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倒伏严重制约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肉桂醇脱氢酶基因(TaCAD1)是小麦木质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小麦体内木质素含量越高,茎秆强度越高,抗倒伏能力随之增强。为了探明小麦肉桂醇脱氢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对TaCAD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aCAD1基因cDNA序列全长1311bp,包含1个长度为1083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60个氨基酸。TaCAD1蛋白等电点(pⅠ)为5.74,分子量为38625.45 Da,其不稳定系数为23.91,属于稳定蛋白质。推导的TaCAD1蛋白为疏水性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可能位于细胞质内,该蛋白的二级结构元件主要为无规卷曲。TaCAD1蛋白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与节节麦、大麦、高羊茅、黑麦草、短花药野生稻CAD蛋白的一致性达94.8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TaCAD1在小麦抗倒伏过程中的作用及小麦抗倒伏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44.
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产量气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预测预报主要气候因素(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河南省漯河市1987—2017年小麦产量和生育期内的月平均气温(℃)、降雨量(mm)、日照时数(h·d~(-1))等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滑动平均模拟法对小麦气象产量进行计算,建立气象产量模型。结果表明,1987—2017年,小麦生育期内各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最高值均出现在5月;其中平均气温尤其是3—5月份即冬小麦返青后至成熟期间的平均气温对小麦产量的促进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日照时数在小麦苗期(10月份),降雨量在小麦返青期(3月份)对小麦产量的负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根据气温、降雨量和光照等气象要素指标,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其结果亦表现为平均气温影响较大,且为正向作用,其次是降雨量和日照时数,二者均为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漯麦 47 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漯麦 6010 为母本、远缘材料一粒葡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21 年通过湖北省审定,2023 年通过国家审定。为进一步了解漯麦 47 的生产特性,以 2018-2020 年 2 年度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与区域试验同步)、2019-2022 年 3 年度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共 6 组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漯麦 47 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漯麦 47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应性广,抗倒伏能力强,品质达中筋小麦标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拔节期持续低温胁迫对小麦各项生理指标及其单株产量的影响,以新审定品种漯麦906和漯麦47、对照周麦18、新品系漯麦6098等7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在持续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测定各品种(系)单穗产量。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低温胁迫1 d后各供试品种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也均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低温胁迫4 d后各供试品种不孕小穗数显著升高,产量显著下降,但对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影响相对较小;经隶属函数分析,漯麦6098、漯麦47、周麦18和漯麦906属于抗寒性强的品种(系),漯麦36和漯麦C101抗寒性中等,漯麦956抗寒性弱,这与本试验各供试材料的产量表现基本一致。研究发现,与抗寒性弱的品种(系)相比,抗寒性强的品种(系)在低温胁迫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较低的相对膜透性和很好的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