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利用VB开发数理统计应用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2.
水稻褐稻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Foxpro2.5BforWindows将本站历年的褐稻虱虫情资料及气象资料输入计算机,本系统具有褐稻虱数据的存贮,修必主要查询及统计分析绘图等功能,为科学合理利用历史资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3.
蔬菜地蜗牛发生新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2-2006年对蔬菜田蜗牛的发生特点、为害习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观察和试验研究,明确了蜗牛的发生规律、生态习性及其发生新特点,提出了控制菜田蜗牛发生危害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措施,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34.
物候模型预测稻纵卷叶螟发生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水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报人为因素影响大、时效性差等缺点,应用物候模型、公共气象信息及网络数据库,结合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学参数组建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自动模拟预报系统,经江苏通州2003~2012年的稻纵卷叶螟系统调查数据验证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自动模拟预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且准确率高,时效性强。模型计算方法以正弦法水平截取的精度最高,在稻纵卷叶螟1个世代时间段内,平均误差仅0.56d,优于用日平均温度计算的有效积温法(平均误差为2.35d)。本预报系统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代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历期法、期距法等发生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5.
2005~2007年,江苏省通州市褐飞虱暴发,表现出迁入期早、峰次多、迁入量大,短雌型成虫始见早而多,世代增殖率高等特点。本文探讨了通州市褐飞虱暴发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适宜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6.
根据南通市通州区2005~2008年褐飞虱田间系统调查资料,总结分析了沿江稻区水稻生长后期褐飞虱的暴发虫源,即以本地繁殖为主,外来补充迁入为辅,外来虫源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有可能加重四代危害程度。据此提出"治前控后、综合防治"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7.
菌核病为油菜主要病害之一 ,近年来发生严重 ,轻者造成油菜减产20%~30 %,重者高达50%以上 ,严重影响油菜的优质、高产。国内对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已有若干报道 ,但对菌核病防治适期和测报技术研究甚少 ,加之近年来该病的流行频率和发生规律也有新变化 ,对菌核病的测报与防治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为此 ,于1995至2000年对菌核病的灾变特点、预测预报和综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油菜菌核病灾变特点及原因分析1.1菌核病的主要侵染途径及其关键时期菌核病的侵染途径在过去的文献中已有…  相似文献   
38.
麦套稻是一种不耕稻、不整地、不育秧、不栽秧的简化稻作栽培方式,秸秆全量还田,既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护了环境,又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缓解了夏收夏种的季节性农忙矛盾.同时,能延长水稻生长期10~15d,有利于水稻的高产稳产,该项轻型栽培技术得到广大群众认可,正在江苏省各稻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9.
中晚粳稻区褐飞虱二代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二代褐飞虱对粳稻的危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在武育粳3号上接种不同的虫量,进行笼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褐飞虱,其增长速度不同;在水稻同一生育期,总虫量高密度区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增殖速度低密度区大于高密度区。二代褐飞虱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76**),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110~120头。在发生早、迁入量较大的年份,在防治策略上,必须在二代根据防治指标喷洒药剂压低三代虫量,控制四代危害。  相似文献   
40.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物病虫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