较免疫组减少了4.01%、24.55%、33.41%和38.34%;以免疫组为基准,得到各组株高校正偏离率分别为 -0.71%、-6.16%、-8.82%和-11.72%;穗粒数校正偏离率分别为-0.66%、-13.61%、-23.33%和 -26.40%;千粒重校正偏离率分别为-3.00%、-4.79%、-7.73%和-8.8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