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王帅  钱关泽  曹兴 《北方园艺》2010,(6):175-176
对国槐下胚轴进行离体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 1.5 mg/L+NAA0.15 mg/L,分化率和增殖系数分别是50%、5.3,在附加0.6 mg/L IBA的1/2MS培养基中,不定芽生根率最高,为60%,移栽成活率90%。  相似文献   
42.
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变化特征及温湿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管理模式下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差异以及与土壤温湿度间的关系,可以为评价绿洲棉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的源/汇贡献提供参考依据。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天山北坡中段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进行动态测定,分析了土壤CO2通量的日、月变化特征及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9年5-10月土壤CO2通量日变化和月变化过程均为单峰型。滴灌地、漫灌地、弃耕地的土壤CO2通量(晴天)日均值分别为3.45、3.37、1.63 μmol/(m2?s);峰值出现在15:00-20:00,谷值出现在4:00-6:00,6、7月土壤CO2通量高于其他月份;土壤CO2通量与温度呈不同程度的指数正相关性,气温、5 cm地温较好地解释土壤CO2通量的变异量。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随着深度的变化表现不一;降水、灌溉等湿润事件对土壤CO2通量具有促进作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可以解释67.4%的棉田、79.6%弃耕地土壤CO2通量受温度和湿度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43.
ABT1号生根粉对聊红槐硬枝扦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河沙作扦插基质,用ABT1号生根粉处理插穗,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分别在温室和大田环境下进行聊红槐硬枝扦插试验,80 d后的调查结果表明,聊红槐硬枝扦插生根的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ABT1号浓度对根系效果指数的影响大于环境因素,ABT1号以低浓度(50~200 mg.L-1)为宜。在温室环境下,插穗愈伤组织的出现期和不定根的形成期比大田环境早约5 d,插穗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均高于大田环境。温室环境与50 mg.L-1ABT1号的组合为最佳处理,其生根率为82%,平均根数为4.97根,平均根长14.12 cm,根系效果指数为1.40,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6%、76.9%、93.2%和24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4.
转录辅激活因子MBF1a参与了植物对病原真菌的防御反应。利用电子克隆结合RT-PCR技术从百合中分离了LlMBF1a基因,其开放阅读框长429 bp,编码142个氨基酸。LlMBF1a分子量为15.53 ku,理论等电点为10.12,为稳定的水溶性非分泌蛋白,含有典型的MBF1结构域和α螺旋-转角-α螺旋模序。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LlMBF1a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LlMBF1a在根、茎、鳞茎、叶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受灰葡萄孢菌侵染诱导表达且在相对抗病品种中持续高水平表达,表明LlMBF1a可能参与了百合对灰霉病的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45.
生物炭对百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系列的"粉冠军"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生物炭对百合"粉冠军"花蕾期生理特性的影响,其中CK(生物炭0g·盆~(-1),草炭土200g·盆~(-1))、C10(生物炭10g·盆~(-1),草炭土190g·盆~(-1))、C20(生物炭20g·盆~(-1),草炭土180g·盆~(-1))、C30(生物炭30g·盆~(-1),草炭土170g·盆~(-1))、C40(生物炭40g·盆~(-1),草炭土160g·盆~(-1))。结果表明:在蕾期和花期,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根系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蕾期CAT活性C20处理与C30处理差异不显著,花期POD活性C20处理与C30处理差异不显著,蕾期POD活性C30处理达到最高,其余各指标C20处理含量最高;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20处理含量最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蕾期与花期叶片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CAT、POD、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蕾期POD活性C40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花期POD活性C40处理显著低于CK,花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30处理达到最高,其余各项指标均在C20处理达到最高;叶片类胡萝卜素与MDA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蕾期MDA含量C20处理与C30处理差异不显著,花期各指标C20处理含量最低。在花期,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百合花的CAT、POD、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也呈现出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20处理与C30处理差异不显著,SOD活性在C30处理达到最高,其余各指标均以C20处理含量最高;MDA含量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20处理最低。综上,C20处理的百合长势最好、代谢最高、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46.
康宁木霉SMF2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康宁木霉SMF2分生孢子制剂进行了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 000 g/667m^2康宁木霉SMF2分生孢子制剂防治大白菜软腐病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82.08%,明显高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农用链霉素的防治效果69.81%,差异极显著,康宁木霉SMF2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的持效期比农用链霉素长。  相似文献   
47.
ABT1号处理对聊红槐硬枝扦插繁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聊红槐硬枝扦插繁殖试验。[方法]在大田环境下,聊红槐硬枝扦插试验的扦插基质为细河沙,药剂为ABT1号生根粉,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结果表明:聊红槐硬枝扦插生根的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ABT1号的最佳浓度为100 mg/L,其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79%、1.2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8%和346%(P<0.01)。[结论]试验结果对聊红槐的快繁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8.
以七叶树新鲜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七叶树RAPD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Taq酶、Mg2+、dNTP、引物、模板DNA浓度、变性时间、循环次数等,建立了适合七叶树RAPD反应的PCR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dNTP 0.25 mmol/L,Mg2+2.5 mmol/L,Taq酶1.0U,引物0.8μmol/L,DNA模板5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40个循环(94℃变性30 s,33℃退火40 s,72℃延伸60 s),最后72℃延伸10min,4℃保存。  相似文献   
49.
在恒温条件下(25℃),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双氧水、硝酸钾,对经过不同层积天数的绒毛白蜡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试验,浸种时间均为48h.结果表明,层积后的种子,经适宜浓度的药剂浸泡后,发芽率显著提高,恒温条件下,对绒毛白蜡种子进行催芽的最高处理组合为层积50d,赤霉素浓度300mg/L,平均发芽率达93%;最经济的处理组合为层积50d,双氧水浓度0.05%,平均发芽率为89%,与对照相比,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50.
赤霉素对三种白蜡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大叶白蜡、绒毛白蜡和水曲柳的种子进行药剂催芽试验,浸种时间均为48 h,分别以经过层积处理60 d的种子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后,在20℃~30℃的变温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大叶白蜡和绒毛白蜡种子的发芽率。催芽大叶白蜡的最佳处理组合为200 mg/L,平均发芽率为71%,催芽绒毛白蜡最佳处理组合为300 mg/L(20℃~30℃),平均发芽率为73%,发芽率均接近各自的对照,催芽效果十分显著。水曲柳具有相对深的休眠特性,单纯赤霉素处理不能有效打破水曲柳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