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7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33篇
  57篇
综合类   355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钙磷比固定的条件下,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0±5)日龄健康短毛黑公水貂117只,随机分成9组,每组1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采用3×3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饲粮钙磷比固定为2,设3个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 100、4 100、6 100 IU/kg,3个钙水平,分别为2.3%、2.7%、3.1%,共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饲粮的钙与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3%与2 100 IU/kg(Ⅰ组)、2.3%与4 100 IU/kg(Ⅱ组)、2.3%与6 100 IU/kg(Ⅲ组)、2.7%与2 100 IU/kg(Ⅳ组)、2.7%与4 100 IU/kg(Ⅴ组)、2.7%与6 100 IU/kg(Ⅵ组)、3.1%与2 100 IU/kg(Ⅶ组)、3.1%与4 100 IU/kg(Ⅷ组)、3.1%与6 100 IU/kg(Ⅸ组)。预试期13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末重、平均日增重均以Ⅷ组最高,Ⅰ组最低,料重比以Ⅷ组最低,Ⅰ组最高。2)育成期水貂脂肪消化率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Ⅱ、Ⅳ、Ⅴ组极显著高于Ⅶ、Ⅷ组(P0.01)。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干物质排出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钙水平为3.1%时最高;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脂肪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钙水平为3.1%时极显著低于钙水平为2.3%和2.7%时(P0.01)。饲粮维生素D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干物质排出量(P0.01),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低;饲粮维生素D水平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干物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P0.05),二者均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高。3)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氮沉积有显著影响(P0.05),且氮沉积呈现随饲粮钙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以钙水平为3.1%时最高。饲粮维生素D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且均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高。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二者以Ⅷ组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钙磷比为2、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钙水平为3.1%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利用率。  相似文献   
752.
为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采用PCR和ELISA进行病毒核酸与抗体检测,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法,选取云南省3个自繁自养种猪场,A场同时净化PRV和PCV2,免疫接种PRV疫苗;B场净化PRV,免疫接种PRV疫苗;C场同时净化PRV和PCV2,免疫接种PRV和PCV2疫苗。结果表明,C场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前gE阳性率为15.94%,gB阳性率为86.96%,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3年后gE阳性率为1.43%,gB阳性率100%。结果提示,C场在同时净化PRV和PCV2,同时接种猪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模式下,净化效果最优,为地区种猪场提供疾病净化思路。  相似文献   
753.
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环境易遭受破坏的主要区域,承担着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碳 汇等重要职责,已成为生态空间规划与治理的重点关注区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处于西南山 地农牧交错脆弱区,是我国修复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的关键治理区域。基于生 态脆弱区异质性、不稳定性与时空波动性特征,剖析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空间治理面临的重难点与 挑战,系统划定“深绿空间”、精细化划分“浅绿空间”,构建全域全要素生态空间治理体系,提出系 统实施生态修复、多维度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增值、提升生态文化韧性的生态空间治理路径,引领典 型性生态脆弱区规划治理与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54.
为鉴别及检测不同地区市售羊乳粉的品质,基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技术,将35 种市售羊乳粉根据陕西地区和非陕西地区、纯羊乳粉和配方羊乳粉进行分 类与检测,研究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羊乳粉的差异,对羊乳粉品质进行分析判别。结果表明:对市售羊乳粉乳蛋 白进行RP-HPLC测定发现,配方羊乳粉αs2-酪蛋白(αs2-casein,αs2-CN)和β-CN相对含量分别低于纯羊乳粉20%和 24%,κ-CN和乳清蛋白相对含量分别高于纯羊乳粉30%和50%;不同地区纯羊乳粉乳蛋白组成及含量相似。因此, 通过RP-HPLC可以实现对市售羊乳粉中乳蛋白的测定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55.
一年蓬(Erigeron annuus)作为一种入侵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发展、本地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具有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定一年蓬的DNA序列,采用SPAdes v3.10.1软件组装一年蓬叶绿体基因组,以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 MT806101.1)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对一年蓬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SSR位点、IR边界以及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蓬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3 283 bp,AT、GC含量分别为62.95%、37.05%。包括大单拷贝区(LSC)84 833 bp,小单拷贝区(SSC)18 412 bp,反向重复区(IRa和IRb)25 019 bp,一年蓬叶绿体基因组共编码到132个基因,包括蛋白编码基因88个,转运RNA基因36个,核糖体RNA基因8个。按照功能分类将它们分成四大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共45个、自我复制相关基因共73个、其他基因共6个、未知功能基因共8个。在一年蓬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查找200个符合条件的SSR位点,分布在LSC、SSC、IR区域的SSR数量分别为126、40、...  相似文献   
756.
