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影响苹果园壁蜂营巢率的主要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壁蜂是果树上常用的授粉蜂,为更好地利用壁蜂授粉,我们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授粉壁蜂营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长的环境营巢率高,最适巢管内径为7.0 mm左右,芦苇管比塑料管和纸管的营巢率高,蜂茧是否用水处理对出蜂率和营巢率没有影响。讨论了当前苹果园内果农利用壁蜂授粉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2.
苹果树腐烂病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方法对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的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灭菌苹果枝条和30%ABA培养基能够快速、大量获得苹果树腐烂病病菌分生孢子,持续光照和25℃培养也是病菌产孢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3.
我国苹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苹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4.
河北省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2007-2009年对河北省唐山、保定、邢台、石家庄、沧州、衡水、秦皇岛、张家口、廊坊、承德共10个地市200余个苹果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重点考察和现场访谈,调查内容包括品种名称、树龄结构以及各种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苹果以‘富士’品种为主,占调查果园面积的58%,其次为‘元帅’;从树龄结构上看,树龄超过15年的果园占69%,说明河北省苹果园老化现象比较严重。苹果上常发生的病虫害有枝干轮纹病、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锈病、苹果黄蚜、山楂叶螨、金纹细蛾、苹果绵蚜、桑天牛、枣尺蠖和黑蚱蝉共12种。其中枝干轮纹病、腐烂病和山楂叶螨是全省苹果产区发生普遍且较严重的病虫害。唐山市枝干轮纹病病株率高达92%,张家口市腐烂病病株率为72.67%,苹果黄蚜、锈病、褐斑病和金纹细蛾在不同地区发生程度不同。苹果绵蚜在河北省已普遍发生。品种以及地形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也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本文根据对河北省苹果病虫害发生状况的调查结果,提出了通过加强栽培管理、病虫害预测预报、选用抗性品种与砧木以及化学防治为手段的病虫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5.
为了探求中草药植物内生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对峙试验、活体防效测定、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条件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从中药白鲜皮中获得的一株内生细菌TS-5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此内生细菌对灰霉菌有较强且稳定的抑制作用,在培养皿对峙试验中,抑菌带达10 mm,在活体上对病害的抑制率为33.72%;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确定此菌株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最佳培养时间为48 h,通气量越大菌株的生长情况越好。  相似文献   
116.
王晔  胡同乐  曹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02-15004
[目的]探明生长季苹果枝干轮纹病菌分生孢子的释放条件,了解分生孢子的释放动态。[方法]在2008和2009年2个生长季对苹果枝干轮纹病菌分生孢子的释放进行系统调查,结合病原菌大量释放前后的气象数据采集,对造成轮纹病菌大量释放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会出现多个大量释放高峰。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当降雨持续进行4h后,苹果轮纹病病菌的分生孢子就开始大量释放,4~12h释放的分生孢子数量达到高峰且趋于稳定,24h后释放的分生孢子数目明显减少,在36h后明显减少并趋于消失,至72h完全消失。[结论]引发苹果轮纹病病菌分生孢子大量释放的主导因素是降雨,而其中降雨的持续时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结合本研究室的系统研究,对黑附球菌(Epicoccum purpur as cens Ehveub ex Schlecht=E.nigrumLink)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防病作用、生防作用机制以及生防制剂的制备、保存和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8.
自流式注射法中苹果树体吸收量回归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苹果树体的有效吸收期并建立初始流速v0与有效吸收期内树体吸收量的回归方程,以纯水为注射液,研究了输液流速与树体吸收量的关系,通过统计软件分析相邻观测时间与对应流速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初始流速v0与树体有效吸收期内吸收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树体的有效吸收期为注射开始后0~48 h;相邻观测时间与对应的流速间存在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关系和幂函数曲线关系,同时注射期间温度对流速具有一定影响,温度上升时流速上升,温度下降则流速亦下降;v0与48 h内树体的吸收量呈显著回归关系。建立回归方程时,若不区分9:00 am开始注射时的初始流速v0与注射开始后3 h (12:00 am)时流速v3的比值(流速比,v0/v3)关系,且v0在0~1 mL/min时,采用一元回归方程时的差异率显著高于幂函数方程,而当v0在2~4 mL/min时,采用幂函数方程的差异率显著高于一元回归方程;若区分流速比,且流速比为0.6~1,v0为1~4 mL/min时,采用一元函数方程估测的差异率显著低于幂函数方程,流速比为1~1.6,v0为0~4 mL/min时,一元函数与幂函数方程估测的差异率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区分流速比的情况下,两类方程的差异率均在20%~30%之间。因此,当v 0在0~1 mL/min之间时,建议采用幂函数方程;当v0为1~2 mL/min时,采用一元函数或幂函数方程均可;当v0在2~4 mL/min之间时,建议采用一元函数方程。区分流速比时,两类方程的差异率均小于15%。因此,当流速比为0.6~1,v0在0~1 mL/min之间时,采用一元函数或幂函数方程均可,当v0为1~4 mL/min时,建议采用一元函数方程;当流速比为1~1.6, v0在0~4 mL/min之间时,采用一元函数或幂函数方程均可。  相似文献   
119.
大黄酚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子叶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大黄酚(chrysophanol)对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保护和治疗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黄酚能有效降低黄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其保护和治疗作用的EC50分别为0.23μg/mL和25.88μg/mL,对照药剂50%硫磺悬浮剂保护作用的EC50为59.75μg/mL,10%苯咪甲环唑可湿性水分散粒剂治疗作用的EC50为13.55μg/mL。在此基础上,利用2.4μg/mL大黄酚溶液处理黄瓜子叶24h后接种白粉病菌,在不同时段对病组织进行透明染色观察白粉病菌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大黄酚可有效降低黄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和萌发芽管个数,并能抑制菌丝的生长以及降低新生分生孢子的个数。接菌后24h,清水对照萌发率为66.6%,而大黄酚处理后的孢子不萌发;接菌后48h,对照菌丝的平均长度为414.7μm,大黄酚处理的菌丝平均长度为40.1μm;接菌后144h,对照的新生分生孢子串最多为8个孢子,大部分为6-7个,而大黄酚处理后的新生分生孢子串孢子个数最多为2个,大部分为1个。接菌7d后对照的病情指数为72.2,大黄酚处理组的病情指数仅为2.1,其保护作用防治效果达到97.1%,远高于50%硫磺悬浮剂65.4%的防效。  相似文献   
120.
河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从河北省的保定、石家庄、邢台小麦主产区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共分离得到62个菌株,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特性以及在小麦、高粱、水稻、玉米、燕麦等禾本科作物上的致病性,初步认定测定的所有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var.tritici)。进一步采用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在所有菌株中扩增出870bp的条带,该片段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特异性片段,证实所测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