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6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苹果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高源  刘凤之  曹玉芬  王昆 《果树学报》2007,24(2):129-134
应用SSR技术对59份苹果属材料进行基因组的多态性分析,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12对SSR引物扩增出1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14.7个等位基因。位点杂合度为0.4039~0.7412,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156。用3对引物(CH02a04、CH02g04和CH01f03b)即可区分全部供试材料。NTSYS软件进行相似系数计算,UPGMA法聚类分析将59份苹果属材料分为3大类群,即栽培品种、地方品种和新疆的野生苹果、野生种或其变种。栽培品种中具有相同亲本起源的品种被紧密地聚到了一起,相似系数较高;地方品种与新疆的野生苹果的聚类相互交错,呈现出新疆的野生苹果作为东亚基因中心的起源种与中国各地方品种在起源演化上的相关性;各野生种及其变种类型均聚到了一起,与传统的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2.
梨自交不亲和新基因S12-RNase的分离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bility,简称SI)是植物生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Hiscock et al.,1996;Andrew et al.,1996).  相似文献   
63.
中国梨品种自交不亲和新基因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田间杂交试验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了中国梨自交不亲和基因和品种的S基因型.从中国白梨和沙梨品种中分离鉴定了15个梨自交不亲和新基因;分析了新S基因的序列特征;确定了中国白梨中至少存在17个S等位基因,中国沙梨中至少存在10个S等位基因;鉴别了34个梨品种的S基因型.这些新S基因的发现和品种S基因型的确定为中国梨品种的优化配置、丰产栽培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为了解中国豆梨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的保护野生豆梨资源。通过实地调查取样,测定叶片和果实的形态指标,得到分布于6个省(自治区)的57份豆梨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野生豆梨资源表型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豆梨野生资源在中国主要分布于(21.03~31.16)°N,(107.28~119.38)°E,海拔32~710m的范围内,主要有5个集中分布区,分别为广西的河池市、巴马县和桂林市,广东的梧桐山和江西的赣州市。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5.511%,可以较好的解释所有变量所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其中纬度、年平均气温、最湿月份降水量和最冷月最低温度对豆梨的分布影响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相关程度不同,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等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呈现出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而叶片长度和叶柄长度与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基于9个地理气候因子的聚类分析发现,在欧式距离为2.5时,参试的野生豆梨材料可以划分为2大类,7个亚类,表明豆梨野生资源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中国原生境豆梨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表型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密切,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城市化进程,豆梨野生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豆梨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65.
豆梨为我国南方常用的砧木资源之一,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干旱、水涝和腐烂病的能力,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及涩肠止痢的功效。因此为了解中国南方豆梨资源的分布现状,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采用资料调查、现场调查、访问调查、路线调查等方法,于2017年9月3日-16日, 9月23日-10月1日和10月30日-11月16日,前往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江西6省的豆梨原生境采集豆梨资源78份,保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下属国家梨种质资源圃中,并建立豆梨种质资源信息库,采用数量统计方法,研究不同经度、纬度、海拔、气象要素和立地条件等对豆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豆梨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云南、贵州、山西、安徽、河南、江苏、陕西、甘肃和山东等,共16个省,地理分布范围在北纬21.86°~36.18°和东经98.66°~120.64°之间,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8~2294m之间,不同的立地条件对豆梨的分布数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为评价广西梨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对54份广西梨地方品种的叶绿体DNA高变区域accD-psaI进行测序。经比对后序列长度为683-936 bp不等,检测出单倍型数量为6个,1个简约性信息位点,5个单一突变位点,5个插入/缺失InDels片段,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10,核苷酸多样性Pi为0.64×10-3。单倍型H1、H2和H3为常见单倍型,其中H1在广西各地分布最为广泛。Median-joining Network图显示,单倍型H4和H5为原始单倍型,单倍型H2,H3,H8为较进化单倍型。2个原始单倍型均在横县地区的梨地方品种中检测到,同时横县地区的单倍型类型最多,推测横县地区为广西梨起源与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67.
1997年世界苹果总产量5316.5万t,其中,亚洲2328万t,占总产的44%,居第1位;欧洲1063万t,占总产的20%,居第2位;北美洲561万t,占总产的11%;南半球产量为425万t,占8%。1997年世界苹果生产具有以下特点。1亚洲苹果产...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中国南方豆梨资源的分布现状,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采用资料调查、现场调查、访问调查、路线调查等方法,对豆梨资源的原生境进行调查,采集豆梨资源78份,通过ArcGis软件生成分布区域图,根据分布区域图说明我国目前豆梨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现状。采用数量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地区豆梨的生长状况及不同立地条件对豆梨分布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豆梨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区)。不同地区的豆梨株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差异较大,其中深圳、湖南和湖北等省(市)的豆梨株高相对较高;不同立地条件对豆梨的分布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豆梨主要分布于丘陵,常见于野外的山上。  相似文献   
69.
70.
我国南方优势产区梨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南方梨优势产区主栽33个品种88份样品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南方梨果集中成熟期为7月下旬,占45.57%;砧木选择以豆梨为主,占52.56%;果皮分为绿皮和褐皮两大类,早美酥、初夏绿、5-18等品种果锈极少、果点小;果形指数0.78 ~1.04,平均值0.90;平均单果重128.0~660.0 g,平均值264.5 g,湖北宣恩椒园镇黄坪村的秋黄单果重最大.果肉硬度1.72 ~ 5.09 kg/cm2,平均值2.80 kg/cm2;每百克果肉石细胞含量0.055~0.965 g,平均值0.259 g,湖北砂梨圃德胜香石细胞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46%~13.61%,平均值11.54%,国家果树资源武昌砂梨圃丰水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范围为5.86%~10.06%,平均值7.6%,湖北宣恩县椒园黄坪村秋黄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09%~0.27%,平均值0.14%,湖北应城市松林岗林果基地金水2号含量最高;糖酸比变化范围为26.7 ~100.6,平均值为58.14,湖北宣恩县椒园黄坪村的秋黄糖酸比最高,风味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