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42篇
  17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为验证逐日平台追踪太阳的准确性及其消除太阳高度对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影响的效果,从而解决被动光源作物生长信息监测仪器因太阳高度角变化导致反射率测量误差波动大、有效采样窗口期短等问题,在课题组前期被动光源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和逐日平台研制的基础上,通过逐日准确性试验、标准反射率以及作物冠层反射率检测对比试验,对逐日平台搭载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检验与评估。结果显示,逐日平台水平方向追踪太阳的平均偏离角度为0.592°,竖直方向追踪太阳的平均偏离角度为0.470°;当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直接测量10%、20%、40%、60%标准反射率灰度板和作物冠层反射率时,在8:00-17:00时间段内因受太阳高度角影响,传感器测量的反射率波动幅度达60.00%以上,仅中午前后(11:00-13:00)测量的反射率较为准确;当使用逐日平台搭载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测量相同对象时,8:00-17:00时间段内测得反射率均较为准确,反射率波动幅度在2.53%以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逐日平台能显著提升被动光源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延长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日工作时间1倍以上。  相似文献   
412.
投资项目净现值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现行农业机械化投资项目经济分析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投资项目基准收益率的取值问题,最后,结合实例给出了风险型和不确定型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分析法。  相似文献   
413.
大豆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克隆与实验克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大豆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96012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含有1个编码350个氨基酸的完整的开放读码框,5′非翻译区具有2个同框终止密码子,3′端具有2个加尾信号和polyA尾巴。启动子区除含有通用核心元件外,还含有许多与光反应有关的作用元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含有1个信号肽和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的特征基序,该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物种之间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电子表达分析和RT-PCR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量与组织中叶绿体含量具有很高的关联,但强光逆境对该基因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414.
以30份贵州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方式,对大豆的10个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间作复合系统中各小区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30份大豆的产量损失率差异显著;在间作条件下,参试材料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倒伏率等都存在一定的变异,变...  相似文献   
415.
为探究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新品种(简称“科甬1号”)和普通海捕野生三疣梭子蟹子1代(简称“普通蟹”)在生长速率、形态特征和对溶藻弧菌耐受性上的差异,通过对相同生长条件下 “科甬1号”和普通蟹的30、60、90、120和150日龄5个时间点进行体质量和形态指标测量,并在60、90、120和150日龄4个时间点,用浓度为1.14×107 cfu/mL溶藻弧菌按10 μL/g(体质量)剂量进行体腔注射攻毒并统计死亡率。对数据进行ANOVA检验表明,在全部5个测量时间点,“科甬1号”体质量均极显著大于普通蟹体质量;“科甬1号”和普通蟹各形态特征差异均不显著;在60和90日龄2个攻毒时间点,“科甬1号”溶藻弧菌耐受性均极显著强于普通蟹,在120和150日龄2个攻毒时间点,“科甬1号”溶藻弧菌耐受性均显著强于普通蟹。LSD检验分析表明,在60~150日龄期间“科甬1号”对溶藻弧菌的耐受性较稳定,不随生长时间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也表明相同浓度溶藻弧菌对相同品种60~150日龄的三疣梭子蟹根据体质量按10 μL/g剂量进行体腔注射攻毒具有相对稳定的致死率。  相似文献   
416.
通过开展30天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幼鲍工厂化养殖实验,进一步分析山东省威海金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3种鲍配合饲料A、B、C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鲍配合饲料A、B、C在水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工厂化养殖对饵料稳定性要求;饲料A、饲料B与对照组饲料C相比,能够明显的促进幼鲍鲍壳生长,平均壳长日增长分别为145.28μm、138.14μm、130.72μm。  相似文献   
417.
调查了浙江省三门县健跳港蛎江滩牡蛎礁中牡蛎的种类、资源量和幼体补充量,并分析了牡蛎的遗传多样性及资源量和幼体补充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蛎江滩牡蛎礁中分布有6种牡蛎,即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熊本牡蛎(C.sikamea)、福建牡蛎(C.angulata)、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猫爪牡蛎(Talonostrea talonata)和长牡蛎(C.gigas)。在牡蛎群落组成中,熊本牡蛎、香港牡蛎和近江牡蛎的占比分别为92.92%、5.00%和2.08%,其他3种牡蛎仅在定性调查中发现。夏初和秋季牡蛎平均密度分别为(97±40)个·m-2和(1 770±467)个·m-2;随着潮间带高程的降低,熊本牡蛎密度逐渐降低,而近江牡蛎和香港牡蛎的密度逐步升高。牡蛎幼体附着与补充开始于6月初、结束于10月初左右,补充量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熊本牡蛎在整个礁区均有较高的补充量,近江牡蛎和香港牡蛎则在中、低礁区补充量较高。结果表明,蛎江滩牡蛎礁中的牡蛎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未来需进一步研究泥沙淤...  相似文献   
418.
为开发三疣梭子蟹低盐耐受性相关甲基化标记,采用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methylation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MS-HRM)进行了三疣梭子蟹低盐耐受性相关甲基化位点的筛选和应用。结果显示,从三疣梭子蟹转录组数据库中共开发了8个甲基化标记,其中6个标记与低盐度耐受性显著相关,在低盐度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去甲基化或甲基化,这些标记分别位于V-ATP酶(V-type proton ATPase)、CLC型氯离子通道、琥珀酸脱氢酶、NAD(P)转氢酶(NAD(P)、磷酸乙醇酸性磷酸酶、NADH还原酶基因,为三疣梭子蟹耐低盐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候选工具。研究表明,“宁象1号”耐低盐能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且选育群体中位点Pt-M1、Pt-M2的去甲基化率达到100%,可能有利于低盐条件下保持体内Na+和Cl-的平衡。  相似文献   
419.
为明确缩行匀株(row space reduction and plant space expansion,RRPE)对冬小麦分蘖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于2019-2021年小麦种植季,以‘马兰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行距和3个播期,研究RRPE处理对小麦冬前分蘖数和生物量的影响,及分蘖节内源激素和蔗糖对RRPE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RRPE处理能促进小麦冬前分蘖数(tillers number,TN)和生物量,平均增加14.5%和20.9%,并增加≥3叶的分蘖数;RRPE处理降低了3叶期至越冬期小麦分蘖节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赤霉素(gibberellin,GA)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l,BR)含量,分别平均降低19.4%、17.5%、11.4%和13.6%;RRPE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eatin nucleoside,ZR)、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和蔗糖(saccharose,SA)含量,平均提高13.1%、54.4%和15.2%。RRPE处理还降低了I...  相似文献   
420.
为了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春季限水灌溉条件的响应,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济麦22、石农086、邯6172和鲁麦14计4个小麦品种处理,研究了限水灌溉(春季拔节期灌溉1水)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济麦22和石农086在灌浆期间光合性能较高,灌浆后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性能下降缓慢;邯6172在灌浆前期和中期旗叶光合速率和SPAD值较高,后期降低较快,LAI灌浆后期较中期降低51.7%。生育期间济麦22和石农086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和花后积累干物质对子粒贡献率均较高,其中济麦22收获指数高达0.64;邯6172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但转移量较低,花后积累干物质量多且对子粒的贡献率最高;最终,济麦22产量最高,其次是石农086和邯6172,鲁麦14产量最低。在生产实践中,限水灌溉条件下宜选择生育后期光合性能衰老缓慢、花后积累干物质量多、收获指数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