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9篇
  18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辽糯10是我国丰产稳产性好、生态适应性突出、品质契合酿酒需求的酿造高粱品种之一,其聚合高产、高淀粉、高抗等特点,在我国东北区、西北区、华北区、南方区等大部分地区应用广泛。文中归纳了辽糯10的品种特征及适应区域、种子播前处理、田间配置方式、肥料施用技术、灌溉、病虫草害防控、收获晾晒等关键栽培技术环节,旨在进一步挖掘辽糯10生产潜力,促进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42.
以肉桂精油和肉桂醛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法,研究二者对4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和1种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阳离子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方法,对比二者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对5种供试菌种抑制效果表现出不同敏感性,均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最佳;综合MIC和MBC结果可知二者对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具有差异性,其中肉桂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绿脓杆菌抑制效果明显优于肉桂精油。肉桂精油抗氧化活性优于肉桂醛,16 g/L肉桂精油的ABTS+·清除率为94.1%,是肉桂醛的3倍,FRAP值为1 502μmol/L,是肉桂醛的5.8倍。肉桂精油和肉桂醛均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肉桂精油对酪氨酸酶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4.02 g/L,而肉桂醛对酪氨酸酶的IC50小于1....  相似文献   
243.
不同除草剂处理下高粱出苗及光合物质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莠去津、金都尔、2,4 D丁酯和乙草胺4种除草剂单剂及复配剂对辽杂10号高梁出苗、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处理,莠去津、金都尔、2,4 D丁酯和乙草胺用量分别在 6 750、1 050、900和750 mL/hm以下时,对高粱出苗影响较小且除草效果较好;5叶期莠去津、乙草胺和2,4 D 丁酯复配组合为X15(3 750 mL/hm +600 mL/hm+750 mL/hm),莠去津、2,4 D丁酯和金都尔复配组合为X20(4 500 mL/hm+975 mL/hm+675 mL/hm),可保证较高的出苗率和相对较低的伤苗率,且在除草种类和数量上较单一除草剂具有优势。苗后处理,在杂草可控的前提下,建议5叶期以后进行喷施。本试验表明,幼苗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为乙草胺>(莠去津+ 2,4 D丁酯+乙草胺)>(莠去津+2,4 D丁酯+金都尔)>金都尔>2,4 D丁酯>莠去津。净光合速率下降是导致高梁较高伤苗率的重要原因,不同药剂处理后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趋势与幼苗对除草剂敏感程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244.
高粱产业亟需利用矮化基因实现轻简栽培。株高适当降低,增强抗倒性已成为高粱育种的重要方向。目前已确定了Dw1、Dw2、Dw3和Dw4 4个非连锁独立位点矮化基因,其中Dw1、Dw2和Dw3基因已成功克隆,但其在我国高粱骨干系中的分布情况尚不明确。试验利用PCR结合一代测序技术,检测了40份高粱骨干种质资源Dw1、Dw2和Dw3的基因型。发现了纯合dw1/dw1基因型材料34个;纯合dw2/dw2材料2个;纯合dw3/dw3基因型材料27个;“三矮”基因型材料dw1/dw1;dw2/dw2;dw3/dw3一份(编号30052);初步明确了Dw1、Dw2和Dw3基因在骨干系中的分布情况。表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0个品系中,dw1可能对高粱株高降低的贡献较大;dw2作用不明显;Dw3/Dw3纯合型株高略高。试验鉴定评价了高粱骨干系中的株高基因,为矮化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三矮”基因型材料30052可用于进一步Dw4基因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245.
246.
为选育高粱理想株型突破性新品种,对以恢复系7037和矮四为亲本构建的F2分离群体的7个株型相关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F2群体中7个株型性状的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相关关系复杂,群体中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比率为52.4%。通过主成分分析均确定了4个公共因子,其中株高因子为株型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据综合评价得分,在82份材料中筛选出8个株型优异的后代品系。根据聚类分析将82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中的35份材料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该研究为高粱的理想株型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株型突破性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47.
硫酸化多糖是贝类中重要的营养功效成分。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海洋贝类动物硫酸化多糖微量快速提取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并应用于9种贝类;测定硫酸化多糖的基本化学组成、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并基于此初步判定其所含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 GAGs)种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实现多糖的快速分离纯化,纯化后9种贝类的多糖均为单一组分,分子量为24~55 kDa。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9种贝类中的硫酸化多糖具有类糖胺聚糖特性:蛾螺科和壳菜蛤科多糖样品呈现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的特征,分别以水泡蛾螺和翡翠贻贝为代表;海湾扇贝多糖样品呈现肝素(heparin, HP)的特征。本研究为食用贝类硫酸化多糖的结构解析提供了微量快速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