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3篇
  17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氧弹燃烧-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蔬菜中的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测定蔬菜中氟含量的新方法。蔬菜经氧弹燃烧处理后在一定浓度的高氯酸和柠檬酸钠的介质中利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其微量氟。菠菜、卷心菜、油菜、生菜、香麦、白菜中氟的测定结果表明,氟离子浓度为1.0×10-2~1.0×10-6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3%~1.91%(n=6),不同添加水平中回收率均在96.4%~105.7%之间。  相似文献   
62.
微山县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山县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规律和动态变化情况,基于地统计学和GIS对2009农田土壤耕层有机碳进行空间变异分析,并进行克吕格插值分析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然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研究了两不同时间断面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山县耕层土壤有机碳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距离为4500 m。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土壤有机碳分布呈明显的块状,有机碳含量中部较高,南部和北部较低。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到2009年近30年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有明显的增加,由5.345 g/kg上升到8.558 g/kg,增幅60.11%。不同土壤类型下,增幅不同,其中棕壤增幅最大,为187.03%,增幅最小的为砂姜黑土,为41.6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增幅最小,为56.84%,旱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增幅最大,为87.75%。本研究为该区耕地质量的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为进一步探索花色素苷及其合成过程中某些生化物质含量的关系,将新几内亚凤仙花瓣发育分为8个阶段,通过测定各阶段花瓣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脱镁叶绿素的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来探讨上述因素对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瓣发育过程中,花色素苷含量在花蕾即将开放时达到最高值;花色素苷合成的关键时期在花瓣发育的前4个阶段;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花色素苷的累积均有一定相关性;花未开放之前,随着花色素苷含量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在花瓣发育前期表现出较高活性,其峰值均先于花色素苷的峰值出现;脱镁叶绿素的降解有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64.
裂解温度及高锰酸钾活化对棉花秸秆生物炭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渍棉花秸秆在不同裂解温度下制备棉花生物炭,研究了高锰酸钾浓度及裂解温度对棉花生物炭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条件下获得的棉花生物炭的产率位于22.22%~47.17%之间,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不同生物炭灰分含量(9.99%~28.83%)、pH(9.7~12.1)及比表面积(2.34~167.58 m2·g-1)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逐渐升高。棉花生物炭中元素以C和O元素为主。高锰酸钾处理会显著提高棉花生物炭pH及比表面积,并使炭表面官能团种类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65.
品种、密度、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云南省审红单系列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受品种、密度、氮素水平、施肥时期及比例的影响,差异显著。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高密度处理较低密度处理拥有更大的增产潜力,本试验以红单4号玉米品种,密度5.76万株/hm2,硝铵用量800kg/hm2,种肥、拔节肥、攻穗肥比例为1:2.50:1.50的处理交互效应的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6.
为筛选适用于制备干旱地区生物菌肥的解钾菌,以钾长石粉作为唯一钾源,研究5株解钾菌(LG1、LG8、WG33、WG36和WG40)的解钾能力,将5株解钾菌的发酵液接种到玉米幼苗,模拟干旱,研究其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株菌株都具有一定的解钾能力,大小顺序为WG33LG1WG40WG36LG8,WG33的解钾能力最强,经过发酵培养后其上清液中可溶性钾含量达到7.73mg/L。接种5株解钾菌后,进行干旱处理,玉米幼苗株高增幅均大于对照,丙二醛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说明5种解钾菌均可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7.
从鲁麦14号的育成论小麦种质资源改良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麦14号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黄淮冬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之一,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文以鲁麦14号的成功选育为例,论述了种质资源遗传信息的捕捉、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及创新策略在品种改良中的重要性,并对小麦遗传育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8.
为揭示中国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水平及变化特征,基于超效率 SBM 模型对 30 个省份 2000—2021 年粮食生态效率进行估算,通过非参数核密度分析揭示其演进特征,进而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粮食生态效率水平来看,2000—2021年中国粮食生态效率由0.662上升至0.787,年平均增长0.827%。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生态效率的变动趋势与全国层面相近,主销区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时空格局演变来看,中国粮食生态效率长期存在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两极分化现象,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向较高水平一侧集聚,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粮食主产区高于粮食非主产区的特征;在各影响因素中,人均GDP、粮食经营规模的影响显著为正,化肥施用强度、农业机械强度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显著为负。研究表明,中国粮食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仍较低且区域差距较大,多数省份未达到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9.
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与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核桃颗粒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和内源激素IAA(吲哚乙酸)、ABA(脱落酸)、GA3(赤霉素)、ZR(玉米素核苷)、Z(玉米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种仁中Z含量较上,青皮中其它激素水平均高于种仁。随着颗粒的成熟,IAA、GA3、Z、ZR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而青皮中ABA含量则逐渐增加。果实成熟后青皮中GA3和种仁中Z含量明显增长,颗粒乙烯释放量明显增高,而采后果实  相似文献   
70.
为了提高无人投饵船在含障碍物河蟹养殖池塘自主巡航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该研究提出基于改进A*算法与人工势场法相融合(fusion of improved A* an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FIA*-APF)的蟹塘投饵船动态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引入动态加权因子优化A*算法评价函数;其次加入转折惩罚函数并删除冗余点,接着利用B样条曲线对全局路径进行平滑处理;最后将改进A*算法得到的全局路径作为改进人工势场法中的引力路径,生成投饵船自主巡航高效路径。根据养殖池塘创建静态和动态2种仿真环境,分别对传统人工势场法(traditional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TAPF)、基于A*和人工势场法的融合算法(the A* an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TA*-APF)和FIA*-APF算法的性能进行20次测试。仿真试验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FIA*-APF算法的平均规划时间是TAPF算法的17.23%,是TA*-APF算法的51.96%,平均指令节点数量比TAPF算法减少50.64%,比TA*-APF算法减少65.03%,平均路径长度比TA*-APF算法减少2.82%。蟹塘试验结果表明:FIA*-APF算法的规划时间为TAPF算法的38.16%,为TA*-APF的62.42%,路径长度比TAPF算法减少29.13%,比TA*-APF减少10.15%;另外,TAPF和TA*-APF算法规划路径上大于60°的转角分别是FIA*-APF算法的3.28和2.62倍,大于100°的转角分别是FIA*-APF算法的3.73和1.67倍,该研究算法规划的路径更高效平滑。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投饵船自主导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