利用陇东地区8个国家级气象站1969—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计算逐日SPEI干旱指数,统计干旱频率和干旱烈度,基于Copula函数等方法,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干旱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出现干旱次数较多的是正宁、宁县、庆城;特旱较多的是华池、镇原,重旱较多的是合水、宁县,中旱较多的是环县、庆城,轻旱较多的是庆城和正宁。极端干旱过程旱段期间各站降水量差异较大,表明干旱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有局地性特征。各站SPEI干旱指数的年月际变化基本为同位相波动特征,即大部分年份都是同时干旱或湿润,但是干旱和湿润的程度有一定时空差异。各站各年干旱出现次数差异较大,20世纪90年代和2004—2013年干旱多发。Copula模拟结果表明,正宁站的BB1模型拟合效果最好,Fischer-Hinzmann和Roch-Alegre模型次之,其次为镇原站Marshal-Olkin和庆城站的t模型,西峰站和合水站的模拟效果最差。分析发现,SPEI干旱指数使得干旱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可比性,但也有其局限性,难以反映不同气候背景条件下的干旱差异,区域内气候湿润度最大地区与最小地区的干旱指数无明显差异,导致对易发生...  相似文献   
757.
以尖叶茶藨子未木质化的枝条为材料,应用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研究不同基质粒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尖叶茶藨子嫩枝扦插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茶藨子嫩枝扦插繁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珍珠岩粒径小的生根率和生根效果指数更高;500mg/L IBA速蘸的生根率最高为82.00%,其次为125mg/L(IBA+NAA)(V︰V=1︰1)混合液处理的生根率78.09%,而1500mg/L的萘乙酸(NAA)会抑制尖叶茶藨子嫩枝生根。  相似文献   
758.
人工鱼礁是一种设置在水中的人工构筑物,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生长和繁殖提供必要和安全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生物资源和修复栖息地的目的。在鱼礁建设阶段和完成的评估工作中,传统方法难以对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形成宏观监测。本研究利用侧扫声呐、多波束测深、差分GPS信标机空间定位和GIS软件数字化相结合的声学方法,开展了天津大神堂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声学调查,解决了常规方法无法在水下对人工鱼礁进行监测的难题,首次在天津大神堂海洋牧场海域获得了人工鱼礁的空间分布细节信息。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的分布比较密集,保存现状较好,大多数礁体呈现竖置状态,位于海床表面以上;全部位于海洋牧场既定范围之内,未发生迁移;人工鱼礁对牡蛎的增殖效果非常明显,验证了人工鱼礁建设对牡蛎礁的修复作用。侧扫声呐和多波束测深等综合声学技术解决了在浅滩淤泥质海域水体能见度低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人工鱼礁精准监测等难题,是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估方法的补充与完善。研究成果可有效应用于渤海湾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759.
我国有着丰富的卫矛科(Celastraceae)植物资源,可达14属192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而长白山区野生卫矛科植物是分布在我国的最北线的种质资源,是培育抗寒抗旱卫矛科新品种的珍贵的植物遗传资源,约有3属10种。本研究为了避免发生种质资源的混淆,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情况详细描述了各个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生境、分布、繁殖方法,同时介绍了易混淆树种及鉴别方法。为今后我国北线卫矛科植物的保护、繁育、评价等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0.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蒲公英生长、活性成分积累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遮荫处理,分别为80%、60%、40%、20%透光率,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处理30 d后测定蒲公英生物量、光合效率、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0%透光率利于蒲公英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该处理下,蒲公英叶面积、叶片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高,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效率、同化产物积累最高。透光率低于40%不利于次级代谢物质积累,总三萜含量下降。总黄酮、总酚和总胆碱含量随透光率降低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总酚含量在60%透光率下最高,总胆碱和总黄酮含量在80%透光率下最高。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总黄酮、总三萜、总酚及总胆碱含量均呈正相关;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O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胆碱、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比较4种遮荫处理下蒲公英生物量与活性成分积累,得出光照强度为60%~80%透光率利于蒲公英高产优质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