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1篇
  34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孕酮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15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基因全部9个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和多赛特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只有引物P9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对于P9扩增片段,在小尾寒羊、湖羊和多赛特中均检测到AA、AG和GG型,...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长兴、杭州、上虞等地茄子收获期田间病害调查结果显示,茄子采收期主要病害有灰霉病、菌核病、绵疫病和炭疽病等,其中以灰霉病和菌核病最为严重.据对商品茄子进行不同温度下塑料框、普通包装袋、PE保鲜袋3种包装方式贮藏试验结果表明,茄果贮运过程中主要有灰霉病、菌核病、绵疫病、细菌性腐烂等病害发生,影响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温度, 0~2 ℃时茄果易发生冻害, 5~7 ℃正常茄果贮藏9d 3种包装方式都不发病;14~35 ℃病害发病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加重,在7~20 ℃条件下适宜用PE保鲜袋包装贮运;20 ℃以上3d以上贮运则不适合用塑料框,否则易失水黄化.综合试验结果茄子最佳贮运温度以5~10 ℃为宜,包装方式采用PE保鲜袋为最佳.病果及有伤口茄子的存在将大大增加贮运期病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孕酮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济宁青山羊产羔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山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15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基因全部9个外显子在济宁青山羊、波尔山羊、辽宁绒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山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只有引物P1、P8与P9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对于P1扩增片段,济宁青山羊中检测到AA、AB和BB型,其余山羊中均检测到AA和AB型;测序表明BB与AA型相比有一处突变(31G→A),并导致丙氨酸变为苏氨酸;BB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B基因型多0.52只(P<0.05),比AA基因型多0.98只(P<0.001),AB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A基因型多0.46只(P<0.05)。对于P8扩增片段,济宁青山羊中只检测到CC型,波尔山羊中检测到CC和CD型,其余山羊中检测到CC、CD和DD型;测序表明DD型和CC型相比有一处突变(2810C→G),未导致氨基酸改变。对于P9扩增片段,济宁青山羊和波尔山羊中检测到FF和FG型,其余山羊中检测到FF、FG和GG型;测序表明GG型和FF型相比有一处碱基突变(60128T→A),未导致氨基酸改变;FF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FG基因型多0.32只(P>0.05)。【结论】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PGR基因可能是控制济宁青山羊多羔性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94.
设计15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Toll样受体10(Toll-like receptor 10,TLR10)基因在210头荷斯坦母牛中的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荷斯坦母牛乳房炎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TLR10基因在检测的荷斯坦母牛中都不存在多态性,该基因区域可能不存在影响乳房炎抗性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在温州瑞安的温郁金基地中发生了一种严重的枯萎病害--温郁金枯萎病。该病害引起温郁金叶片枯黄,植株大量枯死,块茎腐烂,造成约20%~50% 的产量损失,严重的致使温郁金整株死亡。经研究发现,该病害是由茄科劳尔氏菌侵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96.
浙江省设施栽培蔬菜的根际病害、秋末至春季的高湿型病害、夏秋季高温型病害、生理性病害等病害将日益严重,一些间歇性病害将成为常发性的病害。近年来,浙江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大棚等设施栽培蔬菜面积的突增,蔬菜新品种及新种类的不断引入,使蔬菜种植格局不断更新,引起菜田生态环境急剧变化,新的病虫害滋生蔓延,灾害性病虫害常常暴发成灾,发病状况与程度愈来愈深,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相似文献   
97.
对2015—2017年浙江省苍南地区设施栽培大棚内番茄病害进行的调查表明,在苍南地区的冬春季番茄上共发现15种病害,其中真菌病害8种,分别为猝倒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菌核病、枯萎病、灰霉病和灰斑病;细菌病害1种,为青枯病;病毒病害1种,为番茄花叶病毒病;生理性病害5种,分别为萼片黄化病、筋腐病、缺镁症、肥害和冻害。  相似文献   
98.
为了确定浙江新昌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病害特征描述,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致病性的试验和rDNA ITS序列的测定比较,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针对该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浙江省新昌县的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15种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微乳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EC50<1 mg·L-1);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颗粒剂和10%己唑醇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次之(1 mg·L-150<10 mg·L-1);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EC50>10 mg·L-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99.
茶叶中稀土氧化物总量现状及其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当前我国茶叶中稀土氧化物总量(∑REOs)的现状及其溶出特性,分析了2007~2010年全国各地1245只茶叶中∑REOs的现状,并对不同含量及不同加工方式的茶叶进行溶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茶叶中∑REOs中值约为2mg/kg,含量范围介于未检出至13.80mg/kg之间;90%以上的茶叶∑REOs小于5mg/kg,∑REOs残留量小于2mg/kg的茶叶比例为45%~65%;乌龙茶∑REOs残留量小于2mg/kg的茶叶比例低于50%,其他茶类如绿茶、花茶等,其∑REOs残留量小于2mg/kg的茶叶比例均在70%以上。当茶叶磨碎后其稀土浸出率均显著高于原样。茶叶加工过程中对芽叶的挤压程度可能是影响稀土浸出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各类茶的稀土浸出率为:针形茶<扁形茶<卷曲形茶<粉茶。茶汤中∑REOs以第1次冲泡最高,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而递减。3次冲泡的总浸出率以乌龙茶粉最高,约为60%;其次是乌龙整茶,约为50%;针形绿茶的稀土浸出率最低,仅为5%。即使对总浸出率最高的乌龙茶粉而言,当乌龙茶粉干物质中的∑REOs达到6mg/kg,茶汤中的∑REOs也仍低于饮用水的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0.
不同茶园土壤中外源铅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外源铅进入不同茶园土壤后其形态的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及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外源铅在不同茶园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母质茶园土壤中铅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无外源铅污染的情况下,临安凝灰岩与金华红壤母质茶园土壤以残渣态占主导地位.嵊州玄武岩和梅家坞鞍山母质茶园土壤则以铁锰态铅占主导地位,4种土壤的交换态含量均较低,均在总量的10%以内.当受外源铅污染后,4种茶园土壤中各形态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转变为以铁锰态为主,碳酸盐态及可交换态含量在总量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但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差异较大.在小于500mg·kg-1土的外源铅污染下,交换态以嵊州玄武岩、临安凝灰岩增幅最大,金华红壤最小;但外源铅达到2 500mg·kg-1土时,金华红壤中的交换态铅急剧增加.低浓度外源铅对金华红壤、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中的茶树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但对嵊州玄武岩和临安凝灰岩茶园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刺激作用并不明显.高浓度的外源铅则对4种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碳酸盐态与交换态对茶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新梢中的铅而言,金华红壤茶园土壤以有机态铅对其贡献最大,其余3种母质茶园士壤均以碳酸盐态贡献最大;对老叶与茎杆中的铅而言,嵊州玄武岩母质茶园土壤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余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对须根中的铅而言,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他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