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根据银中杨扦插生根困难的特性,在西北地区通过插穗对比扦插试验初步探索了育苗方法。药剂处理方法中采取质量分数为1.0×10-4的10号、1号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8 h后,插穗的成活率最高;催根方式中,地热丝催根后成活率最高;插穗选择最优的部位为中段;最佳长度为20 cm。  相似文献   
122.
1病症幼苗和成株期均能发生。植株染病典型症状是病株稍矮缩,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 ̄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也有时一个主茎或一个分枝萎蔫,其它茎叶生长正常,植株基部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薯块染病后,芽眼呈灰褐色水浸状,并有脓液,  相似文献   
123.
 以白沙枇杷品种‘白玉’为试材,分析了白色单层、黄色单层、黄色双层和外灰内黑双层等4种纸袋套袋对果实品质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改善果实表面的光泽度。白色单层纸袋处理增加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而其他3种纸袋处理都导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上升。套袋还降低了果实的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其中以外灰内黑双层纸袋下降最大。套袋后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与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白玉’枇杷宜用透光性好的白色单层纸袋。  相似文献   
124.
地膜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沙荣艳  徐红霞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103-103,106
总结了地膜大蒜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备足蒜种、选好土壤和茬口、施底肥、整地作畦、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地膜大蒜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迎霜是由白肉枇杷品种宁海白与黄肉枇杷品种夹脚杂交选育出的早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橙黄色,易剥皮,平均单果质量34.8 g;果肉黄白色,质地细嫩,风味浓,化渣性好,汁多,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4%,可滴定酸含量0.23%,可食率75.7%。盛花期12月上中旬,花期较宁海白花期晚20~30 d,平均坐果数每穗8.5果。浙江杭州地区露地成熟期5月中下旬,较宁海白早5~7 d。抗冻、抗裂果等抗逆性好。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盛果期平均每666.7 m2产量668.3 kg。适于浙江等北亚热带枇杷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126.
淳安县是浙江省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蓄积量最多的县。该县自2008年起,针对结构单一的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持续开展林相改造和珍贵化改培,先后实施了千岛湖林相改造工程、千岛湖森林彩化工程、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纯松林面积有所下降,有效提升了森林质量。本文基于相关实践,系统地介绍了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珍贵化改培技术,包括改培模式选择、林地准备、树种选择、补植造林、抚育管理、目标树培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大范围推广松林改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黄萎病,是茄子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茄子黄萎病呈加重发生的趋势,尤其是保护地栽培,茄子发病迅速且病情严重,严重影响了茄子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针对茄子黄萎病的发生特点应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在分析了广德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培育竞争主体,促进产业化经营、推进无公害进程,实现标准化生产、科技兴茶、利用支衣政策、加大投入、推进茶产业发展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9.
以山地和海涂栽培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大分’为试材,研究不同中间砧高接对‘大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枳壳’和‘枸关橙’作基砧及用‘大叶尾张’、‘宫川’、‘宫内伊予柑’与‘清家’脐橙作中间砧嫁接‘大分’,表现较好亲和性;用‘尾张’及‘宫川’温州蜜柑类作中间砧,综合性状较好,在果实形状、果皮厚度、糖度、固酸比、着色度等指标表现突出,而用‘宫内伊予柑’作中间砧,糖、酸度都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0.
以杂柑类品种‘天草’为试验材料,研究大田栽培下及不同体积盆栽限根条件下柑橘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光强下大盆栽培柑橘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与大田栽培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小盆栽培显著降低了柑橘植株的Pn,Gs及Tr,但Ci无明显变化。大盆栽培会引起植株对高浓度CO2的利用能力降低,但小盆栽培植株对不同浓度CO2的利用能力都显著低于大田栽培。从叶绿素荧光参数来看,大盆栽培除了导致天线色素转换效率(Fv'/Fm')下降以外,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无显著影响;而小盆栽培导致Fv'/Fm',ΦPSⅡ,ETR显著下降,NPQ显著上升。能量分配分析的结果与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