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485篇
农学   211篇
基础科学   297篇
  104篇
综合类   1664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981篇
园艺   218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李鹏  熊雪  张贵合  陶文广  向准  王晶  刘忠玄  黄静 《种子》2022,(5):51-59+2
以贵州省生物研究所分离保存的冬小包脚菇(Volvariella brumalis)菌株为试材,经ITS鉴定后建立系统发育树,并按照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其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包脚菇属于Volvopluteus类群,与Volvopluteus gloiocephalu亲缘性近;同著名草菇栽培种Volvariella volvacea亲缘性较远,存在本源差异。此外,冬小包脚菇适宜培养温度为15~20℃,适宜pH值为7~9;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麦麸;最佳碳氮比(葡萄糖∶蛋白胨)为30∶1。经正交试验得到冬小包脚菇菌丝培养最优配方是蔗糖10.0 g,葡萄糖5.0 g,麦麸2.0 g,牛肉膏2.0 g, KH2PO41 g, MgSO4·7 H2O 0.5 g,琼脂20 g,蒸馏水1 000 mL,pH值为8。接种后置于15℃条件下培养。  相似文献   
82.
<正>环保而威力巨大的水炮英国发明了一款大炮,方便又实用。这种大炮以平常随处可见的水作弹药,并用高压空气作发射动力,从而使火炮变为真正的水炮。使用时,将重达22千克的桶装水,放入宽口径的炮膛内,一旦打开与炮膛连通的高压气罐阀门,炮膛里的水在高压气流推动下,以300米/秒的速度射向目标,无论是双层砖墙,还是汽车的金属外壳,都能轻而易举被射穿。  相似文献   
83.
为改善当前苹果园不合理施肥现状,探究适合苹果园提质增效的施肥方案,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设置常规施肥、优化减氮、有机肥替代25%氮肥、有机肥替代50%氮肥4个处理,其中后3个处理的总施氮量一致,为常规施肥的一半,试验连续进行两年后测定果实产量、品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减氮处理产量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氮肥偏生产力是常规施肥的2倍以上;有机肥替代50%氮肥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5.4%。优化减氮处理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可滴定酸显著低于施化肥处理,糖酸比相反;有机肥替代50%氮肥处理的品质最佳,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分别比常规施肥高1.8%、2.7%、16.9%。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与土层深度及有机肥的施用有关,特别是在20~40 cm土层深度,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两两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陕西省苹果园可以推荐常规施氮量减少一半的情况下用有机肥替代50%氮肥,以节省化肥、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升土壤质量,促进果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4.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战略问题之一。分析土壤盐分特征,对治理土壤盐渍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采用统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喀什地区叶城县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渍土为主;盐分组成中,阳离子以K+和Na+为主,阴离子以SO42-离子为主;表层的总盐、各盐分离子含量均高于其余土层 ,即土壤盐分剖面垂直分布呈现表聚性;8月份土壤剖面各土层含盐量均高于2月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SO42-,K+,Na+为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耕层土壤盐分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旱地、盐渍地、耕地、核桃林、大棚。  相似文献   
85.
利用黄土区燕沟流域42场模拟降雨下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研究2种坡度的草地、灌木地在不同经营方式(原状地、刈割地、翻耕地)下的土壤水分对模拟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次降雨补充下,依据土壤水分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指标,0-100cm土壤水分受土地经营方式影响表现为,原状草灌地土壤水分可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刈割地全剖面为相对稳定层,翻耕地可分为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2)单次降雨事件则随降雨量增加,各经营方式下的水分活跃层逐渐变薄或消失,次活跃层变厚,而相对稳定层变薄,整个土壤剖面水分变化趋于一致。3)对于受高强度降雨补充的土壤水分变异性分层,建议采用更加灵敏的土壤水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判别标准:活跃层,标准差大于1.4,变异系数大于0.12;次活跃层,标准差1.4-0.9,变异系数0.12-0.08;相对稳定层,标准差小于0.9,变异系数小于0.08。4)坡度越小,土壤水分越高,坡度对草灌木地、刈割地的影响较翻耕地显著,且对50-100cm层水分影响远大于对表层0-50cm的影响。总之,降雨后土壤水分0-100cm层不断增加,且剖面土壤水分逐渐一致,土地经营方式、坡度因素对土壤水分变化强度和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表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6.
该文就沙枣树胶对红葡萄树提取液抗氧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葡萄树提取液具有极强的抗羟自由基(H0·)能力,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较弱,即在空气中易氧化、抗氧活性迅速降低、消失;当加入沙枣树胶初期,其抗氧性能迅速降低,3d后开始上升,15d后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达到30%,60d后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8%,其后,一直保持稳定.在沙枣树胶的多糖活性成分的作用下,红葡萄树胶的抗氧活性显著增强,稳定性提高.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沙枣树胶对红葡萄树提取液的抗氧活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研究酱油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性、持水能力、持油性、亚硝酸根离子吸附性,以及阳离子交换能力等功能特性,及其在桃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酱油渣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膨胀性、持水能力、持油性和一定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20min时的吸附性趋于饱和,吸附率高达83.24%,且在酸性条件下的吸附性能更佳。应用实验表明,在桃酥中添加适量的酱油渣不溶性膳食纤维,不仅对桃酥的口感、色泽及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影响较小,而且其保健功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8.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及脯氨酸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601-A和保持系9601-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粗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9601-A的雄性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末期Ⅱ阶段,导致败育的主要原因是花药绒毡层细胞的高度液泡化,致使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死亡;不育系花药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保持系,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  相似文献   
89.
为揭示水炭运筹下水稻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15N示踪微区结合的方法,试验设置两种灌水模式(浅湿干灌溉、常规淹灌)和4个秸秆生物炭施用水平(0、2.5、12.5、25t/hm2),以常规淹灌作为对照,研究浅湿干灌溉模式施加秸秆生物炭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根系对肥料和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施加秸秆生物炭改变了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适量的秸秆生物炭提高了根系的主根长、根体积、根鲜质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活力,优化了根冠比,有利于根系对氮素的吸收;浅湿干灌溉模式水稻根系对肥料-15N和土壤氮素的吸收量与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活跃吸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浅湿干灌溉模式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促进了水稻根系对肥料-15N和土壤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浅湿干灌溉模式施加12.5t/hm2秸秆生物炭处理的水稻经济产量、氮肥吸收利用率(NU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偏生产力(NPFP)较不施加秸秆生物炭处理分别提高了13.05%、30.54%、11.67%和13.05%。本研究可为秸秆生物炭在寒地黑土区稻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0.
为探明不同水氮耦合模式下黑土区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规律,设置常规淹灌(F)、浅湿灌溉(W)和控制灌溉(C)3种灌溉模式,0、85、110、135kg/hm2(N0、N1、N2、N3)4个施氮量水平,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氮素吸收转运、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控制灌溉模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水稻地上部不同器官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施氮水平,控制灌溉模式的叶、茎鞘和穗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淹灌提高了27.80%~43.42%、18.32%~24.97%、13.85%~24.25%,较浅湿灌溉提高了0.96%~13.18%、10.73%~12.86%、10.53%~12.61%;3种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氮素累积速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控制灌溉模式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淹灌模式,干物质、氮素累积始盛期随施氮量增加而提前;水稻植株平均氮素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比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提前11.39d;相较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控制灌溉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CN2处理产量最大,为10272.57kg/hm2;控制灌溉模式显著提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相同灌溉模式下,叶、茎鞘氮素转运率以及穗部氮素转运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水稻产量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水分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适宜水氮耦合模式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综合考虑CN2处理为最佳水氮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