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1篇
  9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首先指出了2005年农业生产中必须面对的两个比较突出的气候、经济问题,进而分析了农业生产中实施危机管理的必要性,最后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提升危机管理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92.
针对山区、丘岭区有地形高差水源可资利用,在发展温室大棚经济作物时,灌溉可优先选用迷宫式滴灌带,采用自压滴灌灌水技术,该技术具有安装简易、造价低,不需能源、高效节水等优点,是一项易于为群众接受,较为理想的滴灌形式。对该滴灌技术的设计方法及步骤作了总结,可以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罗平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现已成为罗平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虽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诸多不利于生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传统习惯、生产方式或措施,导致姜瘟病发生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增加,这些制约因素也日趋显现。为了使罗平小黄姜生产走向优质标准化生产,创建和打造过硬品牌,由罗平县农业局和云南省农科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94.
为了给青稞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迪庆主栽品种短白青稞为材料,选取影响青稞产量的基本苗、施氮量和施磷量为决策变量,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84.33×104~104.31×104苗/hm2,纯氮用量在183.38~204.5kg/hm2,P2O5的施用量在25.64~27.69kg/hm2,产量可高于2780kg/hm2,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5.
霍山石斛种子试管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霍山石斛种子在试管培养基上培育成苗的试验,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对霍山石斛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因而种子萌发时不需添加激素。宜用Knudson加香蕉培养基,缺少香蕉时,可用1/2ER、1/2MS培养基。用自然光代替日光灯,用豆淀粉、糖、自来水或河水加营养元素配制培养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1/2以上。  相似文献   
96.
霍山石斛种子试管苗的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山石斛种子试管苗可为野生石斛改家种提供大量的种苗。但试管苗出瓶后能否栽培成活,是组织培养法育苗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在研究霍山石斛种子萌发和试管苗培养的基础上,于1983—1984年研究试管苗移栽时的苗龄、移栽时间和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7.
迪庆青稞蚜虫发生种类是禾谷溢管蚜[Sitobion graminis (Takahashi)]和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 (Walker)],优势种是禾谷溢管蚜,可周年繁殖。田间混合种群有翅蚜发生高峰在5月下旬,蚜量高峰在6月中旬。青稞黄矮病潜伏期为20~25天,发病高峰在6月中下旬。蚜虫种群数量与黄矮病发生程度成正相关。采用“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重点控制青稞拔节期前蚜虫种群数量及切断病毒传播循环链的方法,控制了青稞黄矮病成灾的局面,青稞黄矮病的发病率控制到3%以下。产量增幅达到25%~60%,取得了显著的控病及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烟蚜及其天敌烟蚜茧蜂对不同植物的趋性选择,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烟蚜和烟蚜茧蜂对花椒、茴香、薄荷、茼蒿的趋性选择行为。结果表明,烟蚜对花椒挥发物表现出极显著的趋性,对薄荷挥发物和茴香挥发物的选择行为不显著,对茼蒿挥发物表现出极显著的驱避性;而烟蚜茧蜂对茴香挥发物有显著的趋性,对薄荷挥发物有极显著的趋性,对茼蒿挥发物的趋性选择行为不显著,对花椒挥发物有极显著的驱避性。  相似文献   
99.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脱落酸(ABA)对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生长素(IAA)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处理能够加速自由态IAA的降解,提高IAA-Asp含量,同时可以显著促进IAA降解相关基因AcGH3.1的表达。从猕猴桃基因组数据库中分离鉴定到5个ABA响应结合因子基因(AcAREB1~AcAREB5),荧光定量PCR显示,5个基因在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均能不同程度响应ABA。酵母单杂交结果显示,AcAREB1能够直接结合到AcGH3.1的启动子上。亚细胞定位显示AcAREB1定位在细胞核上。酵母自激活试验表明AcAREB1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在猕猴桃果实成熟过程中,AcAREB1可以响应ABA,调控AcGH3.1的表达,从而促进IAA的降解,最终使得果实开始软化成熟。  相似文献   
100.
为探明干旱胁迫下小麦内源游离多胺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作用,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选用高产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进行不同水分条件的盆栽试验。自分蘖末期至成熟期设置正常供水(WW)、土壤轻度干旱(MD)和土壤重度干旱(SD) 3种处理,观察不同土壤水分对籽粒中游离多胺和籽粒灌浆的影响。两个品种的结果一致表明,与WW相比,MD处理对叶片水势及光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显著增加弱势粒灌浆速率(12.5%)和粒重(11.8%),对强势粒灌浆无显著影响;SD处理则严重抑制叶片光合作用,显著降低叶片水势,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分别下降10.1%和9.5%,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分别下降14.5%和11.7%。MD处理显著提高了灌浆期弱势粒中游离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及其与腐胺(Put)的比值,而SD处理的结果则相反。籽粒灌浆速率、粒重与籽粒中Spd和Spm含量及Spd/Put和Spm/Put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ut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喷施Spd和Spm,显著增加3个处理弱势粒及SD处理强势粒的灌浆速率(11.2%~25.9%)和粒重(9.9%~17.7%),但对WW和MD处理的强势粒无显著影响;喷施Spd和Spm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后,3个处理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0.5%~28.8%和16.9%~28.5%。表明小麦籽粒中多胺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因土壤干旱程度而异,通过轻度土壤干旱处理增加籽粒中Spd和Spm含量以及Spd/Put和Spm/Put值,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