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7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苹果链格孢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度与保湿时间对苹果链格孢菌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低于10℃,病原菌潜育期需72h;但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6.5~8h.叶面保漫时间愈长,愈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叶面最少保湿时间为6h.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8~32℃,保湿时间24~48h.不同菌株接种试验表明:各菌株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兰1、天2、平3菌株致病性较强,而武4菌株致病性较弱.品种感病性差异显著.印度、红星最易感病,祝、乔纳金抗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2.
近年在甘肃省天水、陇南苹果产区发现苹果果实黑点病。苹果黑点病在我国为首次发现。 90年代以来 ,我们对其进行了研究。分离出两种病原菌 ,主要是苹果柱盘孢霉 ,属半知菌亚门 ,黑盘孢目 ,黑盘孢科 ,线状孢亚科 ,柱盘孢属。其次为苹果茎点菌 ,属半知菌亚门 ,球壳孢目 ,球壳孢科 ,茎点菌属。苹果黑点病主要危害苹果果实 ,在果实表面散生很多大小、形态不一的病斑。发病初期皮孔褐变 ,周围果皮深绿色 ,后病斑向外扩展 ,有些中央变为褐色 ,有些病斑仍保持绿色 ,其上散生出针头状的小黑点。后期多数病斑周围出现红色晕圈 ,形成直径为1~ 6mm ,…  相似文献   
173.
通过测定菌落生长速率,研究了福星、世高、福美双、万兴及福星与世高的复配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0%福星EC50值最小,为0.0781μg/mL;其次是10%世高粉剂和万兴乳油,其EC50值分别为0.1932、0.199 1μg/mL;福美双EC50值最大,达1.564 5μg/mL.40%福星乳油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将福星与世高按1∶19、1∶24、1∶32、1∶49、1∶99的比例配制的5种复配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其中以1∶24比例配制的复配剂共毒系数最大,为618.297 2,其增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4.
为了解冰川微生物的生理生长特征及其在极端寒冷环境条件下的冷适应特性,从慕士塔格冰芯分离菌株中选取了5个代表菌株,分别对这些菌株的生长温度和酸度范围进行了观测,并利用微生物冷诱导蛋白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了1对冷诱导基因csp的特异引物,并对其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慕士塔格冰芯中存在3种类型的微生物,其中嗜冷菌为Muzt-D8,其生长温度范围为0~23℃,最适生长温度为15℃;耐冷菌为Muzt-D7,Muzt-G32和Muzt-F01,其生长温度范围为0~40℃,最适生长温度为23℃;宽温菌为Muzt-D84,其生长温度范围为0~45℃,最适生长温度为30℃.研究还表明,Muzt-D84菌株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而Muzt-G3菌株则适宜在中性环境中生长;且从Muzt-D84菌株中成功地克隆出了cspA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75.
为了明确甘肃榆中县温室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种类及根际定殖情况,采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种类,并室内测定和显微观察其在根际定殖效果。结果表明,甘肃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不同虫态形态、大小和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均具有典型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形态特征。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发现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南方根结线虫台湾株系(KU517167)聚为一类,其相似性为99.75%;根结线虫多序列特异位点鉴定发现其与南方根结线虫孟加拉国株系(MN196556)和南方根结线虫印度株系(MN728697)聚为一类,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6.91%。经致病性测定发现,待接种根结线虫2龄幼虫30 d后其能够侵染黄瓜根系并形成大量根结,经染色发现黄瓜幼苗根系组织内寄生大量线形蠕虫、雌虫和卵囊,且镜检观察发现其形态与田间采集后分离的线虫形态一致。综上可知,引起甘肃省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176.
为了明确长枝木霉T6菌株(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m)对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促生效果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水琼脂培养法、浸泡法和灌根法进行种子处理,并测定了长枝木霉T6菌株及其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滤液处理后小油菜种子活性、根系发育及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水琼脂培养法,接种长枝木霉T6菌株后小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幼苗鲜重和干重相对增长率分别为2.51%、20.55%、70.79%、21.98%、32.00%和30.00%,幼苗根系总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总根体积和根尖数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8.49%、58.79%、18.18%、100.00%和77.88%;采用种子浸泡法,浓度为1.0×107 cfu·mL-1长枝木霉T6菌株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小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幼苗鲜重和干重,其相对增长率分别为2.06%、19.60%、82.21%、43.36%、31.58%和40.00%,根系总...  相似文献   
177.
生物防治不仅作为植物寄生线虫病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而且其具有降低化学农药施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木霉菌作为一种生防潜力巨大的线虫病防治真菌,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植物寄生线虫病的防治。本文主要从木霉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病的直接和间接生防机制的视角,综述了木霉对线虫的重寄生作用、毒杀作用以及木霉对植物的诱导抗性、促生作用等多种协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机制,展望了今后需要继续扩大对杀线木霉资源种类的调查和挖掘、木霉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作用机理以及从分子水平上加深对木霉防治线虫病机制的研究,旨在为科学利用木霉菌防治植物线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8.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侵染引起的广谱性植物病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随着生防技术的日益提高,生物防治成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综述了目前菌核病的防治现状,重点围绕菌核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对不同拮抗真菌、细菌、真菌病毒、植物源杀菌剂和有机土壤改良剂在菌核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和防治效果进行系统阐述;讨论了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对生防微生物和天然植物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菌核病的安全、高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9.
深绿木霉T2菌株对百合疫霉拮抗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对峙培养、抗生物质测定、对扣培养、圆盘滤膜法、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深绿木霉对百合疫霉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深绿木霉T2菌株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与重寄生作用;并发现其有抗生物质和溶菌酶类产生,对峙培养60 h时,深绿木霉生长速率是百合疫霉的3.68倍,能够与其竞争营养,抑制了百合疫霉的生长与扩展,深绿木霉寄生在百合疫霉菌丝上生长,导致百合疫霉菌丝降解;其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百合疫霉的生长,48 h时难挥发性和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百合疫霉的抑菌率分别为85.07%和79.10%;深绿木霉T2菌株的发酵液有较高的β 1,3 葡聚糖酶活性,并在第5天达到峰值,为18.54U;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百合疫霉菌丝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0.
研究了木霉T6生物菌肥对室内盆栽苹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浓度木霉T6生物菌肥,苹果砧木幼苗株高、鲜重、地径、根长和叶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3%木霉T6生物菌肥处理对苹果砧木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处理次之,0.5%处理最低。3%木霉T6生物菌肥处理苹果砧木幼苗株高、鲜重、地径、根长和叶片数的增长率分别为59.45%、120.75%、46.84%、83.27%和162.66%;叶片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75.63%、303.32%、121.34%、175.23%;根系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343.97%、302.97%、123.86%、194.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