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71.
张蓉 《花卉》2022,(11):25-27
  相似文献   
372.
373.
白纹雏蝗抗寒特性和高温耐受力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抗寒和高温耐受能力及其抵御机制,本研究测定白纹雏蝗过冷却点、冰点值及其对高温的耐受力,并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白纹雏蝗在24、28、32、36、40、44和48℃不同温度下抗逆物质的积累量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白纹雏蝗卵的过冷却点值为-22.58℃,冰点值为-30.20℃。随着温度上升,白纹雏蝗的死亡率增加,在24~36℃温度范围,雌、雄成虫的死亡率均低于20.00%;44℃时,雌、雄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6.67%和63.33%,当温度上升至48℃时,雌、雄成虫的死亡率均达100.00%。白纹雏蝗雌、雄成虫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均随着温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不同温度处理间差异显著;36℃时,雌、雄成虫体内海藻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95μg/g和0.197μg/g。白纹雏蝗雄虫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雌成虫偏高,36℃时,雌、雄成虫比值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10和84.70。在不同温度下,白纹雏蝗雌、雄成虫体内的抗逆物质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3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其中,雌成虫体内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含量均在32℃达到最高,分别为74.18、51.62和117.35 mg/g,雄成虫体内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含量分别在32、36和28℃温度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19、39.38和104.57 mg/g,不同温度下雌、雄成虫体内3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差异显著。说明白纹雏蝗具有较好的抗寒能力,并通过积累体内海藻糖含量增加呼吸代谢消耗的底物和调节自身体内脂肪酸的含量防止因水分过度蒸发抵御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374.
简述了乳酸菌可分为乳杆菌属、片球菌属、肠球菌属和乳球菌属等,其通过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增加抗氧化酶水平和调节微生物群来发挥抗氧化作用;介绍了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指出,随着我国绿色水产养殖的发展,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乳酸菌的有效性、特异性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应筛选特异性功能菌株,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增强乳酸菌产品的功能,有针对性地使用乳酸菌产品,建立可持续、稳定、安全的水产养殖微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75.
充分利用现有光伏钢架塑料大棚栽培黑木耳,集成可控的生长环境及精简、规范、配套生产技术体系,主要环节包括光伏钢架塑料大棚黑木耳栽培系统设计、菌株选择、菌包生产、场地选择、刺孔催芽、分床、出耳管理、采收、贮存等。该体系提高立体黑木耳生产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为推动黑木耳产业向轻简化、立体化、标准化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76.
细胞凋亡是由多种基因调控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也是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种防御策略。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组织后,通过RNA-Seq测序分析发现,F48E9和La Sota分别引起2 035和1 604个差异表达基因,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抗病毒研究表明,差异表达基因 IFI35 抗病毒效果良好。过表达 IFI35 后可显著抑制F48E9和La Sota-GFP的增殖,机制研究发现, IFI35 可介导细胞凋亡,也可以促进NDV感染时诱导的凋亡,并可以促进凋亡相关基因 p53 Caspase3FasL的表达量增加。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IFI35 可以通过介导细胞凋亡来抑制NDV的增殖,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宿主抗NDV的分子机制,也为新城疫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77.
<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豆科多年生牧草,因其产量高、品质好、营养全、适口性良好,被称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耐盐碱等抗逆性和修复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刘晨曦等,2004)。2000年以来,我国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制种是制约苜蓿产业发展的瓶颈,而授粉是影响紫花苜蓿制种的关键因子。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属膜翅目蜜蜂总科切叶蜂科,是苜蓿最重要的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378.
为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测定1.5%除虫菊素、0.3%印楝素、4%阿维·啶虫脒、2.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70%吡虫啉5种杀虫剂对苜蓿种子田主要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并分析这5种药剂对主要传粉昆虫数量及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0.3%印楝素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豌豆蚜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1.093 mg/L和2.864 mg/L。70%吡虫啉以及4%阿维·啶虫脒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豌豆蚜均有较高的防效,最高防效均达到85.00%以上,但这2种药剂对传粉昆虫威胁较大,而0.3%印楝素则对传粉昆虫威胁较小。推荐花期苜蓿种子田使用0.3%印楝素1 000倍稀释液防控害虫,而非开花期可交替使用70%吡虫啉1 000倍稀释液和4%阿维·啶虫脒1 000倍稀释液防控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