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35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基于GIS的陕西省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叠加综合,辩识出陕西省水土流失潜在敏感性和现实敏感性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了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图。从潜在敏感性看,微—轻度敏感性分布面积较大,占全省总面积的75.77%,中度敏感性分布面积占20.41%,高度—极敏感性分布面积为3.82%。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十分明显,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水土流失现实敏感性与潜在敏感性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微—轻度敏感性分布面积占61.65%,中度敏感性面积明显增大,占34.15%,高度—极敏感性面积也增加,占4.2%。对比潜在敏感性和现实敏感性,在其它自然影响因子不易控制的情况下,植被作为侵蚀动力的重要抑制因子,保护植被,提高覆盖度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西安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也是一种用来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的一条新途径。对西安市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与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1年西安地区的生态足迹为1.04hm2/人,当地的生态承载力为0.13hm2/人,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7.94倍。而西安市的生态足迹为1.28hm2/人,为西安市域生态足迹的9.75倍。西安市的生态足迹略高于中国人均生态足迹(1.20hm2/人),但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相比较,西安市的生态足迹比较低,这与经济越发达则生态足迹越大相一致。这说明西安市的经济仍不太发达,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应积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3.
运用康卫氏皿扩散法分别测定了白莲蓉和红莲蓉馅料的水分活度,结果表明:用硝酸镁、溴化钠、氯化钴、氯化锶、硝酸钠和氯化钠6种盐的饱和溶液构成的六元体系,实验数据标准偏差较小,精密度较高。莲蓉馅料在25℃,经过24h的水分交换平衡,测定出白莲蓉和红莲蓉馅料的水分活度分别为0.645和0.635。  相似文献   
54.
基于EOF的陕西省降水变化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陕西省23 a来96个气象站点的数据进行EOF分解,分别计算出年降水场的特征向量分布和时间系数序列。结果表明,应用EOF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降水场的时空分布特征,且对陕西省而言前3个特征向量揭示了3种典型的分布场,其累计贡献率达81.10%。陕西省降水的空间分布有3种典型的模式,即全局型、南北型和东西型。总体上3种场的特征向量分布值表现为南大北小,且高值中心都出现在陕西省的最南端,这说明南部虽然多雨,但年际变化量较大,北方少雨,但年际变化量较小。对特征向量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分析发现,陕西省的降水场主要表现为6种类型。从23 a来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它与贡献率所反映的降水场的典型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5.
小型人工沙棘林对砒砂岩沟道土壤有机质与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内蒙古砒砂岩典型地区的准格尔旗东一支沟开展了小型人工沙棘植物林水保生态效应野外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与研究了沙棘植物对沟道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揭示了沙棘植物对砒砂岩沟道土壤改良及对沟道土壤水分的调控效应,可为沙棘植物治理砒砂岩地区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型人工沙棘林的土壤剖面(0~100cm)有...  相似文献   
56.
近50a来榆林市主要代表站河川基流量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0a来榆林市主要代表站河川基流量进行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Hurst指数分析发现,线性倾向率均为负值,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的统计量U均为负值,Hurst指数具有正持续性.三种结果都表明过去50a来榆林市主要代表站河川基流量呈总体下降态势,并在未来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
基于生态环境需水的延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充分认识和计算延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度模型,得出了延河流域目前水资源开发度为39.1%,而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为20.8%,开发利用状态基本在警戒域值范围之内,但由于黄土高原的水环境特征,其前景不允许盲目乐观。针对延河流域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特征及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其上、中、下游河段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
二十一世纪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资源贫乏是制约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也是生态环境退化的根由。本文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提出一些管理方面的措施。为了改变水资源利用中的结构不合理、用水效率低的现象 ,降低农业用水量和节水就变得愈来愈紧迫。只有采取跨流域调水 ,努力提高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适度开发地下水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59.
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影响下退耕还林给陕西省人地关系带来新问题。认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保证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经济持续增长 ,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0.
以黄瓜种子采前不发芽自交系Q12和采前极易发芽自交系P60为亲本,构建P_1、P_2、F_1、B_(1:2)、B_(2:2)、F_(2:3)群体,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黄瓜种子采前发芽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瓜种子采前发芽性状的遗传符合D-1遗传模型,即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在B_(1:2)、B_(2:2)、F_(2:3)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76.38%、45.59%、87.54%,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3.12%、41.18%、3.36%,表明主基因对黄瓜种子采前发芽性状的遗传起到重要作用。环境方差所占比例较小,说明黄瓜种子采前发芽性状主要受遗传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